首页 / 国际&好莱坞 / 正文

2014年北美影市回顾 票房负增长 科幻英雄称霸(2)

2014年北美票房总收入103.5亿美元,较2013年下降5%。北美影市经历了低迷的一年,TOP10影片无一突破4亿美元,《银河护卫队》以3.3亿美元问鼎。

北美电影票房排行榜TOP100类型电影分析

直白点说,北美电影票房排行榜最卖座的十部电影完全可以成为全球影人的“赚钱圣经”。但是,影片大卖说明的更多是市场运作模式的成功。观众只要买了票,无论最终看没看、或者觉得好看还是不好看,钱都已经进了制作公司的口袋。在决定一部电影是否卖座的众多因素中,电影拍的水准如何,往往不是最主要的。票房从来不是衡量一部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但票房排行榜能告诉我们的,是制作公司对市场的判断、以及观众的口味是否发生了变化。

“大片”出世往往地动山摇,动辄“全球同步上映”的架势恨不得只有大赦天下才能尽显影片的霸气十足。但是,真正撑起全年电影市场的,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是隔三差五“刹那芳华”的中小制作影片。虽然今年的TOP10携手刷下了北美票房总量的四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三岂能就这样默默无闻?

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作品基本可以在票房前一百之中找到(《内布拉斯加》排在117位,也不算太远)。说明叫好的电影票房表现也不会十分尴尬。作为电影艺术的评判者之一,虽然观众并不完全认同它的标准,奥斯卡依然代表了和票房指标不一样的声音。从这个角度来说,看待2014年北美电影的市场趋势,票房排行榜上前100部作品应该足以从多个角度囊括各个类型片中比较重要的作品。

另外一个需要指明的问题是,电影的分类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一部电影往往可以杂糅多种类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国电影,一路嬉笑怒骂的喜剧片套路突然峰回路转给你一个苦情结局。让你感觉把它算作喜剧或悲剧都不全面。因此,在后文的分析中如果出现作品性质复杂的,尽量依据电影试图实现的主要效果来进行归类。

No.1科幻(Sci-Fi)

《银河护卫队》和《饥饿游戏3》票房都未能突破4亿元

2014年北美票房TOP100榜单上,科幻电影势头正旺,影片数量直接从2013年的14部增至17部。最重要的是,7部作品杀进年终票房前十,数量几乎是2013、2012年的2倍、2011年的4倍。7部影片北美票房总收入约为18亿美元,其他类型影片难望其项背。但是,科幻影片扎堆很可能影响到了单部影片的发挥,在票房上被寄予厚望的《银河护卫队》以及《饥饿游戏3:嘲笑鸟》都没能突破4亿美元大关。

细分这17部影片,纯粹根据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作品有6部。漫威“大棋”中的另一枚重要棋子《银河护卫队》成为2014年的扛鼎之作,人们关于“护卫队”和“复仇者”如何携手保卫宇宙的幻想也由此展开。作为美国队长系列的延续,《美国队长2》在北美的表现要明显好于前作。其他超级英雄作品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世界架构不如“复仇者体系”庞大而沦为票房龙套。虽然被挤出北美票房三甲,非人类系超级英雄《变形金刚4》强大的全球吸金能力便丝毫不显弱势。

《猩球崛起:黎明之战》上映后,影迷们曾不断挖掘影片深意

可能是受到《饥饿游戏》系列商业成功的影响,科幻作品中的政治隐喻在2014年尤为明显。《猩球崛起:黎明之战》、《分歧者》、《移动迷宫》、《赐予者》都试图给科幻增添一抹沉重的色彩;在《复仇者联盟》之前,漫威电影的叙事风格基本中规中矩,各路英雄单打独斗时的故事色调也以明亮为主。《复仇者联盟》也并非消极,只是让地球显得脆弱了些。《美国队长2》的出现则多少改变了这种昂扬的调值。不仅仅因为影片半开放式的结尾,更在于佐拉博士对队长和黑寡妇所说的那段话:“想要人类放弃自由,必须让他们放弃的心甘情愿。”

和传统的“硬科幻”不同,政治科幻电影并不以技术为卖点,在很多作品中,科技只是隐没在背景中的细枝末节。站在舞台中央的是对现实社会某种问题的忧虑。“反乌托邦”是最经典的政治科幻主题。作品中的社会往往“秩序至上”,强大的集权政府控制着一切,在“维护秩序”的名义下,自由被牺牲了。没错,左拉博士那句论述可以视作“反乌托邦”式社会重要的“理论基础”。

2014年“反乌托邦”题材扎堆

2014年,“反乌托邦”题材开闸,《饥饿游戏》、《分歧者》、《移动迷宫》和《赐予者》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乐高大电影》里也有一丝“反乌托邦”倾向: Lord Business对“绝对秩序”的迷恋以及对创造力的扼杀。只不过,放在动画形式中,这种政治解读显得并不十分必要。主题先行的“反乌托邦”影片中,青年往往是主角——年轻人代表了革新的力量,只要稍加引导,革新就会成为革命;相对的,中年或老年往往被视作保守力量的“代言”或“牺牲品”。这倒不是说“反乌托邦”作品有年龄歧视(想想《1984》),很可能只是影业公司出于对市场的考量,认为改编这些以“小鲜肉”为主角的作品更有卖点。

包括《猩球崛起》系列在内,这些政治隐喻很强的科幻作品多有小说背景(《猩球崛起》则是受到了小说以及电影《人猿星球》的影响),除了《赐予者》外,其他篇幅还都不短。也就是说,只要运作得当,它们都可能和观众“论持久战”。只不过从票房上来看,系列电影中只有《猩球崛起》目前仍旧处在走高阶段。《饥饿游戏3》相比2013年的第二部,全球票房和北美票房分别缩水了2个亿和1个亿。《分歧者》以85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估值)换回全球2.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移动迷宫》则处在1亿多一点、《赐予者》更是仅有可怜的6000万,说明搭题材顺风车未必能捞到多少票房好处。

《星际穿越》北美票房有点冷

虽然在2014年TOP100中的数量有所增长,单部科幻作品的盈利能力却普遍不如2013年。全球票房冠军《变形金刚:绝迹重生》10个亿的票房并不低,但在《钢铁侠3》的12个亿面前还是相形见绌。同为口碑大热的硬科幻作品,《地心引力》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反而比《星际穿越》多赚了1亿。无论是超级英雄电影还是政治科幻,扎堆上映很可能导致观众视觉疲劳,结果单部作品的盈利能力有所下滑。好在票房收入并不能代表影片质量,相信所有观众在看到《变形金刚》里某演员喝某品牌舒化奶的时候都有同感。

No.2喜剧(Comedy)

21部喜剧上榜TOP100

生活已经很无奈,好不容易有时间走进电影院,不开怀大笑一次怎么对得起自己?

截止2014年12月31日,北美电影票房排行榜上类型片的最大赢家依然是喜剧,共有21部作品上榜。其中既有如《佐州自救兄弟》这种同时包含“动作”和“警察”元素的作品,也有如《单亲度假村》的浪漫爱情题材。不过同2013年TOP100相比,喜剧的数量下降了5部。

电影产业并不仅仅热衷于制造“春秋级”大梦,更热衷于让观众体验距离日常生活并不遥远的“白日梦”。大片的震撼往往附带着一丝距离感。或灾难、或战场、或宇宙、或中土世界等等宏大的场面构成了大片中最华丽(一般也是最贵的)的片段。喜剧则须反其道而行之,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令人发笑的素材。它们要么是琐碎的细节,比如说星爵腰间挂着的卡带随身听;或者干脆就来一场闹剧,例如《阿呆与阿瓜2》。

“弘幅巨制”的喜剧并不常见,哪怕你看到某国领导人和一位前来采访他的记者一起开坦克,也不用担心电影接下来的场面会有多恢弘。但是,在“大制作赚大钱”的逻辑下,规模和视界较小的喜剧片想在票房上大放异彩越来越难,可能这也是2014年TOP10中不见纯粹喜剧的原因。同理,由于有望引进内地的北美影视作品多为那些呼声较高的大制作,那些占据了北美票房TOP100五分之一江山的喜剧片也就这样和内地观众“失联”了。

《龙虎少年队2》成2014年最卖座喜剧

2014年票房表现最好的喜剧片是索尼出品的《龙虎少年队2》,以1.91亿美元的成绩暂居排行榜第13位;环球影业出品的《邻居大战》收获1.50亿美元票房,排在第19;第20位是《佐州自救兄弟》,票房1.34亿美元。时隔二十年,金·凯瑞和杰夫·丹尼尔斯把《阿呆与阿瓜》翻出来回了个锅,虽然与前作1千万成本换1亿元票房的壮举不可同日而语,但8488万的表现也算踩上了及格线吧。

不过,作为2014年TOP100中最叫好的喜剧作品,《鸟人》在票房上的表现却差强人意。故事讲述了一个过气演员试图找回自己的故事。迈克尔·基顿和爱德华德·诺顿联手,为观众献上了这样一部“独特的”长镜头黑色喜剧。而《布达佩斯大饭店》5000万美元的成绩算得上名利双收。影片看上去比常规喜剧更为荒诞,不过观众仍然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一个小人物和一个大人物的冒险,这或许也是它为什么能在票房上表现不俗的原因。

《鸟人》叫好但不叫座,不过这并不妨碍其冲击奥斯卡

毕竟,大多数走进电影院看喜剧的观众就是图个简单一乐。因此,商业喜剧片更容易朝着“闹剧”的方向发展,《龙虎少年队2》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倒也不能完全怪罪于商业喜剧片的老套。首先,滑稽戏似的表演本来就是喜剧的源头之一;第二,观众不用太费脑筋就能理解(但这不等于说影片就容易理解,例如卓别林的电影)。虽然2014年TOP100中的喜剧数量比2013年有所下降,但仍有20部之众,说明无论有多少“超级大片”在票房市场上往来厮杀,喜剧的号召力仍然不可撼动。更何况,像《银河护卫队》、《乐高大电影》这样的影片也不乏喜剧元素。可以说,喜剧“身虽不在前十,但前十仍有我的传说”。

No.3动画(Animation)

《乐高大电影》成2014年北美动画长片领跑者,遗憾未引进国内上映

近十年间,无论TOP10的竞争多么激烈,动画电影永远都能占据一席之地,夺下北美票房冠军的亦不在少数,《怪物史莱克》、《玩具总动员》系列都因此而名垂青史。2014年北美票房的动画旗手是华纳的《乐高大电影》,以2.5亿美元位列全榜第四。前10位中还有《超能陆战队》,而前20位中更多了《驯龙高手2》。

能够在北美票房市场上斩金夺银的动画作品多为“治愈系”。“治愈”并不是动画的专属。但动画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够通过刻画虚幻的世界来凸显真实的情感。走进动画的世界里,人物、环境的真实与否便不再重要,观众能够因此放下真实的牵绊,感受纯粹的感情。

《超能陆战队》即将于3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从《乐高大电影》到《生命之书》,2014年TOP100中的10部动画作品虽然风格有别,积极向上仍是主色调。无论由哪家公司操刀、无论想象力多么天马行空、无论故事多么曲折离奇,个人成长是不变的命题之一。对于此类动画电影而言,好人打败了坏人不仅仅是故事上的需求,更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激励:好人打败了坏人,是因为好人首先战胜了自己。在《乐高大电影》中这种逻辑最为明显,而且片中的“小人物”设定也最容易让成年人产生共鸣。

动画电影的主要目标受众虽然是孩子和孩子的家长,能够创下如此票房成绩,其他年龄层观众的贡献肯定也不在少数。从这一点上看,传统的动画创作套路更有人气。人们的成见,加上制片方对市场的判断,让近些年鲜有大制作动画电影能够突破上述情绪或内容窠臼(蒂姆.伯顿哥特式的动画风格以及奇异的故事的确能让人眼前一亮,但那也是十年前了)。尽管并非孩子的专利,专门针对成年人的动画电影能突破票房TOP100的还不是主流。这和北美电视动画剧集的差异很大。大人们可能也确实很难想象在电影院里看《南方公园》会是个什么感受。

《驯龙高手2》紧随《超能陆战队》,位居动画类第三

当然,这并不是说治愈系动画已经“泛滥”。至少从票房反馈上来看,无论同一个套路被使用多少次,人气依然不坠。观众对动画的成见或许也帮了忙:给孩子看的东西,只要三观正确,故事有趣,其他的好就都是锦上添花、其他的不好也都是瑕不掩瑜。渐渐地,大制作动画电影已经成为影片内容的保障:只要走进电影院,就能享受到最简单、最单纯的快乐。

在票房不能说明一切的时代,这种保障让高票房动画电影维持着高口碑。2014年动画电影前三甲,《乐高大电影》、《超能陆战队》和《驯龙高手2》的观众满意度都不错。剩下的7部作品中,排名最低的也是在第64位的《生命之书》。比起其他类型电影横跨整个TOP100的幅度,动画电影的盈利能力最为稳定。些微遗憾的是,两部重头续作《里约大冒险2》和《马达加斯加的企鹅》表现不及预期。

毕竟,每个人都有疲惫不堪的时候,多一点治愈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No.4恐怖片(Horror)

《灵动:鬼影实录外传》仍是以小博大的好例子

给我一个DV,我就能撬动好莱坞。这是《灵动:鬼影实录》系列留下的美丽神话。2007年,《灵动:鬼影实录》以11000美元的制作成本在全球刷下1亿美元票房,其神话程度可称得起电影届的努尔哈赤。《灵动:鬼影实录2》的成本迅速蹿升至百万级,收入1亿7千万,吸金能力之强可见一斑。2014年,《灵动:鬼影实录外传》的预算仍然没有超过千万,虽然全球8千万的票房已显江河日下,但这算盘打的着实够响。

低成本高回报的恐怖片已经成为北美票房排行榜上的一道风景。2014年北美TOP100中的恐怖片一共6部,预算全加起来勉强够的上《银河护卫队》预算估值的一半。其中北美地区市场回报率和票房收入最高的是《安娜贝尔》,500万美元的预算估值换回8400万的票房;紧随其后的是《死亡占卜》,预算差不多,票房5000万美元;然后便是《灵动:鬼影实录外传》。不过2014年的北美恐怖片票房头把交椅并没有2013年的冠军那么强势。2013年,《招魂》是北美TOP100中成本最高的恐怖片,估值也不过区区几千万美元;但1.37亿的票房(全球3亿美元)收入无疑让这笔投资还算划得来。

《安娜贝尔》仅在北美地区的票房就是成本的近17倍

恐怖片的投入产出比可算的上各种类型片中最高的。《安娜贝尔》仅在北美地区的票房就是成本的近17倍,片方在收回成本的同时也大赚了一笔。想要爬上这个量级,《银河护卫队》的北美票房需要达到近20亿美元才行。2014年北美TOP100中其他恐怖片的投入产出比都很喜人。唯一一个不甚理想的例子来自《驱魔警探》,在北美地区勉强收回成本。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