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票房 / 正文

盘点:2014年中国电影产业的15个关键词(2)

文艺片遇冷新导演吃香 A股市场掀并购潮互联网全面侵入

2014年已经成为故事,这一年的电影行业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有些故事在一时间虽甚嚣尘上,但也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互联网资本与影视行业的联姻,一方面是近年电影产业高增长导致资本逐利的结果,也源于网站的“内容饥渴”,使互联网企业欲打通内容版权的制约更好地实现产业下游变现;另一方面电影企业愿意与互联网公司同享一个蛋糕,是看中互联网企业的用户覆盖能力,互联网巨头手握数亿活跃用户,能更好地帮助电影进行全媒体营销。

▎互联网金融产品

2014年,向来备受各方关注压根“不差钱”影视行业引进了新的资本方——互联网众筹。“娱乐宝”和“百度百发”的问世,使得普通观众摇身一变,不仅仅是电影的消费者,更成为了一部电影的参与者与投资者,《小时代3》《狼图腾》《黄金时代》等电影都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募集到了资金。

虽然电影《黄金时代》遭遇票房滑铁卢,上映15天票房收入仅为4489万元,远低于此前百度大数据对其2亿-2.3亿元票房的预测,通过互联网金融产品众筹电影的热情有增无减。影迷众筹的“钱景”不容乐观,但互联网金融众筹项目却很好地完成了“电影片预售+电影营销”的使命,为电影发行营销另辟新路。

▎在线购票

电影院里颜色各异、高矮不一的取票机成为今年院线新的风景,格瓦拉、猫眼电影、微信电影、时光网等在线购票平台掀起了电影预售的新浪潮,《变4》《分手大师》《一步之遥》等电影都通过这些在线购票网站抢占发行先机,今年在线购票的市场份额已超过30%。在线购票的火爆场面吸引了许多外部投资者,猫眼电影背后的美团引来了红杉资本、阿里资本等业外资金,华人文化产业基金与鼎晖投资为格瓦拉注入了2亿人民币。

遗憾地是,消费者簇拥和投资者注资都无法改变在线购票公司零利润的现实,在线购票带来的观众增量,是无限压低电影票价带来的结果,而在与院线分成的博弈中在线购票网站并不具备很强的谈判能力。值得欣慰的是,在线购票的销售数据可倒逼影院排片,对传统发行和放映机制产生较大冲击,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影的市场化水平,而线上观影入口必定会成为互联网行业抢夺用户的必争之地。

▎中外合作

中国与印度签署电影合作协议共享不同市场的丰厚资源;7月3日,中韩双方签署《中韩电影合拍协议》,使中韩合作拍摄的影片在中国市场享受国产片待遇,不再受进口片条件限制。

政府间的战略合作促进了产业的融合,民间沟通也同步展开——电影公司们同时加紧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华谊兄弟向Studio8投资1.2亿美元至1.5亿美元,万达国际影城与英国松林影视签署协议携手建立青岛影视城,阿里巴巴与万达展开争夺战寻求收购狮门影业的股份……然而各路豪杰并不满足于输出资本,乐视影业宣布在洛杉矶成立子公司开辟好莱坞市场,并斥资2亿美元投身到好莱坞电影市场中,华谊兄弟也拟出资1.3亿美元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欲从投资、制作、发行全面渗透北美市场。

▎大数据

2014年仍然是大数据这个概念持续热销的一年。几乎每一个电影公司都在说数据,用数据做宣传更是成为了必备常备方式,比如在电影上映前列举自家影片的利好数据。

但是,对于数据的应用在大部分情况下仍然只停留在表面数据和浅层次使用,且用于宣传的数据行为多于真实应用。例如百度对于《黄金时代》票房预测的失败,就揭示了在电影数据应用层面其实需要考虑诸多因素——预测模型的完善、“噪音数据”的过滤以及电影市场高速增长所伴随的不稳定都在影响并制约着一些大数据的准确性。这个案例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电影行业应当用一个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态度来看待数据。

2015年,电影大数据会有更多的应用案例出现,比如何炅的《栀子花开》与数托邦;已经为《十万个冷笑话》等电影提供咨询的凡影等。这些在电影数据细分领域专注的公司很可能会像2011年的新媒体公司一样,快速成长,直至成为标配。

▎广电新规

禁令年年有,去年特别多。以对“劣迹艺人”的禁令来说,是2014的禁令是最全面和严厉的一次,范围从传统渠道作品到网络作品再到广告相关,各种作品都不得再用,已经用过的也要删除。据悉,已有片方想将“劣迹担责条款”加入合同,试图规范由艺人带来的损失赔偿,但是业内预测震慑作用大于实际意义。

另外,后半年出台的“限外令”和“先审后播”,以及对字幕组的严厉打击、电视APP下架,2014年对海外剧的管控可谓前所未有,几乎斩断了同步观看海外剧的可能性,并且加强的审查意味着很多美剧将不会通过。另外,2014年9月前播出的海外剧必须重新审核并在15年4月1日通过,意味着不仅没有新剧,很多老剧也会下架。最后再加上引进数量限制,所有一切剑指通过限制海外剧加大国产剧的发展。

一剧两星,目的是丰富电视台资源。实际上,成本的回收放缓影响了制作付出,在明星片酬并未随之下降的市场环境下对制作产生压迫性影响。所以,一剧两星促使今后的电视剧制作靠拢网络文化以换取线上版权收入(注意网络用语被禁止出现在各种作品中)。另一方面,电视台购买变得慎重,但卫视和地面频道的竞争则会加剧。

▎主题歌助推营销

音乐营销已经成为常态宣传手段。火到美国的“小苹果”,无数人翻唱的“平凡之路”,更不要说一贯请到王菲的一白张和一贯主题曲就能出一张专辑的《小时代》系列。就连文艺片《归来》都动用了韩磊和苏打绿两个风格。

一些电影的票房还不错。但是,大张伟的“胡撸胡撸瓢儿”等其他主题歌似乎没有对电影起到什么作用。其实,邀请大牌歌星为电影量身打造主题歌也有两三年的快速发展历史了,到今年爆发,这其中一直喜忧参半。

主题歌本身的传播力是首要因素。王菲分别给《触不可及》和《匆匆那年》演唱了主题歌,哪个效果更好不言而喻。其次,歌曲和电影的关联性有多大?像“小苹果”那样的神曲到后面已经和电影联系不大——很多人听过歌曲但是不知道电影。然后就是转化率——因为歌曲知道了电影只是第一步,买票才是关键那一步。最根本的,还是一部电影的成功原因有很多,真正的票房高低,还要看电影本身等其他因素。

▎国产动画片

2014年共有34部国产动画电影上映,总票房近11亿元。2013年的上映数量是25部;2012年是22部。今年票房在5000万以上的国产动画片有7部,其中《熊出没》大电影以近2.5亿元的成绩独占鳌头。

从上映的电影本身来看,续集效应存在,比如《喜洋洋》、《赛尔号》以及《洛克王国》系列(这三个系列的票房表现均位列top 10)。但是,由于连续的同质开发,导致品牌有着从成熟走向放缓衰落的迹象。这也是《熊出没》这个新生品牌异军突起的原因之一。

另外,我们的国产动画仍然以低幼年龄为主,反观好莱坞动画片则是面向成人,亦或年轻人和青少年兼得。国内已经有了动画去低幼化的觉察,《秦时明月》和《龙之谷》就是典型的例子。然而,从《魁拔》停拍的案例我们也看到,具有社会话题性且面向成人观众的国产动画,在票房上仍然需要发展探索,也需要更多的支持。

▎告别

2014年,是星光黯淡的一年:邵逸夫、仲星火、吴天明、路学长、蓝为洁、袁牧女、向华胜,秀兰•邓波儿、马利克•本德让劳尔、罗宾•威廉姆斯、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高仓健,这些名字在2014年与我们告别。星辰虽已远去,但他们的光辉仍将为每一个爱电影,并在为电影行业奉献着青春和心血的人们赋予力量。

上一页 1 2下一页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