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票房 / 正文

艺术电影为何无缘高票房:《闯入者》低票房症结何在?

目标受众非影院观众主力 营销其实还不够“精准”

王小帅导演30日傍晚曾忍不住在微博发声,呼吁观众给予支持,称“现实情况之严峻、排片量之少、排片场次之边缘,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恳切说辞令人动容

这两天关于《闯入者》口碑与排片票房反差的争论此起彼伏。电影在国内上映首日排片仅有1.51%(去年《推拿》首日排片还有3.02%),票房只拿下90万,次日排片量下降到0.95%,随后两天略有上升,但仍旧不超过2%,三天下来累计票房也得260万,而与之同天上映的《何以笙箫默》3天时间已经2.08亿。

王小帅导演30日傍晚曾忍不住在微博发声,呼吁观众给予支持,称“现实情况之严峻、排片量之少、排片场次之边缘,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恳切说辞令人动容,更得到多位明星转发支持;5月2日部分院线经理“跳脚”出来发声,认为《闯入者》这番排片不公的言论是不顾及商业游戏规则地“绑架院线的生存和利益”,直言院线排片跟上座率密切相关,排片量是观众选择的结果:“别忘记院线那么贵的租金、那么高的运营费,是依靠什么电影撑起来的。”双方从各自立场出发都言之凿凿,各有各的难处,拥簇者也站队鲜明。究竟《闯入者》的票房惨淡是否应该归咎到院线经理头上?“票房缘”真的可遇不可求?我们不妨一起来为电影把把脉。

病症一:《闯入者》目标受众不是影院的主要观众构成

王小帅导演并非第一次遭遇这种尴尬局面,从2005年的《青红》、2008年的《左右》到2011年的《我11》,无一不是口碑上佳票房难看。按说,导演在创作中融入个人回忆和人生态度,以唤起细分市场观众的共鸣和感触是很讨巧的艺术创作手法,但有些回忆和经历是必须对应到特殊的人群身上才引得出感触来。比如《青红》、《我11》、《闯入者》三部曲,都提及贵州“老三线”场景和文革相关故事,这些描写对生活过那个年代的观众来说必定会诱出别样感受,但这群受众基本集中在50-70年代生人,他们并非当下电影院的撒钱主力军。

去年末娄烨的《推拿》首周票房没过200万引惹媒体议论时,某影院经理就直言道:“国内观影人群的平均年龄才20岁,对生活阅历比较少的年轻观众来说,欣赏《推拿》这样的文艺片有难度。”同理可见,《闯入者》纵有悬疑元素包裹,有精巧剧情设置震撼人心,但新生代观众对那个年代三线知青回归北京的渴望一知半解,对背后举报造成的恶劣影响缺乏认知,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在初步接触到这个电影信息时,很难被这种故事设定和预告片勾引出观看的欲望。对部分年轻观众而言,吕中这种“戏骨”级演员,秦海璐秦昊这些文艺片专业户,远不及大场景特效画面,青春偶像在银幕上的你侬我侬更具吸引力。

病症二:小众量化?科学排片?说得容易做起来难

王小帅导演之前提出要量化小众、科学排片的建议,认为中老年人不应该被排除在电影院之外,认为不是老年人不去看电影,是因为目前的中国电影格局把中老年人给架出局。这是典型的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但正如《闯入者》中的老邓闲暇时间只想去给儿子做菜看孙子,你很难想象中国老人家啥事不管每天优雅踱去看电影这种氛围,要把“严肃电影的格局做稳定”了这句话不是那么好实现,即便有心去量化小众也需要长时间观察沉淀。但可喜的是,相关机构和中国电影人们确实有在推着市场逐步往这个方向走。

2014年《白日焰火》衣锦还乡拿下1.03亿票房像给其他电影创作者注入一针强心剂,更引发“国产文艺片的春天来了” 不绝于耳的论调。有观点认为,能拿下如此高票房是因为《白日焰火》一路都在抹掉文艺标签,强调自己是犯罪爱情电影,事实上这只能算其中一方面,说到商业性的营造,《白日焰火》哪有当年《色·戒》的“大尺度激情戏”吸引。

更大的助力是来自电影局的公开支持,《白日焰火》上映前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相关负责人曾公开呼吁国内各大院线重点关照。中国电影集团作为发行方积极响应号召,直接向其旗下的影院下发了文件,要求上映前三天排片不得低于市场总体的30%,给了票房充足的保障。当然这些支持跟电影的国际奖项加持是分不开的。2012年拿下威尼斯银狮奖的《桃姐》在国内也有过7000万的票房,当时北京市广电总局还组织了“党在我心中”国产影片观影活动数百位老人观看了电影《桃姐》。

病症三:《闯入者》营销,以为的完美其实还不够“精准”

由于过往太多“文艺片”有在院线讨不到好的先例,很多小成本电影通常会先通过参加国外电影节和影展来引起国际市场的关注,提高身价后方便卖出国外版权,同时也能在国内的电视台卖出较好的价格。《闯入者》早前在国外知名电影节展映连获盛赞,去年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场刊评分甚至高于最后拿下金狮奖的《寒枝雀静》,随后更连续受邀,在多伦多、釜山、开罗等多个电影节上进行放映。这一遭走下来可算美名远扬。也许习惯使然,很多高质量的电影于是会比较依赖海外名声,但事实证明,除非你确实捧回大奖又三观稳正,否则所谓的“海外名声”只能是小圈子的狂欢,对票房排片的影响极为有限。

王小帅导演说:“我这次看到整个营销做到这个份上,这么辛苦这么多人投入,比我们制作电影要困难得多,到最后一个环节,最后一脚要踩入门槛,门踢不开。”确实《闯入者》的营销宣传较之王导前作都好上太多。这次邀请到李志和尚雯婕演唱宣传主题曲试图借歌推广,积极做有奖竞猜,与淘宝电影合作提前半个月预售,与滴滴打车合作送打车券,设计倒计时海报,让“影后”吕中上《非常静距离》,为盲童读诗等作出多番动作博热点。电影2013年末正式杀青,官方微博2014年4月末开始经营维护,围绕#秦海璐产子和“闯入体”等制造话题热度,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宣传传递的信息很大比例是围绕《闯入者》的“世界电影之旅”不断引用各方影评,多次转发王小帅关于独立电影和艺术片争取市场空间的言论,冥冥中一早已经将《闯入者》与“独立电影”“艺术片”进行了稳妥的印象捆绑。不是说这就不好,但结合导演旧作和演员阵容,给青年观众的印象《闯入者》就变成比较“深”(缺乏趣味性)的电影。

如若按前文所言,要吸引“有回忆”的中老年人进影院,则或许电视、报纸和地铁公交等硬广上都应该更多费心思才是,或者组织中老年专场放映发酵口碑(2号王小帅导演微访谈里,才开始打出“带父母观影”的亲情牌)。再说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影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已经司逐渐空见惯。临近上映,《何以笙箫默》在微信朋友圈推出黄晓明表白的肉麻小动画吸引用户互动,正是巧妙借到了精准营销的东风。事实上,《闯入者》的主演秦海璐日前还参与了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进行了以“移动互联网下的精准营销”为主题的跨界对话。可是这次《闯入者》在“精准营销”上确实有些自相矛盾,难道说营销团队是只是在针对“爱电影的文艺青年”这小撮人在做宣传?

病症四:释放多类型电影的发展空间 需要扶持机制的完善

王小帅曾以法国“市场准入的公平机制”对照国内排片的不公,法国规定一部影片在任何一个影院的排片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如果因为电影的市场预判不太好,院线就给特别低的排片量,片方可以投诉,上映时间也有规定,基本需要跨一周,中国市场的“一日游”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但王小帅没有进一步说明白的是,法国电影市场跟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根本是两回事。

中国目前的电影观众主体是18-28岁之间的年轻人,而法国去电影院看片的大多是40-60岁的观众,这决定了他们看电影的口味偏向跟必然跟我们不同;其次,每年在法国院线上映的影片数量是中国的两倍有多,每周大概有10-15部新片上映,观众的观影选择是丰富多彩的。这个“丰富多彩”的底气业来源于背后法国政府对电影业的大力支持。法国作为世界上极少数能以民族电影抗衡好莱坞的国家,其政府强力的扶持和保护措施非常完善。从剧本创作到拍摄融资到后期制作,从合拍到发行放映、融媒支持到海外推广,各个不同环节都有植体系,提供津贴、补贴、税收等多样优惠。法国国家电影中心还会对电影票征收特别的附加税(TSA),从每张电影票中抽取11%的税金,总额全部汇入电影产业资助的账户中,这样的资助力度鼓励法国导演放胆去闯,所以每年法国院线的新片20-30%都来自新导演,这在当下中国基本不可能。

但尽管如此,中国电影市场的点滴进步也是鲜明的。观众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明显,艺术放映在逐步吸纳更多的拥簇者,说了好几年的艺术院线建设也慢慢有眉目。去年11月,第九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上,新影联影业公司总经理周铁东透露,有关部门可能会联合新影联、电影资料馆、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以北京为试点,做一个艺术院线,为艺术电影争取更多的放映空间。初步方案中,这些院线放映艺术片后,如果达到一定的上座率,会有相应的政策去补贴,初定为放一场就补贴2000元。中国电影资料馆在百子湾的新影厅去年已正式开放,传出“中国首条艺术院线显现雏形”的好消息。

这些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已经很“极速”了,但观众对艺术电影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电影创作者还是需要耐心给彼此多一点时间。在艺术院线未成规模之前,文艺片争取更多受众也不应局限于与主流院线玩拉锯战。去年年末《推拿》首周票房失利后,导演娄烨出动“应急方案”改用单条院线放映,以保证较长时间的放映档期,这种长线二轮放映也不失为一个选择。另外,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也是受众接触电影的重要渠道,如今用户基本24小时在线,未来互联网多屏终端的传播功效必定日益明显。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期间,就传导演王晶与爱奇艺合作的六部新片将采取“院线和网络同步上映”,而国外今年的《卧虎藏龙2》和《无境之兽》也将在Netflix网站和院线实现同步上映。说不定文艺片换种思路,能先在网络院线上把观众的文艺片习惯养起来,战出一片新天地呢。

关键词: 票房 症结 艺术 电影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