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电影就诞生在这里。时间是1895年12月28日下午,距离现在过去了120年。
你可能熟悉的是这个故事:当天,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一分钟左右的短片《火车进站》,观众看到影像里的火车向自己驶来,似乎就要冲出银幕,惊慌失措,有人甚至起身逃离。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当时的社会名流。
你不熟悉的是这个故事:让这次放映最终得以成形的,是一家以制作摄影器材“干版”起家的公司,也就是卢米埃尔自己家的“卢米埃尔工厂”。干版提供了一种新的摄影方法,之前用湿版,后来用了我们都知道的胶片,而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就是卢米埃尔兄弟中的一个,路易斯·卢米埃尔十七岁(1881年)的时候研制出来的一种新的,名为“Etiquette Bleue”干版技术。(这句法语直译是蓝色标签)
两年之后呢,他那个开摄影工作室的爸爸安托万·卢米埃尔干脆为这个技术,里昂郊区蒙布雷吉开了这个摄影器材厂,生意非常不错,到了1894年,这家工厂每年都能生产1500万块干版。
卢米埃尔兄弟也就依托这家公司研制出了“活动摄影机”,好了,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能在120年前的某个咖啡馆里放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影片,成为电影的先驱。对了,他们当天还放映了一部一分钟左右的短片,叫做《工厂大门》,拍摄的就是卢米埃尔工厂工人下班的情景。
卢米埃尔兄弟电影《工厂大门》
当我们谈论电影公司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迪士尼、派拉蒙、福斯、韦恩斯坦,却忘了谈论柯达公司、通用电气、飞利浦,还有卢米埃尔家当时那个工厂。
那些看上去似乎跟电影都没有太多关联的公司,有不少都在这120周年里做过对电影来说很重要的事情,我们来看看,差点都遗忘了哪些。
1.柯达公司:爱迪生用它的胶卷发明了第一个电影摄影机
如果你还不太明白上面所说的“干版”是什么意思,那么我们先继续这个话题:柯达公司最开始就叫做“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那是两种摄影方法的技术交替时期,不少有先见之明的人都预见到未来摄影技术的方向,当时还是银行职员的乔治·伊斯曼自己也研制了一种叫做“乳胶涂布机”的东西,也做起了“干版”的生意。
但是比起卢米埃尔家的工厂,乔治·伊斯曼的动作要更快一些。他在1885年推出了伊斯曼胶卷,开始从事胶卷制作的业务。六年之后,正在鼓捣摄影机的爱迪生一看,觉得可以拿来用,拍摄了一系列图像,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摄影机就发明出来了。
也是因为爱迪生的这个发明,这家日后的柯达公司得以借这个机会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垄断地位,这是我们后来知道的。
我们还知道,并且总是想当然地觉得柯达就是一家生产照相机的公司,当然,它在这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在卢米埃尔放映电影的那一年,柯达就已经推出了便携式相机,此后也接连推出了不少相机革新产品。这反而让人忽视了它在电影史的地位。
在美国加州好莱坞的好莱坞大道上,曾经的“柯达剧院”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的举行地点,现在已经随着柯达剧院在2012年的申请破产,放弃了冠名权,由“杜比剧院”接替。但柯达剧院跟奥斯卡的联系并不止冠名这一样,这家公司曾经获得过12次奥斯卡颁发的科学技术奖或贡献奖,比如制造全色感光胶片、发明透孔银幕、使用电影安全片基、研制彩色覆纸片……这些我们听懂或听不懂的电影相关的技术成就,从1930年到1990年,都有柯达公司在推动。
“现在柯达只生产电影胶片了。”2015年,柯达公司的 CEO杰夫·克拉克跟好莱坞的几家电影公司在洛杉矶开了一个会,他这样说。如今影院普遍使用数字放映技术,这家公司的经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好莱坞总有几个不死心的顽固派,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昆汀·塔伦蒂诺和 J·J·艾布拉姆斯这些著名导演,在他们的推动下,柯达公司跟好莱坞几家电影公司签订了一个协议:这些公司每年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电影胶片,确保电影胶片正常生产。
诺兰电影《星际穿越》
如今的柯达公司在寻找新的机会,让它“怎么也得活下去”的那股最大的力量就来自好莱坞,去年底上映的那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就是柯达专门为了这部电影开了条胶片生产线制作的。
2.通用电气:电影有声音全靠它
如果你看过美国演艺界长得最好看的女演员里最懂幽默的蒂娜·菲主演的情景喜剧《我为喜剧狂》(英文名或许更熟悉一点:30 Rock),就常常能听到他们是怎样调侃通用电气这家公司的?D?D当然了,他们可以随意调侃的原因是通用电气公司(GE)就是他们的东家。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我为喜剧狂》是 NBC电视台的节目,NBC被通用电气公司收购了,NBC的摄影棚位于曼哈顿中心的洛克菲勒广场30号,这也是通用电气公司的纽约总部,这栋楼就叫做 GE大楼,这栋楼还有个外号“洛克30”,也就是这部剧的名称来源:30 Rock。
除此之外,它还拥有环球电影公司80%的股份,2004年,环球电影公司原来的东家法国维旺迪集团由于债务问题,把环球电影公司80%的股份卖给了通用电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又将 NBC跟环球合并,就成为我们现在听说的 NBC环球了。
也许这件事需要提醒:它的创始人之一就是电影摄像机、有声电影的发明者托马斯·爱迪生。1880年,爱迪生这个发明家把它自己的各种业务组建成了“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来在美国银行家 J·P·摩根的撮合下,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与另外两家公司合并,就是现在的通用电气公司。
通用电气公司对电影行业的垄断地位首次出现在1920年代,那是有声电影诞生的年代,1927年,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手》上映。
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手》
有声电影在刚刚推广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的技术难题包括“扩音器的电器录音”和“三级真空管”,这样我们难看懂的问题就只能留给制造无线电器材的公司来解决了。美国无线电公司就是由当时的通用电气公司、AT&T和西屋电气创建的,通用电气公司就拥有有声电影技术的专利权,它能在这个时候成为占有者和垄断者。
再说说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爱迪生吧。1910年,爱迪生把人们请到他的实验室,看他怎么把自己的发明的留声机和有声电影机结合起来,做成了最新的发明:有声电影。之前有人尝试过,但从来没有成功。
有人干脆认为爱迪生就是那个发明了电影的人,这么说好像也没什么不对。然而公允地说,爱迪生发明的只是拍电影的方式,并没有发明很好的看电影的方式。用爱迪生发明出来的电影摄像机拍出来的电影,每次只能允许一个人坐在一个小黑箱子里观看。这个时候卢米埃尔工厂的创始人,安托万·卢米埃尔发现了商机,他对两个儿子说:你看现在有个叫爱迪生的在高价卖他的电影机器,你们也应该做一个啊。
卢米埃尔兄弟知道问题之所在,他们对爱迪生的发明进行了改造,首先摄像机没那么笨重了,图像呈现也更灵活了,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电影变成了公众的娱乐活动——利用投影仪,大家都能坐在一起,共同为生动的画面欢笑、惊吓或哭泣了。
3.法国维旺迪集团:曾经并购百代和环球的公司经营了一百年供水业务
你可能在某段时间里听说过一家叫做维旺迪环球的公司,对,就是这家叫做维旺迪的公司在2000年的时候并购了环球影业、法国 Canal+电视网和加拿大酿酒巨头西格拉姆公司,共同成立了维旺迪环球娱乐。就在它叫这个名字的五个月前,它仍然是一家经营供水和废物业务,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业务的公司。
这家公司最早是叫通用水务公司,1853年成立,这家公司成立的时候,拿破仑的侄子在当政。它获得了里昂市的公共供水特许权,后来又获得了巴黎供水五十年的特许权,它老老实实地做了123年的水务公司之后,由于新任 CEO的上任,这家公司开始涉足废物管理、能源、运输,还收购了一家汽车制造商。不久,又进入了媒体行业,建立了法国的 Canal+电视网,就在这最近的几十年间,成为了传媒巨头。现在那些供水的业务呢?
就在并购环球影业的前五个月,维旺迪集团就将自己公共设施业务的部分单独拆分成立了维旺迪环境。但是在四年之后,这家公司因为债务问题又卖给了通用电气公司,这或许是传媒行业新手过度扩张的代价之一。
环球影业已经被卖来卖去很多年了。美国大萧条时期之后,环球影业遭遇债务问题,创始人莱默尔父子就决定卖出去,但一直都没什么起色。六十年代之后,美国音乐公司买下了它,签了多丽丝·戴、加里·格兰特等一些炙手可热的明星。后来这家公司因为需要更多的钱做其它事,就把环球影业卖给了松下电器。五年后,因为松下电器发现难以驾驭,就将它卖给了加拿大一家酿酒的公司西格拉姆。后来就来到了维旺迪集团。无论是卖电器松下、卖酒的西格拉姆还是卖水维旺迪,这些业务跟电影似乎不沾边的公司都成为了某个时段的拥有者,又因为各方面的无所适从转手让人。
在属于维旺迪集团的那几年里,环球电影公司的作品这些我们是比较熟悉的:《速度与激情》、《奔腾年代》、《无敌浩克》和《真爱至上》。
4.宝丽来公司:发明了偏光镜,顺带3D电影
现在说起宝丽来,大家都会去找最新出的那款卖99美元的拍立得相机怎样才能买到,不过它最初其实是个做眼镜的公司。那个创立了宝丽来的人叫埃德温·兰德,非常喜欢研究光学,当时正在读哈佛大学,为了解决“如何避免汽车头灯过于刺眼”的问题,他发明了偏光镜,一种能够让光线振动方式发生改变的技术,并且申请了专利。宝丽来的英文名字就取自于偏光镜的学名。
在二战做照相机设备以前,这家公司一直都在研究光学技术,卖太阳镜。结果创立两年之后(1939年),他们就根据这个原理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第一个3D电影眼镜。所不同的是,3D眼镜两个镜片需要过滤的光方向不同,而太阳镜过滤的光方向是一致的。尽管当时已经有人在尝试实现3D这个概念,但偏光镜的出现,让这个技术又前进了不少。
5.还有些公司开始不是做电影的,后来因为技术的优势进入了电影行业
皮克斯:
皮克斯本来是一家电脑公司,不是专门做动画的。它最初的业务时生产电脑硬件,凭借一款叫做 Pixar Image Computer的产品拉客户,给政府、医疗机构做动画,以及制作电视广告。还有那款名声很响的 RenderMan,“渲染者”,以及像素深度算法 Z-buffer,尽管日后都在动画制作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当时研究出这些东西来的公司,怎么看都像个技术公司?D?D不然,刚刚遭到苹果公司董事会排挤的史蒂夫·乔布斯为什么会突然对它产生兴趣,把它买下?
而且皮克斯的一个核心人物,就是可以被称为天才的技术主管埃德·卡特穆尔。不过这些先进的技术一直没有让生意变得有起色,直到他们接到了迪士尼的订单,制作第一部由计算机做成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一切才上了正轨,皮克斯此后就成了我们熟悉的那家到现在还能在电影院看哭的动画公司了。
索尼:
索尼原来是卖电器的,但是录像带和 DVD的推出决定了它进入电影行业的两种方式。它本来叫东京通信研究所,研究晶体管技术,一开始做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又推出了电视,不过,我们还是来说说1970年的录像带吧。
那时,索尼跟 JVC、松下共同发布了磁带录像系统,索尼研发了 Betamax技术,而 JVC研发的是我们都听说过的 VHS系统,尽管索尼认为前者技术标准可能更高,但在商业世界里获得胜利的是 VHS系统。经过了十几年的竞争之后,时任 CEO的盛田昭夫就觉得,要推广他们认为的高品质硬件,得有好的内容搭配才行,于是,它收购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就在我们今天总听说的“索尼影视娱乐”旗下,索尼就是这样进入了电影这120年的历史之中。
熟悉索尼产品的人会认为1994年是一个了不得的年份,因为索尼推出了革命性的游戏机 PlayStation,但是更了不得的一件事是他们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 DVD技术规格。DVD跟录像带可不一样,DVD改变的是电影的发行方式,它的成本远远低于录像带,可以实现大规模批发,怎么卖看上去都方便,受益的是当时的独立电影公司,你还记得,在1990年代,有一批独立电影公司被大制片厂收购么?
索尼当时就有索尼经典这个独立制片公司,跟其他大制片厂一样,他们的目的是占领沃尔玛的货架,独立电影不像商业大片需要在电影院的宣传上花大功夫,在意票房成绩,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如何通过 DVD这种便捷而节省成本的方式让更多人知道,或者让更多电影节知道,获奖,出售预售权。
杜比:
杜比作为一家提供降噪系统和环绕声技术的公司,现在还在为不同领域提供服务,只是在电影方面,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听说,2013年还跟卢卡斯影业合作,开始进入中国的家庭影院市场。杜比降噪系统在70年代用在了我们自己能买的那种录音机上,很快就开始把技术授权给音响器材厂家。当然,这样的技术不可能绕过电影院,1984年杜比就跟中国电影相关方面合作了,但这家公司真正在世界观众心目中留下印象,是1992年蒂姆·波顿的《蝙蝠侠归来》。奥斯卡的科学技术奖项和荣誉奖曾经颁给杜比十次。
IMAX:
我们现在说要去看的 IMAX,最初是一家要做的是一个更高分辨率的电影放映系统,目标也不是一开始就给导演们提供摄影机,在电影院安装属于自己的 IMAX银幕。在1970年代,他们希望能在世界博览会上给数以百万计的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观感。当时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就展出了一块27.3 X19.7米的巨型 IMAX银幕。
不过 IMAX真正作为电影设备进入人们的视野要到2008年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黑暗骑士》,这是第一部以 IMAX摄影机拍摄部分画面的电影,但更多人知道的是在2009年《阿凡达》上映的时候,坦白说,《阿凡达》在当时给人带来的印象并不是去关心一个身负重伤的海军战士如何用人类基因和纳美部族基因创造出“阿凡达”这种混血生物?D?D这个故事情节大概都被忘得差不多了吧,我们当时想的只有这个:一起去看那个可以戴眼镜的人都是立体的屏幕还很壮观的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