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中文海报
先从一则趣闻说起,向卢卡斯同志保证,这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1月9日,《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内地首映,某君带女友去观影。同一个影厅里还有很多情侣,女方大多对剧情一知半解,黑暗中漂浮着许多男士给女友讲解的窃窃私语声。某君仗着多年前粗略看过星战前六部电影,给女友讲解:那个戴面具的是黑武士,面具后面是一个已经毁容的老人。
电影还没到一半,凯洛·伦摘下了他的面具……
某君强行解释,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星球大战》三部曲之前。
电影好不容易到了结尾,卢克背对镜头站在悬崖之巅。某君又忍不住讲解:卢克是黑武士的儿子,年纪会更小。
卢克转身面对观众,满头银发。
影院的灯光亮起,从震惊中恢复过来的某君强行解释:卢克和黑武士处在不同的时空,时间流逝的速度应该不太一样。
昨天是《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内地上映的第17天,累计票房7.6亿(1.16亿美元),单日票房1000万出头,即将退出市场竞争。与此同时,该片北美票房已近9亿美金(北美影史第一),全球票房已超19亿美金(全球影史第三),和全球第二大电影票仓中国明显拉开了差距。
放眼全球市场,《星球大战7》似乎只有在北美和英国两个市场有“逆天”表现,中国内地市场1.16亿美元全球排第三并不算差,只是和全球第二大市场的规模有些不符。此外,从去年12月到如今,包括《寻龙诀》《老炮儿》《唐人街探案》等几部国产片都比《星球大战7》票房高。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部分海外市场表现
对于北美市场,《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是2016年头号种子选手;对于中国市场,《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是2016年第一部票房不如预期的好莱坞大片。美国人民的心头好为什么在中国就没大火起来呢?
上文提到的某君不是一个孤例。肯定有很多中国“星战”粉津津有味地欣赏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但也会有很多中国观众看后并不喜欢,或压根没看懂。“原力”,并未在中华大地觉醒。
《星战前传》三部曲内地票房情况
影响电影票房的因素多而复杂,下面时光网将逐一分析《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未能在中国如预期般火爆的原因。
中国内地影史进口片票房前十
美国人为什么爱“星战”?
要了解为什么中国观众不热衷“星战”,先得知道为什么美国观众对“星战”如此着迷。
☆1977.5.25 一个改写科幻电影史的日子
《星球大战》诞生于1977年5月25日。
1977年,詹姆斯·卡梅隆才23岁,距他拍出《终结者》还有7年;那年雷德利·斯科特40岁,距他拍出《异形》还有2年;那年彼得·杰克逊15岁,距他拍出《魔戒首部曲:魔戒现身》还有25年;那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31岁,其导演的《第三类接触》比《星球大战》晚上映半年,《外星人E.T.》面世则是5年之后的事了。很多后来成名成腕的科幻大导都曾表示,当年是因为看了《星球大战》才立志当导演的。
如今看来,《星球大战》中的绝大多数特效都已显得相当落伍,但在那个时代的观众眼中,《星球大战》对银河系世界的描绘绝对是开创性的,不论是技术上,还是世界观上。就像中国观众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86版《西游记》一样,那感觉用“石破天惊”来形容都不过分。
一颗电影的种子在1977年就被埋在美国影迷心中,40年时间足以长成参天大树。
值得一提的是,《星球大战》是用商业片的手法来塑造科幻世界,所以如今常年霸占科幻电影史头名的《2001太空漫游》虽然问世比它更早(1968年),但因为观影门槛较高,对普通观众的影响比《星球大战》要逊色很多。
☆没有“星战”电影的日子里 他们有“星战宇宙”
《星球大战》“三部曲”在1983年就完结了,《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直到1999年才问世,这中间隔了16年。而新的《星球大战》“三部曲”的首部作品直到2015年才和北美观众见面,这中间又跨越了10年。两个超过10年的等待,不但没让电影的热度下降,反而在北美催生了更多热情洋溢的粉丝,为何会这样?
在《星球大战》上映的前一年,也就是1976年,卢卡斯影业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的电影界还显得十分超前的概念——“直接接触粉丝”。于是,在1976年的圣地亚哥动漫展和堪萨斯城世界动漫展上,卢卡斯影业的相关负责人亲自向大批漫迷们推介了《星球大战》。然后就有了一年后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段子之一:《星球大战》上映前几乎被所有的业内人士看衰,在20世纪福斯“威逼利诱”之下,全美也仅有32家影院愿意放映这部电影。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星球大战》上映首日,这32家影院的门口排起了长队,甚至一度阻塞了交通。是谁在排队买《星球大战》的票?当然是粉丝(最终,《星球大战》在全球狂收7.75亿美元,其中美国人民贡献4.6亿)。
粉丝亲手将《星球大战》送上神坛,当然也就越发关心它的成长。就好比“超女”已经过去10年了,李宇春为什么还这么红?因为她可是第一代民选偶像啊,是粉丝一条短信一条短信地选出来的,粉丝忠诚度当然高。
粉丝是《星球大战》的核心受众,40年来这个群体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电影上映的空档期内,粉丝们也没闲着,他们疯狂地消费《星球大战》的衍生漫画、小说、游戏、动画、玩具、模型、服装……在7部电影之外还存在一个更为宏大的“星战宇宙”,它有着几乎无穷无尽的发展空间。作为全世界最会卖衍生品的电影公司,迪士尼收购卢卡斯影业不是没有原因的,2015年《星球大战》相关周边产品仅在美国本土就产生了7亿美元的销售额。
作为一个星战迷是幸运又不幸的,因为在星战粉的世界里永远没有满级一说。
☆银河系那么大 它只讲一个家庭的故事
《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出场人物众多,但前6部核心人物不外乎卢克、黑武士、莱娅公主、韩·索罗、欧比旺几人。其中黑武士是卢克的父亲,莱娅公主是卢克的妹妹,韩·索罗是卢克的妹夫,欧比旺是卢克和黑武士的师父。在《星球大战:原力觉醒》里终于有新角色出现了,然后大家发现凯·洛伦是莱娅公主和汉·索罗的儿子兼卢克的徒弟;蕾伊也与卢克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一言以蔽之,《星球大战》系列里一半主角是另一半主角的孩子或徒弟。
这样一个听起来相当俗套的设定,是怎样征服全世界尤其是北美观众的呢?其实这个“父子梗”在当年看起来不但不狗血,还相当惊艳。当《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中黑武士向卢克说出“我是你父亲”时,无数观众都曾一声惊呼。这也是被无数电影界大拿反复提及的影史最惊艳瞬间之一。只不过这个梗被后来的影视剧用滥了而已。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为什么要延续这个老梗?当然是为了讨好粉丝。
《星球大战》将整个银河系的史诗浓缩为一个家庭的爱恨情仇的做法,对增加粉丝黏性居功至伟。设想一下,如果你追过10季《老友记》,当那六个人有一天再聚首时,你激不激动?《星球大战》系列可是在银幕上跨越了40年的时间啊,所以当年过七旬的哈里森·福特饰演的韩·索罗再次出场时,真正的粉丝们无论尖叫还是热泪盈眶都不令人意外。而由于“一半主角是另一半主角的孩子或徒弟”的设定,这种黏性还将延续下去。
☆美国人的当代神话
美国是历史极短的国家,建国至今不足300年,于是造成了一大缺憾:没有属于本民族的神话故事。想象一下,如果中国没有《西游记》,希腊没有奥林匹斯山众神会怎样?
在一定程度上,《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就是美国人民的当代神话。他把注重血统(原力的传承)的神话史诗与代表美国梦(主角大多出身低微)的励志故事合二为一,再用炫酷的太空外衣包装。最重要的是,它是美国人民自己创造并一手捧红的,他们当然引以为傲。
2015年内地票房奇迹《大圣归来》的成功源于它激发了中国观众的民族自豪感——中国人也可以有拿得出手的动画电影了。假如《大圣归来》的特效水准和讲故事水平不变,但放弃西游题材,它还会有这么多“自来水”吗?
而且《星球大战》系列对IP的保护可比《西游记》强多了,《西游记》的IP已经不在吴承恩手上,所以改编作品泛滥,质量参差不齐,饶是这样,《西游记》仍是目前国产电影最火IP;《星球大战》系列的IP可一直牢牢掌握在卢卡斯手上(卢卡斯现在在迪士尼手上),“星战宇宙”再大,正史就这7部电影,美国观众能不力挺?
从电影上升到流行文化
当然,一个电影系列火到《星球大战》这种程度,在粉丝之外肯定还有大批的路人在贡献票房。原因也不难理解,在全世界尤其是美国,《星球大战》已经跳出了电影界的束缚,上升为一种流行文化,追逐这种文化被视为“很潮”、“很酷”的表现(就像满大街的人都在用苹果一样),即使路人不那么热衷电影,也不想被时尚所抛弃。
星战在中国为什么没大火?
参考一下美国人民为什么迷上星战,中国人民不热衷星战的原因就有迹可循了。
☆没有在正确的时间与它相遇
1977年,《星球大战》的上映让美国万人空巷。那一年,中国刚刚结束一段为期十年的特殊时期,那十年里大多数中国人民顶多在打谷场上拉起的大幕上看过几遍“八个样板戏”,《星球大战》三部曲从未有机会在中国上映。
不过,当年《星球大战》“震动”美国后,人民日报倒是发表过一篇针对这部电影的评论(当年那位小编是怎么看到电影的?),但得出的结论是“整个资本主义文化的腐朽没落,注定了美国电影事业是找不到真正的出路的”。所以这部影片也并未引起中国人民的重视。
有些事,错过就错过了,在另一个时间遇见也不会来电。
作家、著名“星战”粉马伯庸曾在知乎上深情的讲述自己迷上“星战”的故事:在录像厅时代,他偶然间在《星球大战》中见识了外形像一条大虫子的赫特人贾巴囚禁莱娅公主的画面,“我瞬间口干舌燥,不能自己。一股飓风冲进脑海,把意识全部搅得粉碎,就好像整个世界被瞬间抽离,进入了一种奇妙的呆滞状态。”但他也承认,“我后来花了很大代价,总算把整个三部都看了一遍,喜欢归喜欢,可再没有一个角色和画面,能给我那样的美妙体验。”
马伯庸为贾巴折服,可能是因为在那之前,在他的观影体验中还从未见过这样的科幻形象,就像1977年的美国观众一样。可惜录像厅时代是属于港片的,像马伯庸这样的“幸运儿”在中国只是少数。当《终结者》、《异形》、《外星人E.T.》、《侏罗纪公园》等一系列科幻经典问世后,《星球大战》就没那么稀罕了。在观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之前突击学习一下星战前六部是很难路转粉的,倒是可能惊叹于好莱坞特效曾这么落后过。
《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曾在1999年至2005年间在中国上映,不过即使到了2005年,内地票房大盘也只有20亿,市场还太狭小;而且《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的评价普遍低于《星球大战》三部曲,想靠这三部电影培养出大批粉丝有些力不从心。
☆电影衍生品市场才刚刚起步
电影是衍生品的基础,《星球大战》在中国的粉丝不算多,也就没太多人会关心什么“星战宇宙”了。没有“星战宇宙”怎么在电影空窗期培养新的星战粉丝呢?最终这变成了鸡不生蛋,蛋也不孵鸡的问题。
当然,当年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极度匮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UME影院相关负责人告诉时光网记者,《星球大战前传》在内地上映时,国内影院很多还没有衍生品销售的业务,甚至没有正版授权衍生品的进货渠道。偶尔有影院想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得派人去香港采购,而且采购量也很小,影院可受不了库存积压。UME在《星球大战前传》内地上映期间曾大胆地尝试过星战衍生品的销售,市场反响非常好。但这只是昙花一现而已,专业电影衍生品销售平台当年还没有在内地出现。
☆“回忆”、“神话”、“文化” 国人统统无感
错过了最佳观影时间,也没有衍生产品的培育,《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中国面对的实际上是一个路人市场。“回忆”中国观众没有、“神话”中国观众不缺、“流行文化”在中国顶多算刚刚冒头而已,这些牢牢拴住美国观众的元素在中国根本无从谈起。
☆路人眼中的“非典型科幻大片”
路人眼中,《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可能是一部名不副实的科幻片(粉丝如何评价这部影片就不谈了,反正不管怎样他们都会去贡献票房)。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力图最大程度地保留该系列的原汁原味,它的核心不是科幻,而是一部以太空为背景的古典史诗,所以从飞船到枪炮、到盔甲、到建筑都尽显“复古范”。除了新一代萌宠BB-8,实在看不出太多宇宙科技的魅力。而星战粉丝们引以为傲的、蕴含着东方美学的“收放自如”的光剑,在没有星战文化浸淫的观众看来就更怪异了——在人人配枪的世界里,为什么大BOSS们要拿着花花绿绿的荧光灯管打来打去?如果冷兵器真的比枪好用,义和团为什么还输给了八国联军?
有时电影就是这样,观众给一部电影差评可能并非因为它真的差,而是它不符合观众的预期。
☆不符合“小镇青年”的欣赏习惯
既然《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不符合中国观众对科幻大片的预期,那中国观众预期中的科幻大片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要明白一件事,一部电影想在中国有10亿级甚至更多的票房,它必须受到“小镇青年”的认可。
可惜,“小镇青年”压根就不怎么喜欢好莱坞大片,接地气的国产喜剧才是他们的心头好。就算他们有时选择好莱坞大片,注重的也多是其快餐式娱乐功能,感官刺激是首要追求。所以《速度与激情7》、《复仇者联盟2》、《侏罗纪世界》等大打视效牌,充斥着各种打斗、爆炸场面的电影更受小镇青年欢迎。《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也有这方面的元素,但显然分量不够。跟“小镇青年们”说“战胜你的恐惧吧,不然你将陷入原力的黑暗面”,他们多半会还你一个白眼。
看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内地首映日票房,北京、上海占据了其票房的大部分份额,好多准一线城市都表现平平,小镇青年显然对这部片子不太感冒。
☆冲进一个已透支的档期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于1月9日内地上映,只比北美晚了22天,似乎并没有迟到太久,但却因此冲进了一个“已透支的档期”。
电影市场专家刘嘉向时光网记者表示,1月历来不是内地票房旺季,去年更是排在全年月度票房倒数第一位。而今年“元旦档”内地票房有了爆发式的增长,三天狂收8.5亿。要知道,2015年1月总票房才26.3亿。所以,2016年的1月内地票房被“元旦档”提前透支了。
假如《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能做到全球同步上映,与《寻龙诀》等国产片在12月同台竞争,票房表现也许会是另一番样子。
☆致敬过多 理解故事有障碍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作为一部故事连续性非常强的电影,《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还是有一定的观影门槛的。不管你相不相信,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中国观众表示没看懂。故事都没看懂,就更谈不上喜欢了,这又不是《刺客聂隐娘》。
看不懂的一个原因是致敬梗太多。当粉丝会心一笑时,普通观众只感到味同嚼蜡。比如当芬恩对汉·索罗说要把暴风兵队长扔进垃圾桶时,肯定有很多观众不明白这句台词有什么好笑的。
另一方面,由于《星球大战:原力觉醒》里“一半主角是另一半主角的孩子或徒弟”,人物关系显得错综复杂,有些路人观众可能一时无法理清。
还有就是《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故事设定和前作太像了,一些对前作一知半解的观众往往会陷入误区,比如把同样戴面具的凯洛·伦错当成黑武士……
结语
东方梦工厂的高级创意顾问,《怪物史莱克》、《捉妖记》的导演许诚毅告诉时光网记者,在他看来,《星球大战》就像美国的《西游记》一样,中国观众没那么热情也正常。同时他也强调,“有很多很美好的东西,你了解后就会懂得怎么去欣赏。”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中国没有想象的那么火,但迪士尼显然不会放弃星战系列在中国的布局。《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邀请姜文和甄子丹主演就是一个重要信号。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熟,中国观众(包括“小镇青年”)对外国文化的接受度会越来越高;随着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的成熟,中国电影粉丝的黏合度也会越来越高。《星球大战》系列电影未来会不会在中国大卖,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