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海报
正在热映的《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虽然有著名的武术指导袁和平掌镜,又有杨紫琼、甄子丹等顶级功夫巨星主演,更辅以3D特效,却遭遇了市场的冷冬和口碑差评,不少影评人甚至用“狗尾续貂”来形容这部续集电影。在市场上,中国的续集电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并不令人满意,虽然此前也有《画皮》系列,《无间道》系列、《窃听风云》等续集电影阵仗很大,但整体在票房和口碑上,很难形成气候。让人不得不冷静沉思,中国的续集电影到底问题症结何在?本报记者通过采访专业人士、影评人给出独家解读。
经营好品牌就是一张“王牌”
拍续集在好莱坞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商业形态。近几年的票房榜上,续集电影都出尽风头。自2010年以来,好莱坞进入了空前的“续集潮”。2011年北美票房榜前十名中有9部是续集电影,2012年前十名中也有5部是续集,2013年的好莱坞大片中,续集电影依然占了半壁江山。此种情况在2014、2015年达到了顶峰,尤其是《速度与激情7》的票房在全球范围内成功突破13.21亿美元。而去年上映的《星球大战7》以让宇宙都惊讶的票房证明了续集电影的“圈粉”能量。
好莱坞的“续集风”很早就吹到。续集电影在香港也有成功的典范。众所周知的成龙的动作片系列《A计划》、《警察故事》、《飞鹰计划》等,还有《古惑仔》、《赌神》等,喜剧片如《富贵逼人》甚至上世纪90年代黄百鸣的贺岁明星电影都是如此。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内地电影进入商业化新阶段,与香港电影合拍趋势也促使了不少续集电影的诞生。丁晟与刘烨合作了两部动作片《硬汉》,但是主人公非典型英雄的设置并不丰满,因此市场反馈并不算成功;华谊的《太极》颇具野心,但两部电影以成本收益来计不能认为是成功的作品;《画皮》的两部电影分别由陈嘉上和乌尔善执导,视觉风格完全割裂,更像是两部独立的作品;相比之下,《窃听风云》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首集近9000万,第二部卖过2亿,第三部过3亿,在时间、主创、背景、营销上均有连续性。而徐克的《神探狄仁杰》系列还没夯实狄仁杰的形象就转向他的年轻时代,让人难免产生割裂感。
对于多数续集电影来说,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品牌的经营。影评人王平认为,业内对续集电影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先拍一部试水市场,如果反馈好,同班人马在故事的后续,或者在主角人物故事延伸方面深入挖掘,独立成另一套系列;另一种是,在某个题材上一开始就做好续集电影的定位。譬如《碟中谍》和《谍影重重》系列,一部一部按部就班拍,虽然导演的风格有所不同,但影片整体气质和故事有连贯性。“续集电影做的是长线,走的是可持续发展,需要运作层面和各项工种的配合,这意味着对电影工业体系的要求很高。”
比起成熟的好莱坞续集电影,中国的续集电影更像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华夏星光影城负责人何云认为,需要有经营品牌的意识来经营续集电影。她用徐铮的“囧途”系列打比方。徐铮在参演《人在囧途》之后,自己加入导演行业,推出了《泰囧》与《港囧》两部电影,在商业上均是成功的范例,“徐铮一开始对自己的作品定位很精准,抓住了‘囧途’这一关键词,为故事设置了很多可能性。拿做品牌的心态做续集电影就有了落点。”
挖掘具有鲜明文化特点的题材“富矿”
好莱坞行销全球最厉害的是超级英雄系列,尤其是漫画改编的电影。虽然我们去年也出现了一些根据漫画改编的电影,诸如《滚蛋吧,肿瘤君》等等。但只是零星出现。我们并没有强有力如漫威一样的漫画IP体系支撑。
著名导演今村昌平曾对同是导演的三池崇史说过一句话:“做你擅长的事情,拍你擅长的电影”。同样对于中国的续集电影题材选择也要深耕自己的优势,与自己的文化热点相应和。“中国的武侠题材、神怪题材、奇幻题材有自己的鲜明文化特点,诸如《画皮2》视觉风格和票房都让观众印象深刻,表明这种‘东方魔幻电影’是个票房富矿”,王平如是说,“去年根据《鬼吹灯》改编的两部电影《九层妖塔》和《寻龙诀》正是押宝押对了题材。“虽然《鬼吹灯》的版权被两家不同的公司购买,但实际上只要是有长远的经营意识,制作好的续集电影也会赚得盆满钵满。”
由陈嘉上执导的《四大名铺》系列虽然口碑极差,用西方漫画式的英雄来展现经典,不土不洋的风格被人诟病,但不失为续集电影本土化的一次尝试。该片的出品方,光线影业的董事长王长田认为中国的武侠片做系列电影非常有潜力,希望能够通过古装武侠片的系列化,让武侠片在中国能够占据类似《钢铁侠》、《蜘蛛侠》、《蝙蝠侠》那样的位置,这也是他选择投拍《四大名捕》的主要原因。
正在热映的《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似乎给业内的续集电影注入了“强心剂”。相比于第一部《大闹天宫》的故事烂和五毛特效,第二部在特效制作和故事性上都有些许进步,但要达到《指环王》系列的故事和特效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王晶执导的《澳门风云》系列依然保持每年一部贺岁的节奏。这部爆米花电影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商业定位精准,营销到位,运作成熟。不足的是,故事依然沿用老梗老套路缺乏创新。
2016年的本土电影续集仍然处于一个蓄力的阶段。对于续集电影来说,如何让观众买账,成为“铁粉”,而不是“僵尸粉”,说到底还是用电影质量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