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
最近,一无明星、二无名导的本土喜剧——《驴得水》火了起来。有人说,这是一部笑中带泪的黑色喜剧,尽管有着技术层面的不完美,依旧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这样的评价,也无形中拨动了人们对于优秀喜剧期待的心弦。
让人笑,是喜剧创作的“刚需”。也因此,喜剧创作的手法和方式多种多样,依靠肢体搞怪,抖出语言“包袱”,模仿搞笑人物,条条大路只为更有“笑果”。然而,将喜剧创作的目标仅仅止步于笑,忽视喜剧应有的故事内核,显然矮化了喜剧的高度,消解了应有的内涵,幽默的艺术形式也容易沦为杂耍的江湖把式。
麦烈蒂斯在《喜剧论》中说:“真正的喜剧的标准,是看他能否引起含蓄的思想的笑。”喜剧是对生活的艺术化、戏谑化的深思洞察。好的喜剧应该在幽默中包裹着智慧,拥有讽刺的妙笔和关怀的视角,能让观众在欢笑之外,品咂出思想的余味。
然而,现有的一些国产喜剧,或将演员涂变成戏耍小丑,故事浅薄无力,唯靠搞怪卖萌、装傻充愣作为”卖点“;或纯粹将网络笑话、时下流行语生拼硬凑,全不顾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包袱”乱响,段子横飞,听着每一句都挺过瘾,但全剧观完,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将喜剧变成闹剧,用明星大腕、豪华场面的“华服”去包装套路单一、苍白乏力的“三流”剧本,用低俗、恶搞甚至出格刺激的镜头语言去吸引人们眼球,挑逗观者神经……这些作品只重视形的包装,缺乏有深度、有创意、有关怀的故事内里,失去“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这样的喜剧只会如同一个表情僵硬的木偶,被“挣快钱”的线绳束缚操纵,全然丢掉了灵魂和精气神。
相反,那些留下经久笑声与掌声的喜剧,之所以至今还为人所乐道,关键就在于拥有优秀深刻、给人启迪的故事内核。卓别林的《大独裁者》对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犀利辛辣、入木三分的挞伐讽刺,为身处战乱的人们送去温暖的欢笑与信心;《喜剧之王》中,小人物追逐“演员梦”的励志故事仿佛现实奋斗的幽默侧写,“其实我是一个演员”成为致敬梦想坚守者的“座右铭”;《甲方乙方》用一个个荒诞离奇的“白日梦”串起一幕幕令人捧腹的画面,欢笑的背后饱含浓浓的人情味,让人感慨生活的不易与辛酸……让观众戴上幽默的眼镜,审视现实的暗角,批判世间的丑陋,感受爱与温情的可贵,试着学会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笑对人生的坎坷,这是好的喜剧应有的内容基因,也是优秀的喜剧共通的“自然禀赋”。
发自内心的赞可,会带动票房的回馈。《疯狂的赛车》票房过亿,青年导演宁浩成为第四个迈进“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手机》广受追捧,引发热议的同时也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用脚投票的背后,是观众对好故事的认可,对高品质的追求,对喜剧魅力的欣赏。
当今,人们太需要欢笑和放松。凌晨灯火通明的办公楼宇,月底准时到来的还款通知,人山人海的求职现场……这种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让人们犹如被拧紧的螺丝,在整个社会链条里丝毫不敢懈怠。人们需要一个轻松的宣泄出口,让生命之水荡漾出活力的涟漪。站在这样一个时代风口,喜剧人应珍惜难得的创作氛围,用真诚优质的好故事去涵养市场,用踏实深刻的好题材去丰满喜剧舞台,让中国的喜剧创作借助时代的东风展翅高翔,不辜负喜剧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