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那年花开月正圆》编剧苏晓苑:创作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以“秦商”为背景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把清朝末年陕西著名女商人,有秦商女首富之称的周莹作为原型人物搬上荧屏,通过她的成长与爱情,演绎了当地几大秦商家族之间的爱恨情仇。

以“秦商”为背景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把清朝末年陕西著名女商人,有秦商女首富之称的周莹作为原型人物搬上荧屏,通过她的成长与爱情,演绎了当地几大秦商家族之间的爱恨情仇。开播后,收视与口碑双高,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5,被观众称为“有剧王潜力的大女主年代传奇剧”。随着吴聘“领盒饭”以及吴老爷入狱,周莹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聘粉微博上哀嚎一片,有的甚至怪编剧太残忍。华西都市报-封面记者了解到:这部剧的编剧是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川籍编剧苏晓苑。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特地到她家里进行了一次独家专访。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苏晓苑向记者分享了剧本创作的过程,主创团队的幕后故事以及入行的经历。

创作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不会观众喜欢什么写什么

和当下大热的IP改编不同,《那年花开月正圆》是一部标准的原创剧集,播出的74集全部都是原创内容,也因此,给剧本创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当记者问及创作本剧源于何种契机,苏晓苑回忆道,“大概是在五年前,总制片人赵毅就拿到了这个陕西吴家后人关于电视剧的授权,可是苦于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剧本,项目迟迟无法跟进。因为之前跟丁黑导演有过合作,他了解到我比较擅长这类题材,就将我推荐给了他们。几经沟通后,发现大家的审美贴近,解读起题材来也特别有默契,就敲定了合作。”

“剧本的创作花了将近三年时间,前期主要是收集各方面的资料,纸质的、网络的都有。”苏晓苑说,“2015年9月,我们还专门去了一趟陕西,走访了西安、泾阳、三原等城市。当时,特地去看了吴家留下的老宅,周莹当年捐资修建的文庙等。而且,还与吴家、周家的后人进行了座谈,听他们讲周莹的故事,尽可能弥补原始史料记载的不足。”

苏晓苑坦言,自己在写剧本的时候,不会因为观众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考虑更多的是主题,人物本身的心理逻辑和情感逻辑,考虑怎么写才能让观众印象深刻,从而更好地去理解。剧中的一些情节印证了她的这一说法,比如,观众很喜欢吴聘这个角色,他在剧中却很快就被领便当,大家意见很多,有点不乐意了,甚至开玩笑说要众筹给他续命。如果完全按照观众喜好来讲,他就不该死。

“吴聘的退场是从历史、人物和主题三个方面来考虑的。历史上,吴聘和吴蔚文的确走得很早。而且吴蔚文和吴聘都不是玛丽苏剧里的外挂,到他们该离开的时候自然会离开,他们的死对周莹来说是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之一,之后,将整个东院托付给她。所以,这个死还不能太简单,是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参考了很多历史上的说法,纠结了很久之后,才确定了他现在领盒饭的方式。”苏晓苑解释道。

在剧本创作时,苏晓苑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最终定稿的剧本基于历史却不拘泥于历史,还创造性地加入大量合理的艺术创作情节。比如说,在剧中,吴聘、周莹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原型,可是男主角沈星移却是完全虚构出来的。

为何要塑造这个人物?苏晓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周莹生活的年代,她的事业能发展得这么好,我们可以想象,无论是做人还是从商,她一定是魅力四射的。而且,在生意场上,与她打交道的几乎全是男性。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这么有魅力的一个女人,肯定会有人欣赏她,爱慕她,陪伴她,为她付出,这是符合常理的,所以,我才创造了沈星移这个角色。可以透露的是,在后期,这个角色的圈粉能力绝不会亚于吴聘。”

女主角一开始就定下孙俪   没有考虑过其他演员

《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大火,离不开孙俪、陈晓、何润东等演员的精彩演绎。在谈到选角的话题时,苏晓苑透露说,“据我所知,选定演员的过程特别顺利,剧本的第一稿出来后,首先,就定下了由孙俪来出演女主,没有再找过其他人。孙俪看了剧本,被故事所打动,当即爽快接下。然后,我们再根据孙俪的档期安排等进行其他演员的挑选。”

在9月7日晚播出的一场“哭棺”戏中,孙俪所饰演的周莹扑倒在吴聘的棺材上,哭得撕心裂肺,极富感染力。苏晓苑在接受采访时对孙俪的演技赞不绝口,“我觉得她的演技非常棒,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作为编剧,我很清楚剧本给人物提供了些什么,比如说,我们写一个人在吃羊肉泡馍,只能写到这儿,至于她怎样去拿筷子,怎样拿碗,擦嘴,都是没有的,只能靠演员自己加。孙俪在拍摄时,在剧本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例如,那些擤鼻涕,擦鞋底的小动作,就是她自己加进去的,特别能反映女主的性格,让这个人物更加立体。”

在苏晓苑看来,孙俪还是位相当敬业的演员。“在开机之前,她都已经把剧本给翻破了。

《那年花开月正圆》是苏晓苑与丁黑导演的第二次合作,苏晓苑评价丁黑说,“导演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导演天分,而且对艺术表现的追求可谓极致,甚至有点变态,但丁导是一个智商情商都极高的人,所以剧组的人对他是爱恨交加,但最后看到这样一部有品质的大戏呈现,所有创作人员的内省是非常骄傲欣喜的。”

自己从小是个文艺青年  创作与成都深厚的文化氛围分不开

还在少年时代,苏晓苑就有一个文学梦,读大学时,狂读小说,还加入了学校话剧社,并创作出人生的第一个剧本,拿到了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苏晓苑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但笔耕不辍。。

“后来,成都经济电视台33频道,筹划拍一部电视剧《何处不风流》,向全社会征集编剧,我就写了一个小品的剧本寄过去。幸运的是,这个小品得到了老师的赏识,于是,就进入了编剧团队。”回忆起这份经历,苏晓苑很是感恩,“这部剧播出后口碑不错,收视率也挺高的。”

苏晓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编剧”训练,所创作的剧本却得到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高度认可,她坦言,自己的创作与成都深厚的文化氛围分不开,比如说,早期创作的《芙蓉花开》《成都往事》等剧本,讲的都是四川人自己的故事。

“我是个美剧迷,也经常追剧,我觉得,看剧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创作时,我尽量让自己吸收一些写美剧剧本的优点:剧情抓人,节奏快,人物塑造鲜明等等。”苏晓苑低着头,略加思忖后说,“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无数个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无形中也是一种专业训练。”

在苏晓苑看来,自己的创作经常是用层层推理的方式完成的。“首先,设定好一个主角,以及他周围的人物。然后,设定一件事的发生,一步步去推主角会有什么反应,他的反应会引起周围人什么反应,而周围人的反应又会反过来影响他。在推理时,思路要保持清晰。”

关键词: 花开 编剧 苏晓苑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