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藏4年的谍战剧《风筝》曾让观众无限期待,开播后,却难助柳云龙重回当年《暗算》创下的高峰,也没能在2018年初带给观众太多惊喜。一方面因为谍战题材关注度已大不如前,更重要的是它还患上了当下少有国产剧能躲过的时代病——注水。本应是心智角逐的高智商剧,却被大量廉价的场景拖垮。
《风筝》不是近期唯一因注水毁掉口碑的剧,古装如《九州海上牧云记》、现代如《猎场》,以市场和观众的预期来看,从阵容到制作团队,它们本有可能成为爆款,但最终口碑的崩塌,无不与节奏拖沓、剧情注水有关。
纵观当下国产剧市场,大都市剧50集以上、古装大剧60集以上已然成为标配,长达70、80集的也不在少数。集数拉长的同时,备受观众吐槽的注水问题,也从最初的片头大段重复上集内容这类毫不掩饰的做法,过渡到车轱辘话、添加不必要人物、情节等等隐蔽的方式。本应内容为王的影视剧行业,却因为商业原因在内容上动了刀子,这使得精品不精、水剧更水?
剧,非得拍那么长吗?制片方为什么非要在明知会被观众吐槽的情况下,把注水进行到底呢?我们采访了编剧、制片人以及一些业内人士,聊了艺术规律、翻了经济账本,试图解答这一问题。
PART1:从平均30集涨到单部90集都注了哪些水?
独白空镜加回忆 一句台词说50遍
《风筝》热播的同时,也在坊间掀起了一场有关注水剧的声讨。
开局先声夺人,情节环环相扣,前两集就把谍战工作的残酷性展露无遗。但后续推进中,节奏不断放缓,“前10集看郑耀先与韩冰斗嘴,10至15集和毛人凤抖机灵,15至20集再和小凤仙打情骂俏。”
导演柳云龙不是第一次遭遇类似指摘了。当年凭《暗算》一鸣惊人,两年后再执掌的同类型剧《血色迷雾》便已经不复往日辉煌,台词空洞、打戏毫无来由、一个杯子在天空碎成几片还要用慢镜头表现……编剧林和平在日后某次采访中将原因一语道破,制片方将原本25集的剧本硬拉长到42集,“我看了也很失望,节奏彻底乱了。”
客观地说,虽不比34集的《暗算》凝练,42集的《血色迷雾》、46集的《风筝》已经不算夸张,如果不是被高度期待,不至成众矢之的。
早前热播剧《老九门》闹过这么一出,剧中某场戏,张启山、副官与八爷抓了个老头一起倒斗,每走两步,老头与八爷就要嚷嚷:“佛爷!佛爷!不能进去啊不能进去!”、“佛爷!佛爷!不能往前走了啊,不能往前走了!”、“佛爷!佛爷!真的不能走了啊,不能走了。”老头和八爷因此被观众戏称为两个“复读机”。
还有一位女演员曾向记者吐槽,“你知道吗?有句台词我在剧里翻来覆去,至少说了五十遍。”
如果说,台词注水还能靠演员表演生出喜感,人物注水就往往令观众反感了。96集长剧《武媚娘传奇》中出场人物众多,彭婆婆等几个角色被认为与剧情发展毫无关联。去年现象级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每当郑西坡儿子郑胜利及其女友出现,也让不少观众忍不住拖快进度条。
悬念冲突放开头 注水篇幅放中间
据《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6)》的数据显示,这十几年来,电视剧集数连同片酬、制作费一路高歌猛进。
但这只是平均数。2012年,76集的《甄嬛传》曾因片长引发广泛讨论,2013年,《天天有喜》突破91集、《爱情自有天意》84集,在2017年,集数稍稍回落,《思美人》72集、《海牧》75集,未能如期在去年年末开播的某备受瞩目的古装宫斗大剧,据说原本长达90集。
当然,仅是篇幅长这一个点,不足以说明制作不精良。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张斌曾在某次业界发言中表示,1994年播出的《三国演义》共计84集,但因有罗贯中的章回体小说原著做底,整部剧情节张弛有度,观众丝毫不感到冗长;前些年热播的《甄嬛传》长达76集,剧情照样扣人心弦,至今是宫斗剧对标的范本。但张斌同时认为,大多数电视剧内容与体量无法达到和谐,勉强拉长篇幅,不重艺术性。
一般而言,注水不会出现在剧情开篇,制作者们的惯用套路是在中后程“凑集数”变速。比如《楚乔传》播到20集后,开始大量出现重复、闪回,帮助观众“温故而知新”,同时加入的大量支线剧情,将主线冲撞得支离破碎,35分钟的剧,大女主楚乔出场的时间仅8分钟。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曾称,许多创作者针对观众心理掌握了一套固定的注水节奏,“大量的悬念和戏剧冲突往往被密集放置在剧情开头,尤其是前五集,目的是抓住观众的心。注水的篇幅多数放到中间,在同时段没有其他好剧竞争的情况下,许多观众尽管不耐烦,仍不至于弃剧。”
有时也不能够完全怪编剧,业内人士谢晓虎告诉贵圈,也不乏大编剧的剧本拍出来后会遭遇“崩坏”,“经常是正儿八经的编剧给出30集剧本,然后刚毕业的小孩跟组加戏,把30集的加到40集,车轱辘话说半天,台词全是一个词。”
PART2:为什么集数越来越长
电视台剪辑师24小时待命 根据热度排播一天一变
作为制播线上串着的蚂蚱,制片方和播出平台都脱不了干系。
编剧汪海林透露,2001年、2002年左右,行业内多数电视剧还在20集左右,到2004年、2005年,就被要求增加到30集以上,这是当时电视台及广告商共同作用的结果:“最早要求30集以上是广告商的需求,以前我们电视剧一般都是20集。因为好的剧有长尾效应,收视的曲线一般到30集以后会比较稳定,越长越好。”
而就播出平台方而言,也乐见剧长的增加,从收视角度来看,明星阵容亮眼且剧集长的电视剧,一般都能赢得高收视。业内人士谢晓虎说:“观众看到20集才刚上瘾,热度刚起来就结束了,一方面观众没看过瘾,另一方面电视台也没充分拉动收视率。”
比起短剧,资质优秀的长剧在招商方面更具优势,这的确在一个阶段里主导了剧长的增加。
但电视台不会对所有剧都那么“宽容”,有的剧会被剪长,有的剧会被剪短。知情人告诉记者,电视台的排播有着非常强的不确定性,甚至会一天一变,时时根据播出热度指示出品方调整剪辑。“电视剧播到后程,出品方经常24小时待命,如果反响不好就要大大压缩,50集压到30集收官,反之,热度高的有可能加长集数,电视剧宣发时定的集数往往说了不算。”
汪海林透露,“为了便于剪辑,好几家电视台都配备了不错的剪辑师,便于根据自己平台的需求对剧进行二度‘创作’,像反复出现的闪回、前情预告,基本是出自他们之手。虽然有部分出品方认为电视台的私自剪辑破坏了版权的完整性,为此感到不满,但事实上极少有片方会为此进行抗争。”汪海林称,在播出平台面前,制片方往往是弱势的,“毕竟能把账结清是最重要的事。”
原定46集的热播剧《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因收视率高,电视台最终剪长成了62集,40分钟的剧情前10分钟剧情回放,后10分钟剧情预告,实际播出时间只有20分钟。
面对收益,电视台无法淡定,视频网站也不能。
去年热播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播出前期,因充满悬念的情节、颠覆性的人物刻画,口碑一路上扬,不少观众拿其与《琅琊榜》并置。却不料,剧情到了中段,曹操之死后水准急转直下,围绕司马懿纳妾的剧情兜兜转转,故事也从一部“历史悬疑剧”,沦为了拖泥带水的“家庭肥皂剧”。
后来有消息称,之所以后半部“崩坏”,是因为主创想把更多精彩内容放至续集《虎啸龙吟》,而留给《军师联盟》的剧情又不足以支撑42集的体量。不论传闻真假,反正众人皆知的结局是,《军师联盟》后半部散失人气之后,续集得到的关注也远不及前作。这样的策略被视为一记彻底的“昏招”。
演员片酬过亿 多拍一集可以多卖1200万
《军师联盟》散尽名声,霸屏剧《楚乔传》、《人民的名义》虽不至失利,却也在因注水受到一定诟病。颇为吊诡的是,明明可以叫好又叫座,为何偏偏要将一幅好牌打烂?
如果说国产剧最初拉长集数源自播出平台对于利益的追求,那么,近年间片长剧增的根本原因中,演员片酬的高速增长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业内人士向《贵圈》分析,2013年后演员片酬连年疯涨,导致电视剧的制作成本直线飙升。
以大女主剧一姐孙俪为例,2016年开机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单集片酬150万,全剧74集总价为1.1亿,孙俪方被曝给片方的打包价为近9000万。而一年过去,片酬还在飙升。据悉,目前国内顶级流量演员的电视剧片酬打包价已经升至1.5-1.8亿。
汪海林认为,电视剧按照集数售卖,集数越多收益越大,随着演员片酬成本的增加,越是超大成本的剧,越需要靠增加集数降低单集成本、扩大总发行收入盘子,否则,制片方回收的风险将会很大。而站在电视平台的角度,同样无法接受过高的单集成本,对于片方加集换取单集成本下降的做法,加之此前所讲的平台对于大部头长尾效应的需求,播出平台也愿意接受。谈到这个问题,制片人许文俊也称,“(拉长集数)不是单纯为了多卖钱,制片方也有苦衷,必须考虑成本回收和盈利的问题。”
不过也有人质疑,最初片方在集数上注水可以说是被逼上梁山,但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终究还是心态崩坏。
业内人士谢晓虎分析称,国产剧自2010年开始每年的产量都能达到14000集左右,这其中,市场能够消化的只是很小一部分,除了金字塔尖上的,多数剧都亏钱了。而那些站在塔尖上的,利润又非常大,这使得全行业里有能力的公司都在削尖脑袋钻金字塔尖。至于怎样才能够站在塔尖上,最通用的共识是选取大IP以及大流量演员出演,反正最后有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买单。与其一年之内拍几部小而美的剧,还不如集中全力把一部搞大。
“拍一部电视剧,如果两个月能拍30集,再加20天就能拍到40集,再加一个月就能拍到45集。就是放一只羊也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搭班都已经搭好了,30集就收尾有点太可惜了,与其这样就多拍一点,哪怕到时候再剪。把人物设置复杂一些、车轱辘话多说一些。”
汪海林称,盈利变大且模式更加容易,电视剧已经成了快消品:“到2018年初,一集戏已经能卖1200万,多剪一集就是1200多万。1200万意味着什么?80集长剧就是10个亿的销售额,这是相当有诱惑力的,制作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即便成本到了4、5个亿,但销售额能够达到10亿,他为什么不干?肯定干!”
汪海林还透露,注水剧背后还有一个得利者——发行方,“国内有发行费,发行费按集算,成本越高的剧发行人获利越高,百分之十甚至更高。一些发行在发完一个大剧后就能退休了,几亿、十几亿的剧,从中拿到的回扣就足以养活他一辈子。”
按照许文俊的说法,“注水是电视剧品质、播出效益、招商、制作成本及盈利几方综合博弈的结果。”似乎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一方是无辜的,所有人即便不是获益者也不会是受害者。在利益的驱使下,这条路越走越远,仿佛看不到尽头。
PART3:兑水太过分 市场不认了
加钱能加戏 违背创作规律和原则
当资本大举进入影视行业,如今多数剧的剧本已经不再是按照创作规律进行创作,而是按照资本的规律进行创作,汪海林说,“正常情况下,一个故事有30集就讲完了,但资本要求你多加,给编剧加点钱,给导演、演员加钱,那就加呗,但这是违背创作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的。但以前郑晓龙导演拍的《渴望》很红,据说有人问他们能不能拍个续集,但他们都拒绝了,觉得故事讲完了。这就是从创作规律出发,故事讲完了,不能为了挣钱再去给它写个续集。现在这种情况基本上越来越少,基本不会了。如果发现这个项目能挣钱,哪怕主人公死了都可以再做一个续集。”
谢晓虎认为,面对商业利益时,多数影视公司选择了放弃艺术规律:“他们赚的已经很多了,只不过太贪心了,就像卖酒一样,一瓶酒5块钱,我进价是4块钱,我只能挣1块钱。不行啊,我往里面兑水,不就又出了一瓶嘛。”
在汪海林看来,注水的表象之下,还有着更严重的副产品。
“比如70、80集的大女主戏,如果涉及到历史史实的话,就得把大女主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夸大放大,最后结果必然是偏离历史的。你花了那么多钱请了大的女主咖,你不说她起了重要作用,人家演员也不会来啊。但真正在历史上有话语权和改变历史的女性是不多的,这就会造成对历史的表述在呈现上会出现巨大的偏差。”
在汪海林看来,长篇累牍的肥皂剧是各国电视剧的主体,这本身并不值得批判。而无论日韩、港台,还是欧美,肥皂剧的统一标准是相对的低成本。“全世界唯一生产大投资长剧的国家唯有中国。”能够形成这种独特的现象,汪海林认为这与国内经济形势有关。“因为我们的市场可以容纳这么大体量的剧了,即使在巨额销售额的情况下,它也能卖得出去了。”
而从电视剧内容发展的特性上来说,大投资长剧看起来就没那么健康了。以美剧为例,肥皂剧都是季播的形式,制片方的制作时间足够充裕,也有机会根据观众意见及时调整方向,加之与电视台按季签合约,一旦有明显注水影响收视,迎来的有可能是被砍的命运。
“从电视剧特性上来讲,要不就是长的低成本,要么就是比较精的高成本。我们现在又是高成本,又是长,这种情况对于制作的质量,特别是叙事的质量来说要求就特别高。目前来说,我们在叙事和视听语言这方面没有突破,只是在市场端出现了巨大的销售额,这是值得注意的。”汪海林表示。
而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国产剧注水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庞大的市场需求迎来资本的大举介入,行业信仰的缺失导致的职业道德失守:“很简单的原理,你去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会见到这些国家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商业气息并没有国内这么浓,并非他们在商业化运营手段上落后于我们,而是他们清楚哪些不该做、哪些不屑做。反观我们,综艺节目、电视剧场也可以冠名,高铁可以整列冠名,飞机上的枕头巾也可以打广告,不仅是文娱产业,整个社会的商业化已经武装到牙齿了,你又怎们能要求影视剧独善其身呢。”
如此现状,也造就了国产剧在国际市场上尴尬的现状,它从没有像韩剧或泰剧那样,在市场上有过很猛的势头,能够成为畅销的外销产品,打败其他各国的本土剧。尽管期间有些许国产剧在东亚或非洲产生影响,但距离形成“华流”还有相当的距离,这使得国产剧的现状,和资本化的中国足球越来越像:“我们除了会花钱以外还会什么?在具有巨大的资金和市场优势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利用好,只有经济眼光,没有文化眼光。”
总局口头提示“别太长” 卫视减少黄金档排片集数
注水是长久存在的老问题,而针对注水剧的调控,也早已开始,并逐渐生效了。
据称,原本长度为90集的某备古装宫斗大剧无法按照原计划播出,就与其长度过长,无法通过审批有关。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制片方在前往广电总局报批古装剧的项目立项时,都会接到总局“别太长”的口头提示。此外,总局还会着重提示古装剧片方:人物一定要立得住。
除了总局,如今电视台也逐渐不再欢迎长剧,这也与广电的屡次政策调整有关。黄金档播出集数从3集变成2集,以及在这之后出台的全年15%古装剧配额政策,堪称古装剧的紧箍咒,将卫视黄金档对古装剧的消化量大幅减少,实实在在地限制了古装剧在卫视的生长壮大,如今,卫视每年能够在黄金档播出14-15部剧,按照这个比例,几乎一部长剧就能够把全年的古装剧配额用光,而一旦收视差强人意,对卫视也将产生巨大负面效应。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观众,也不再像前几年般来者不拒了, “最初是酒里兑水,最后成了水里面兑点酒了,观众说对不起,兑得太过分了,我不认了。注水剧的问题已经到了一个不能再往上发展的阶段了。”
“紧箍咒”之下,我们似乎终于看到了转机,比如,据传在多番推迟开播之后,90集的古装宫斗大剧已经瘦身至70集。在总局、电视台、观众等多方施压下,为了避免卖不出去的风险,多数制片方们也不得不再次改变战术。“任何事情都不是可以无限制的,注水也需要达到各方面的平衡才能做成”,汪海林如此解释。
结语:
回顾2017,有哪部剧国产剧是真正让你觉得在技术和艺术上都达到某种高度的吗?
如果没有,那么就请展望2018,或许,依然不会有。
其实也不用太悲观,以上,只是把台网互动剧、流量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我们没有谈的是,曾带给观众无限惊喜的纯网剧《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短,同时又都有着电影化的运镜、不追求大色块填充的低曝光画面、用细节铺垫而非纯语言交代人物和故事……你瞧,虽然远没有成为主流,但它们被拍出来了,也有观众欣赏它们,这证明我们的市场和观众还没有那么不堪,或许哪一天,这部分人群会倒逼着市场回归理性,靠近、缩小与国际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