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青岛小妹范冰冰刚刚4岁,根本没想过还会有一个范丞丞;马云第一次出国去澳洲,在广州被大使馆拒签,跑到北京住在地下室等了10天;崔永元刚刚大学毕业,顺利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而胡同小伙儿冯小刚寻到一份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美工师的工作,有时也在电视剧拍摄片场打打下手,半只脚踏入了影视圈。
那一年,北京护城河边,还有另外一群20岁上下的大院子弟。他们都不满足于一份体面的机关工作,业余时间折腾出一本杂志《购物指南》,创业的感觉好极了。说到兴头上,大家一致认为,总得有一个人专职来做这件事。王中军激动地表态,我来!随即辞去了物资总局摄影记者的铁饭碗,投入下海的浪潮当中。
对于他的决定,当时的伙伴都惊呆了,谁又舍得辞去国家职工身份,来做个体户呢?况且辞职前,王中军唯一完整的求学经历是在小学。兄弟们用同情地眼光看着他,“我们一定会帮助你的,要是生活困难,我们也会给你找活的”。
未曾想,2009年,个体户王中军、美工冯小刚、地下室青年马云一起,在深南大道2012号敲响了中国电影长鸣的钟声。他们的生活波澜壮阔,有人来有人走,但是再也没有困难过。
一
大部分时候,王中军喜欢艺术家的身份,更甚于企业家。一次做节目的时候,他说自己是企业家里画画最好的,然后想了想又纠正,其实在艺术圈里也是一流的。王中军爱画,从不吝于言表。他家客厅正中挂了一幅夫人画像,那是一份生日礼物,对于这个浪漫的礼物,王中军颇为得意。
虽然在一起30多年了,但总得有一些惊喜。有人说,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都有一个贤惠的女人,王中军对老婆形容总离不开这个传统的标准。
33年前,他做出辞职的决定时还是一个单身小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即使是资本环境自由如今,如果有人要辞去公务员的工作创业,仍会有不少人会为之惋惜,更不用说1985年。
如果人生是一场游戏,那么王中军就像被《大富翁》中的福神附体。当时的女朋友对王中军的辞职的决定没有异议,而准岳父更是明确表态支持他的决定,“年轻人就该如此”。不过,女方提出一个要求:辞职可以,能先结婚吗?于是,青年王中军成家了,这比他原本计划的要更早一些。
当他准备大干一番事业时,第一次体会到现实的骨感。缺乏内容资源,《购物指南》印刷一期后便难以为继。辞职后的王中军在家待了半年多,有时面对家人还会装作很忙的样子,其实他也不知道,创业青年都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好在,困惑的时间并没持续太久,兄弟们就开始给他介绍生意了,做插图、设计封面、画小人书…生意源源不绝,光景最好的一年赚了30多万,期间还在永乐文化做过广告经理,眼看生活步入正轨。
就在此时,一次偶然间与朋友闲聊,对方提出赴美读书的观点戳中了王中军的内心。即将而立的他,决定带着老婆赴美留学。在所有人眼中,王中军这个很匆忙的决定,一如他此前人生中所有重大选择,出人意料且雷厉风行。
彼时的王中磊还不到20岁,家里给谋了物质总局下属机关的差事,对于这个有想法、敢行动的哥哥充满崇拜。
王中军从小对学习就不太感冒。初中还没毕业,突然决定从军,由于是特殊原因,退伍时也没给证书,转业后读了4年夜大,随着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夜大也没读完,他觉得没有意义。
一个读书史劣迹斑斑的王中军,在30岁跑去美国上学,在朋友们眼里更像是一个故事,一则笑话,一部小说,总之不敢相信是现实。这不妨碍他说走就走。
随后四年,王中军装作读书的样子秀给父母、朋友,如果当时有朋友圈,他的学霸模式能时刻表现。而这段时间里,他与现在很多中国留学生一个套路,混迹在华人圈子中,业余时间学习,大多数时间打工送外卖,经常每天干16个小时。
与今天频繁进出高端写字楼的外卖小哥一样,王中军站在商务电梯里,看着一个个西装笔挺的美国白领怦然心动,羡慕之余也尤为紧张,不敢直视,慌乱的眼神无处安放,“这简直是梦想的生活”他想。
进入打工的第四年,王中军开始不断在脑中推演,攒够10万美元后回国创业。
二
1994年,王中军回国时,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当选学校首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崔永元已经进入了《东方时空》;而冯小刚顺利打入王朔的朋友圈,与郑晓龙共同执导的《北京人在纽约》大火,在圈里小有名气。
王中军家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那一年,他把大家叫到一起,着重描绘了自己创业的宏伟蓝图。大哥表示支持,但不想参与,跟着弟弟干活似乎不够爷们儿。三弟愿意参与,可是没有本金,王中军给了他5%的股份。老四王中磊心想:说这么多,不就是想说要钱吗?
同样的情景剧,2011年,王中军的大儿子王夫也演了一出,他毕业回国找老爸诉说,自己与4个同学的创业计划。王中军的内心戏与多年前的王中磊如出一辙。
血浓于水。王中军给了儿子很大幅度的资金支持,如同24岁时的王中磊一样。当年,王中磊愿意拿出10万存款支持哥哥,可是他不想辞去机关工作,想再观望观望。
兄弟俩性格上迥然相异,从辞职决定这一细节也可窥得一二。王中军生性浪漫洒脱、行事果断、内心敏感,而王中磊执行力强、考虑周全、细腻严谨。兄弟二人,一个随了父亲,另一个则更像母亲。
幸运之处更多的渗透在生活当中,王中军的家庭环境相当和谐,他从没见过父母红脸,兄弟之间也从没起过冲突,很长时间里,他都以为电视剧那些家庭纠纷是编剧虚构出来的。与他们的父母相处模式一样,王中军与王中磊创业至今很少争执,“我俩就是这样,干好了不夸奖,出了问题也不埋怨对方。”
相比之下,冯小刚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童年在母亲和姐姐的身边长大,这对他的爱情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某种程度来说,冯小刚内心深处是缺乏安全感的。
三
在家人的支持下,王中军承包了华谊广告,在变更工商记录时员工说要加两个字,他琢磨了一下说“兄弟”吧,未曾想多年后蹭了华纳兄弟的热点。
华谊广告凭借前两个项目,赚到了第一桶金,于是他们开始寻找投资方向。1997年,王中军在路上偶遇之前在广告公司的同事刘晓玲,刘晓玲告诉他拍电视剧非常非常赚钱。
王中军动心了,他抱着尝试的心态,投资了英达导演的《心理诊所》,虽然影响力一般,但是投资回报在100%以上,这下王中军坐不住了,决心进军影视圈。
那一年,马云刚刚放弃中国黄页的生意,成为一个标准的北漂,还在创业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崔永元已经成为《实话实说》的主持人,才子光芒四射;范冰冰刚刚进入《还珠格格》剧组,结识了日后的女股神赵薇。
1998年,《还珠格格》的主题曲传遍大街小巷,冯小刚也成为新生代名导,而华谊刚刚从广告公司转型影视,还是家小公司,王氏兄弟也处在门外汉的段位。那一年,在冯小刚工作室里,王中军在众多投资者中,争取到《没完没了》的参与权。
“当时,只要冯小刚愿意,想给他投资的人能排一个连。”但是冯小刚看中了王中军,随后华谊大手笔将1100万投入冯小刚的《没完没了》,从“参股”变为“大股东”,对当时家底单薄的华谊来说,这绝对是一笔豪赌。
在华谊首批片单中,与《没完没了》同期的,还投资了姜文的《鬼子来了》和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其中,姜文违规将《鬼子来了》送去国外电影节参赛,导致该片在国内被禁止公映,商业化和艺术价值的博弈一直贯穿影视业发展史,制片、导演们像精神分裂一样,为了其中一个因素,常常否定自己不久前的决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中军是幸运的,一入电影圈就遇到了冯小刚,凭借冯氏喜剧,华谊在早期民营电影圈里独领风骚。双方合作留下了《大腕》、《天下无贼》、《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非常勿扰》等经典。其中,除了《一九四二》外,其余电影均实现盈利。
《一九四二》是冯小刚一直想拍的话题,但是由于类型不符合商业片预期,华谊兄弟在这个项目上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给予了支持。冯小刚对此一直很愧疚,觉得自己坚持拍的片子,让投资方赔钱了,心里过意不去,紧接着就拍了《私人订制》。
根据淘票票专业版APP统计,2013年,《私人订制》首周末票房3.2亿元,累积票房7.13亿元,占当年总票房的3.39%.在全年票房排行榜中排名第四,排在前面的三部作品分别是《西游降魔篇》、《钢铁侠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在电影宣传期间,冯小刚直言不讳,“认真拍的电影不赚钱,随便拍的票房高”,不过,现实的残酷在于,很多次在艺术追求与商业利益之间,他自己也选择了后者。
四
在早年的很多采访中,王中军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运气好,后来他开始强调交情:朋友、兄弟。“我觉得,所有生意都来自于你的朋友和你周边的社会关系网”,“我的进步都是和朋友相关的”。
对于王中军来说,王中磊是弟弟,而冯小刚是兄弟知己。他们共用一个画室,有什么心事也愿意彼此诉说。王中军的画是写实派,而冯小刚属于抽象派,两人画风迥异。2015年,华谊20周年典礼宾朋满座,大半个娱乐圈都来捧场。王中军举着酒杯感慨万千,华谊有三个兄弟,还有小刚。
业内流传很广的一个段子说,他们有一次喝酒,冯小刚喝高兴了,就呲着他标志性的大牙对王中军嚷嚷:“华谊兄弟也有我,我也是华谊兄弟之一啊。”
对于华谊兄弟依赖冯小刚这一点,王中军毫不避讳。他曾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说到挫折,就是冯小刚第一个合约到期,离开华谊兄弟一年。”2003年,《天下无贼》筹备前期,冯小刚与张国立提出创业,这对王中军是一个打击。但一年后,俩人又回来了。
华谊随即与冯小签订了第二份合同,华谊给出的价格非常有诚意:400万元现金和约3%的股权。此后,冯小刚也经常自嘲“不是做生意的料,更适合创作”。
五
创业本身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事,华谊成立至今,遭遇过三次危机,每一次都与兄弟相关。如果说冯小刚出走算一次,那么王京花离开,对华谊而言也是一次重创。
2005年,华谊经纪板块的创始人之一王京花带走陈道明、刘嘉玲、梁家辉、夏雨等一批艺人,离开华谊。只有李冰冰、范冰冰两人没走,“双冰之争”就此而来。
此后,华谊力捧双冰,找冯小刚让范冰冰主演《手机》,也成为她作品演绎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同时,李冰冰拍《功夫之王》,华谊也做了不少工作。
对于功臣出走,王中军回复轻描淡写,“当时我真没当回事儿, 人往高处走,有想法去创业是一件好事,我会不拦着。”实际心里相当不满。
后来,王京花托起了橙天娱乐,一度与华谊抗衡。那时候,王中军认识了生命中另一个重要人物马云。2006年,马云和王氏兄弟,作为企业家俱乐部首批理事,聚集在北京。
很多年后,于冬还为此愤愤不平,“如果当初是我遇到马云,那在A股上市的就是博纳”,人生没有如果,如今博纳也在排队IPO,该来的总会来,是你的谁也拿不走。
王中军交朋友的性格,相当豪爽,华谊是民营影视公司最早(04年)对外开放股权的,他也是泡在娱乐圈时间最少的一个老板,更多的时候,他愿意与企业家们坐在一起。当时,这个圈子里还有柳传志、江南春、鲁伟鼎等,后来在马云领投下,他们悉数成为华谊股东。
王中军与马云私人交情很好,有一段时间他出差去杭州,就住在马云家。马云说,王中军是世界上最懒的CEO.他每天11点起床,然后会在画廊约约朋友,下午安排短暂的工作,抽支雪茄、画会画,晚上大多数是休闲的晚餐。
其实,创业一年后,王中军就开始上午不上班,下午坚持去办公室。最近几年,他甚至可以一个月都不去办公室,“我习惯上午不上班。”刚跟他接触的时候,你会觉得他很严肃,时间久了发现他慵懒、随性的气质无处不在。
2009年华谊兄弟作为“28星宿”之一,首批登陆创业板,也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影视公司。马云、冯小刚都在敲钟现场。曾经对手橙天娱乐收购嘉禾后,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
在随后的日子里,华谊度过了第三次危机。股权解禁期过后,上述“兄弟”纷纷减持,徐帆曾透露,冯小刚套现2亿多元,“光税就交了4000万元”。王中军两兄弟还亲自上阵减持套现,一时间舆论哗然,华谊成了提款机?
同样的操作,在阿里影业上市后,赵薇也收割了一批,在交情和巨额现金面前,大多数都会选择后者。这一点,企业家们心里应该看的很透彻。
面对元老减持,公司方面表现比较淡定。“每个人对待资本的态度不同,也有自己的理财方式,面对资本他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是再正常不过了,但如果抛售与抛弃画上了等号就有点苛刻了。”
2014年,腾讯、平安参与定增,“三马聚齐”,股民已经忘记一年前减持危机。截止到2018年一季度,华谊前十大股东中,腾讯仅次于王中军,位居第二。紧随其后的是王中磊、阿里创投、马云、平安中国、鲁伟鼎。
只有鲁伟鼎,从始至终都没减持过。
六
对于华谊兄弟而言,冯小刚等“兄弟”交情无异于一柄双刃剑,利弊两面都表现的格外明显。
上市前,时任华谊公司财务总监的胡明曾明确提出过,公司对冯小刚的依赖过强,应该有风险意识。虽然王中军嘴上说,“什么逻辑,有‘秘密武器’(冯小刚)反而被指责过于依赖,一无所有反而更好吗?”但从行动来看,他还是听取了建议。
2008年,华谊首次提出文化地产;2010年投资掌趣科技;2013年控股银汉科技;2014年控股卖座网;2015年,“冯小刚电影公社”对外开放。这些投资,大部分都有丰厚回报,除了变现扩充利润表外,2017年春季,冯小刚公社的游客人次达到20万。
在2013年的一次采访中,王中军提出“去电影化”,原意本为“除电影外,发展互联网、实景娱乐、衍生品周边、投资基金,使收入来源多样化。”但这个提法后来被无限放大,“华谊不拍电影”的解读在此后很多年,让王氏兄弟非常头疼,王中磊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2015年,是华谊最近一次辉煌。那一年,华谊10年老将胡明隐退,阿里影业成立,于冬在电影节期间预言,“未来都要给BAT打工”。而华谊与互联网大佬的交情,暂时还没派上用场,除与腾讯成立了华谊腾讯娱乐集团外,与阿里的交集并不多。
不过,那依旧是传统影业的时代,年底《寻龙诀》大获成功,参与的三方,万达、华谊和光线,都成了赢家。当时,王家兄弟、于冬、王长田、张昭、叶宁经常在昆仑饭店的岩吧小聚,那时候大家还其乐融融。娱乐圈中一直盛传,岩吧风水比较好,适合老板们谈生意,一谈必成。张昭与贾跃亭第一次见面,也是在这里。
那时候,崔永元还和方舟子持续过招,因为不懂科学被网友嘲笑。
七
2015年下旬,华谊做了两个决定,为期日后被舆论挞伐埋下伏笔。一是,顺手买下两家成立不久的明星公司,其中包括冯小刚的东阳美拉。由于签订了高额的业绩承诺,冯小刚重出江湖,第一部作品就是与范冰冰合作《我不是潘金莲》。
另一个决定,就是用人。当年春节,听说叶宁有去意,王中军急忙发信息询问是否属实,他早就有找职业经理人的念头,虽然中意张昭、叶宁已久,但是心里明白张昭不会离开如日中天的乐视,叶宁也很难离开万达。
叶宁回复了一句无关痛痒的话,让王中军看到了希望。华谊给了叶宁很大的空间,为了与他在万达的地位相匹配,专门给他设置了集团副总裁、影业CEO的职位。没想到,因此得罪万达。引发后来,冯小刚吐槽万达对《我不是潘金莲》排片打压。
为此,王中军亲自上门给王健林道歉,但还是碰了满头包。2016年,华谊电影全军覆没,业内调侃“华谊去电影化做的格外彻底”。
次年,我专访王中磊时提及此事,他表现出对叶宁的不满,同时表示应该再给一些时间。这就是王家两位兄弟的不同,如果是王中军,恐怕会说“做得一般,还能再看看吧”。
早年王中军反复强调,中国的电影行业,应该是多强并存的格局才能健康发展。如今中国影视圈强者林立,华谊再也不是那个唯一。多年之后,当有人质疑华谊没有兄弟时,王中军还会回想起决心下海的那个仲夏之夜,和那些年一起喝酒的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