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节&活动 / 正文

38部影片入围第12届FIRST影展 10个奖项提名影片片单公布

这38部入围影片将交由复审评委,7月1日,正式公布10个奖项的提名影片片单,最终角逐FIRST板砖奖杯。

1

经过两个月初审工作组的评选,第12届FIRST影展1312部竞赛影片中,决出入围影片38部,其中国内竞赛部分,剧情长片10部、剧情短片8部、纪录片8部,国际竞赛部分有6部长片和6部短片入围。

剧情长片10部皆为导演处女作,不乏令人兴奋的惊艳作品,纪录片整体质量较高,短片功力在线,而在动画/实验片部分,因鲜有对新影像语言探索和实验精神,FIRST影展首次取消了动画/实验片入围。

这38部入围影片将交由复审评委,7月1日,正式公布10个奖项的提名影片片单,最终角逐FIRST板砖奖杯。

2

剧情长片愈见丰富表达

青年导演选题趋向成熟

今年入围的10部剧情长片中,有8部将在西宁迎来世界首映。整体来看,青年导演在坚持个人表达的同时也在强化类型叙事的能力,十部影片包含现实主义、魔幻、农村、亲子、儿童、爱情、女性、犯罪等多种类型。在相似常见的类型化表达当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导演风格和影像气质,有效拓展了类型和题材的边界。

或许对青年创作者来说,不再一味追求猎奇题材,而在固有题材中寻求新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更为成熟可续的趋势

陈聪聪《江湖佬》、何政《此生再不归太行》和刘冬雪《吾神》都采用了现实主义表达方式。《江湖佬》以黑色幽默建立西南部的江湖生态,人物生猛野性,成熟的美术设计营造出迷人的年代感。

3

《此生再不归太行》讲述了在工业城市压抑氛围中少年奔突,寻找生活出口的故事,文本与视听语言共同构建出独特的审美,导演的个人风格在影片中已见雏形。

4

《吾神》则是一幅中国农村信仰状态的风情画,描述在没有信仰的土地上,人的物质与精神都无所依托的生活状态,尖锐讽刺造神者的愚昧与荒诞。

5

费聿竹《冬去春又来》和周洲《美丽》聚焦女性。《冬去春又来》讲述女性身处文化认同与文化差异的冲突中所迸发出的张力,制作细腻,节奏平稳,视听语言完整,精准地推动了人物内心的微妙崩毁。《美丽》在两个女性的关系中刻意弱化奇观感,赋予强叙事剧情以克制含蓄的气质,演员成熟细腻的表演更是凸显。

6

杨明明《柔情史》和方亮《造访》同样探讨家庭关系中的亲情题材。《柔情史》以凌厉浪漫的气质展现真实残酷的北京胡同生活,在强势的家庭中融入两代人的冲突与伤痛,探讨琐碎日常中的复杂与邪恶。

7

《造访》则采用更为诗意的手法描绘一家人对于逝去的家庭成员的隐匿情感。

8

除了对固有类型的拓展与突破,入围片单中也出现了往届少见的全新题材

仇晟《郊区的鸟》通过平行时空的交错重叠,弱化了电影叙事的必然,放大了视听的感知与情绪的体认。

9

而拉华加的《旺扎的雨靴》是继《河》(松太加,2015)之后,又一部成熟的以孩童视角探讨地缘发展中现象和问题的影片,通过旺扎和雨靴的故事,影片轻盈地带到了藏地信仰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窘境,同时不失幽默童真。

新兴媒介骤增

实验/动画单元入围首次空缺

在今年的入围长片中,首次出现了动画电影,这也是继今年调整竞赛章程,允许动画长片参与其他奖项角逐后的一次遥相呼应。陈熹《步行指南》以一种“制造观看”的姿态将观众带入场景,并且扮演角色,微观层面的信息在观众脑海中融贯汇整,从而揭开与角色的观点截然不同的游戏。

10

同比以往,今年实验/动画单元的报名影片在创作观念、文本创意、导演能力、技术水准等方面曝露出各种问题,显示了某种共通的困境。

总体浮躁的创作环境使得很大一部分动画创作者不愿投注足够的时间成本,而在实验片领域,则出现了一批空有元素材料、却缺乏实验精神的作品,显示出较大的投机性。同时,随着各类性质的展馆空间的涌现,综合型的电影节展也已不再是此类影像的唯一展出途径

基于多方考量,本届FIRST竞赛单元首次决定取消实验/动画入围,在难以遴选出足够优秀作品的同时,也是对这一创作趋势的承认和反思。

短片单元佳作频出

成熟导演碰撞新锐表达

剧情短片往往被视作青年导演在拍摄处女长片之前自我训练与证明其导演功力的途径,今年的入围短片普遍展现出成熟的影像风格和美学体系,预示着一批优秀的导演即将完成从短片走向长片的跨越。

《青少年抑制》在单一空间小格局中完成了高水准的叙事,片中超现实的部分展现出导演牛小雨的视觉想象力和天分,节奏感与演员状态精准到位。

11

巫虹仪《2号球衣》用心理冲突承托人物形象,情绪扎实,力道凶猛,演员的信念感十足,被评审盛赞为华语现实主义的新高度。

12

蔡俊彬《运转法则》没有台词,只用影像形塑戏剧冲突,大胆而实验性的影像语言借宗教的形式探讨人人都会面临的终极议题。

13

张宇旋《腐草为萤》描写底层人民面对生死的残酷,以浅淡的表达避开卖惨和臆想,拥有一套成熟高级的视听设计。王尔卓《母亲的乐园》隐忍克制,表达每一代人都有难以消解的困苦,在青春片泛滥的电影市场中,仍提供了一种融贯新颖的青春片美学。

14

在为拍摄长片提供必要试炼的同时,短片所需要的架构、叙事、镜头语言等方面也与长片有所区隔,导演们对此有清晰的认知,以不同形式尝试了适用于短片的新锐表达,令人耳目一新。

《你的电影我的生活》导演詹京霖去年曾以《川流之岛》入围FIRST剧情长片单元,此次他在短片中尝试“剧中剧中剧”的形式,在华语电影圈中产阶级普遍失语的现状下难能可贵地提供了知识分子精英阶级的语境。

李明阳的《回家过年》用喜剧形式、表达家庭中的城乡冲突,本土化的情节同时传达幽默与悲凉,以反乡愁的视角来描写乡愁。

15

杨潇《榴莲榴莲》具有超前的电影观念,是少数用影像来推动情节的电影。

16

立足世界电影创作前沿

探寻影像叙事新路径

国际部分更甚往年地呈现了世界电影流域创作前沿的多样与生命力,不同的影像语言与探索方式在此得以互相碰撞。

《The Rainbow Experiment》大胆地以分屏的形式探索叙事的多样与模糊,同时挑战叙事方式与观看习惯。

《Distant Constellation》作为唯一一部国际纪录长片杀入重围,在简单的影像与叙事中,溯游记忆长河,直面孤独的人生。

同样在探讨少年成长的阵痛时刻,《Friday’s Child》与《Blue My Mind》两部影片遥相呼应,真实与魔幻的笔触彼此相衬。

而《I am Truly A Drop of Sun on Earth》与 《The Chaotic Life of Nada Katic》都呈现了极度冷静的影像语言,在克制紧绷的张力之下,有惊雷欲响。

国际短片质量亦较往年有很大提升,尤其动画/实验类影片,相较国内创作的疲软,国外的作者们依然在富有创造力地探索着种种媒裁对于影像叙事的打破与开拓

短片作者更能精准地掌控影像,在有限的篇幅和时长架构内,巧妙地发酵出集约又独特的影像力量。即使在短短的篇幅中,也力透纸背,一击即中。

一场关于纪录片的价值思辨

从今年的纪录片入围影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形式、内容与导演意识的探寻和思考。何为好的创作意识?如何处理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内容与形式何者先行?这份片单或许给出了一份暂时的答案,而更多的思辨空间还有待与纪录片创作者及观众们共同探讨。

评委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纪录片确实是“自己长出来的”,但也必须置于导演的控制之下。相比剧情片,纪录片导演更要对拍摄内容有立场和态度,用影像表达出自身理解的深入,不应该停留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刘晓雷的《狂热自白》从反扒议题切入,探讨正义如何被规训,反思人们对正义的狂热是含糊且经不起追问的,人也没有权利去审判他人,尖锐批判的同时又保持着可贵的克制。

17

董雪莹《入戏》采用戏中戏的结构,用路西法实验的形式重新审视集体主义,通过呈现系统驯化演员的过程,对集体主义进行反思。

18

谢卓颖《公务员》,题材新颖,聚焦公务员培训机构,探讨和表达公务员选择职业的初衷、想法与行为模式,在一个微观的社会模型里发展出多义性。

19

对于致力于呈现人物的家庭影像和传记式纪录片,评委认为导演对人物的观察不应只停留在旁观和记录,要以个人的思辨与审美介入被拍摄者的内心,真正进入并理解被拍摄者。

陆庆屹《四个春天》聚焦作者自己的家庭,不展示、不刻奇,避开地缘奇观和宏大叙事,温婉长情。

20

岳廷《红毛皇帝》以尬舞为切入点,题材时鲜,兼具张力和思辨。

21

古涛《驯马》在并不少见的个体上挖掘出了潜在的普遍性,平易而不乏诗意。

22

《幸福定格》以轻松诙谐的方式探讨婚姻,导演沈可尚是从视频网站征集被拍摄者,但却让评委一致感到导演与人物的关系亲密且熟悉,功力可见一斑。

报名影片中,采用实验性表达、第一人称叙事、短片形式或片长十余小时的纪录片也不在少数。对此,评委特别强调形式与篇幅都是为影片内容服务的,只有表现剧情内容所必要的形式才是一部纪录片应该采用的形式。

米娜与苏青的《梧桐树》即是形式服务于内容的极好表现,完整成熟的视听设计令观众对特护儿童群体产生共情,被评委称为“天真版的《囚》”。

23

这38部入围影片,将集中于7月21日—30日在青海西宁万达影城、耀莱成龙影城、银河欢乐影城进行放映,售票平台将于7月初公布,与观众、媒体、产业方一同发现新一届“惊人首作”以及当代青年电影全新的创作样貌。

最终哪些影片将走上7月27日青海大剧院的“青年电影盛典”,请期待陈国富主席,评委苏照彬、廖本榕、裴曼·亚茨达尼安、菲利普·伯拜、周浩、杨福东的评价。七月,撒野西宁,一路向西。

初审工作组介绍

24

纪录片初审工作组

顾雪,导演、策展人。陆上行舟策展人,草原电影工作坊策划,代表作:《牡丹花开》《墙》。

蒋圣达,瓢虫映像选片人,纪录片摄影,BIFF、CIFF资深志愿者。

韩萌,做记者超过12年,纪录长片作品《江南弃儿》在2018亚太电影节放映,图片专题发表于纽约时报、南华早报等。

剧情片/动画/实验片/国际竞赛组

关天,作品《短剧》获洛杉矶电影节最佳短片奖等。曾任美国斯兰丹斯电影节选片人和洛杉矶华语电影节策展部联合总监。

雷普利,反派影评主播、前电影媒体人、影迷。现从事编剧工作。

瞿尤嘉,青年摄影师、导演,进制电影公司创始人。电影短片《朱美静》曾获法国巴黎夜空奖最佳影片、重庆青年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奖。

王写写,影评人,资深电影从业者。文章曾发表于作家网、文艺报、青年报等媒体。现参与举办各艺术影展,并运营公众号「论戏书影」。

高源,艺术家,以动画和绘画为主要方向。作品《月晷》曾获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短片金虎奖提名。近期个展“高源:不已”在胶囊上海展出。

要等待多久才能得到自由

关键词: 影展 奖项 影片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