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在江南的梅雨季,全国观众和全球电影人都会关注在上海举行的一个盛会,这就是上海国际电影节。
一个城市的节庆往往与这个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在上海新的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节点时刻开幕的,这就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打造全球卓越城市的宏伟蓝图,制订了打造“文化品牌”的重要计划,定下了建设全球电影创制中心的具体目标。这一诞生于1993年,迄今为止亚洲唯一一个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证的电影节,今年越发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活动、文化现象,得到政府社会等各界高度重视和全球电影人的响应,成为全球电影人的大聚会。
我们欣喜地看到,本届来自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的3447部影片,金爵奖入围影片13部,开票之后常常一票难求,观影人数和票房也不断创造新高。在一线国际电影节里,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展映影片数量最多、参与观众人次多和票房数领先著称。上海国际电影节筑就全球电影人的交流平台、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电影文化盛会。它为新人创造发展开辟通途;它不断增强产业推动能力,加速推进我国由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它增进国际传播能力,促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支持更多中国电影走出去;它为观众呈现不同的电影文化,基于服务广大市民的初衷,成为电影人和广大市民精神狂欢和审美盛宴。
不得不说,从影响力角度来看,上海国际电影节走过21年,已经渐趋成熟。它无疑已经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金名片,成为把中国推向世界展示文明的重要窗口。
随着金爵奖各奖项揭晓,颁奖盛典的完美谢幕,我们收获的可能还远不是近悦远来的文化交流盛景,或许更多的是我们通过每年一度的电影节,不断地在反思、在调整、在引导——中国电影在高速工业化进程中应该具有的批判和反思。显然,对于一个渐趋成熟的国际电影节,如果我们仅仅陶醉于各项数据统计,仅仅陶醉于电影人和市民踊跃参与的观影狂欢,还远远不够。
每年的电影节,“向大师致敬”展映单元,往往与那些有国际大牌导演、大牌演员出场的影片一样,赢得电影人和影迷的喜爱。在资本裹挟、技术至上为主导的全球电影发展风向标中,这一现象值得深入思考。无论发展到哪一个时代,我们都需要“有思想力量的大作、有艺术激情的力作、有时代风范的杰作”。
今年以“电影工业化之路”为主题的金爵电影论坛,不断传来理性的声音:成熟的电影工业绝不应该满足于制造电影的视觉盛宴。不少专家和电影人都意识到,电影技术无论发展到何时,仍然需要工匠精神;在资本和技术双重压力的大背景下,电影人必须回到初心。我们以电影工业化为蓝本的急速前行,似乎或多或少忽视了“什么是好电影”这样的追问。本届电影节金爵奖动画片单元评委会主席雅克-雷米·杰瑞德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达电影的核心竞争因素:“好故事,好故事,还是好故事。”
“向电影大师谢晋致敬”单元受到观众近乎狂热的欢迎。我们决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对大师作品的怀旧,内里是对那个时代的现实主义力作的景仰。不得不说,虽然当今中国电影数量大幅度增加、票房也节节攀升,但紧扣现实、扎根生活的现实主义力作少了,打动人心、记录时代的伟大作品少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电影人更多地受到欧洲的审美电影、先锋电影的影响,更多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现实主义传统滋养,创造了属于中国并产生世界影响的中国电影。但我们也看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工业化模式开始对中国电影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在资本、市场、票房繁盛的背后,我们似乎又少了点什么。
本届电影节开幕前夕,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E)全新设立的电影节委员会宣告成立,首批由10个电影节和3家行业代表机构组成,直接指定两家电影节入席,就是戛纳和上海,其余都是选举产生。上海国际电影节似乎要一飞冲天,在这繁盛景象的背后,我们更需加倍努力,来回馈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