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缘何十年仅引进内地一部

从2008-2017年10年间,除中国影片《德兰》外,只有一部意大利电影《再吻我一次》引进到内地,其他8部金爵最佳影片与中国普通观众的见面率为零。2018年金爵佳片《再别天堂》引进命运也未可知。

1

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日前又在喧嚣中落幕,最佳影片花落《再别天堂》,一部瑞士、蒙古合作影片,讲述游牧民族夫妻迎接新生儿的故事。金爵影帝由《头号玩家》男一号泰尔·谢里丹摘得,为他加冕的影片是《星期五的孩子》,这位21岁的男演员还在新戏片场,所以发来了视频。

不过对于这些,中国观众甚至媒体记者都并不那么关心,前两者的新闻效应加起来也远不如评委会主席姜文一人的话题度高。而这也是内地很多电影节的现状。

据时光网记者统计,从2008-2017年10年间,除中国影片《德兰》外,只有一部意大利电影《再吻我一次》引进到内地(票房350万元),其他8部金爵最佳影片与中国普通观众的见面率为零。《德兰》是一部电影频道制作的文艺小片,没有大范围公映过。而2018年的金爵佳片《再别天堂》引进命运也未可知。

2018年,第21届上影节,最佳影片《再别天堂》(瑞士/蒙古)

2017年,第20届上影节,最佳影片《三轮浮生》(菲律宾)

2016年,第19届上影节,最佳影片《德兰》(中国)

2015年,第18届上影节,最佳影片《守夜》(法国)

2014年,第17届上影节,最佳影片《小英格兰》(希腊)

2013年,第16届上影节,最佳影片《警界黑幕》(俄罗斯)

2012年,第15届上影节,最佳影片《熊》(伊朗)

2011年,第14届上影节,最佳影片《伤不起的女人》(土耳其)

2010年,第13届上影节,最佳影片《再吻我一次》(意大利)

2009年,第12届上影节,最佳影片《原创人生》(丹麦/瑞典)

2008年,第11届上影节,最佳影片《陌生的亲情》(俄罗斯)

2

其实早在2010年第13届上海电影节上,评委王小帅就谈到:“上海电影节在吸引人气方面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但问题在于入围的影片一直都没有机会和国内观众见面,这样大家自然就会产生质疑,因为看不到嘛。好的电影节,一定会有交易,基本上竞赛片大家后来都能看到。但是上海电影节的入围影片,很少有国内的发行公司来做,没有市场,当然奖项也就不那么重要。”

王小帅认为,虽然中国的电影市场越来越好,但是发行口味的单一化,让好的电影都不愿意到上海来参赛,因为即便赢了奖项,也不一定能在中国上映。

3

叶京谈上海电影节

2017年,导演叶京来上海宣传《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时,就电影拍摄的种种曲折口吐真言,称“中国这么庞大的市场,竟然容不下好电影”。

叶京说:“电影节的评委一年比一年强大,去年评委会主席是塞尔维亚大导演库斯图里卡,今年弄了一个更庞大的阵容,主席是拍过《四月三周两天》、拿过金棕榈的克里斯蒂安·蒙吉,但我觉得搞这么多大腕儿花里胡哨的,其实这事儿特拧巴,因为他们的电影在中国几乎都上不了。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电影不能有多种题材、多种颜色呢?中国这么庞大的市场,竟然容不下好电影。”

发布会一度变成叶京的个人脱口秀,以致于主持人调侃:“这是我主持生涯中说话最少的一次发布会。”

对于上海电影节,每年都有跑断腿的媒体记者开玩笑:上海电影节不如改名叫上海发布会节。以2016年为例,6月12日,电影节刚刚进行到第二天,就已经足够让人感觉到“丧心病狂”,包括官方论坛、大大小小发布会、酒会在内,据不完全统计,当天有近30个活动,记者们不是在发布会上,就是在去发布会的路上,在上海梅雨季节里,行色匆匆。

在欧洲三大A类电影节——戛纳、威尼斯和柏林电影节,最吸引眼球的总是竞赛单元的电影。电影节在十天的时间里,以每天两部的速度重点推出这些竞赛片,从看片到拍照再到发布会和首映礼,全世界的记者们都围绕着竞赛片忙碌着。即使也有一些展映或者前来做宣传的其他电影,也是锦上添花,并不能撼动竞赛片的地位。

可国内很多电影节恰好相反。竞赛单元的电影,大部分都无人知晓,加上主创没有大导演大明星,更无法吸引到记者们的目光。而电影节本身也没有加大力度去宣传这些电影,导致竞赛片常常处于被人冷落的状态。

2010年,金爵奖最佳影片得主《再吻我一次》举行发布会时,只有寥寥几家媒体到场。与此同时,《再吻我一次》发布会的隔壁却热闹异常,当时伊能静主演的《明天是否来临》也在搞活动,现场记者争相拍照,而这部电影跟参赛单元毫无关系。

4

《碧罗雪山》

《碧罗雪山》是2010年金爵颁奖礼上唯一获奖的中国影片,共拿下最佳导演等四个大奖。导演刘杰却忍不住在台上埋怨,媒体给这部电影的关注太少。别说看片的时候场内有一半的座位是空的,就连参加发布会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刘杰事后感叹:“我的上一部电影《透析》在威尼斯竞赛的时候,每天都要应付五六拨记者的采访,但是到了上海,我们自己的地方,却没有几个记者要来采访我。”

王小帅曾以“主次颠倒”一词来形容这个现象,而参赛片的品质不够,或者吸引力不足,也给其他剧组留下了巨大的宣传空间。

5

《昼颜》主创走红毯

比如2017年,6月17日上影节开幕当晚,一部“网红”电影《昼颜》抢尽风头,上海美琪大戏院门口人潮涌动,混乱程度甚至引来警察叔叔维持秩序,黄牛票一路飙进2000元俱乐部,以观众空前的热情来衡量,不少人调侃——原来这才是上海电影节“真·开幕片”。

对于这一现象,导演贾樟柯也提出过意见。贾樟柯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结构是合理的,但是选片的质量要提高。要让记者们聚焦在竞赛片上,这一点需要电影节本身与媒体有一个更好的交流。在国外,电影节会要求一些重要的媒体给每一部竞赛片打分,然后把结果刊登在第二天的电影节新闻上,这就让记者们更加有兴趣去采访这些竞赛片。”

其实不仅是上影节,举办了8届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同样面临类似问题。2018年的天坛奖最佳影片是《惊慌妈妈》(格鲁吉亚/爱沙尼亚)、2017年是《卢卡》(格鲁吉亚)、2016年是《帮派》(阿根廷)……有几位普通观众看过、听说过?还是那句老话,中国的电影节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