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是,一个孩子可以一直按照他的心意来面对这个世界吗?
1.《狗十三》真的是在控诉大人吗?
看完《狗十三》的全过程,其实前面我一直不能理解的,并非电影中的大人们,反而是前半段的李玩。
故事是从一条狗说起的。电影片名原来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讲两条狗和一个13岁少女的经历,后来改名“狗十三”。
故事的冲突,从爷爷弄丢了狗开启。而爷爷之所以弄丢狗,是因为正在买“孙女爱吃的螃蟹”。
李玩情绪突然爆发,开始疯狂找狗。
《狗十三》剧照
其实这一段我有点费解,因为就电影前面部分的铺垫,看不出李玩对小狗有这么深的感情。
因此把出来找她的爷爷推倒在地,扭伤了脚;
后来多年不曾出门的奶奶出去找她,结果差点走丢;
就在狗丢的那天,爸爸和后妈还专门过来,买了轮滑送给她,显然是想安慰她。
这些都说明大人们非常在乎李玩。
《狗十三》剧照(图/豆瓣)
而小狗爱因斯坦,本身也是作为某种补偿物出现的——因为爸爸逼她报英语兴趣班,她不开心,所以买了条小狗哄她。
因为电影没有充分交代,所以我们不知道李玩丢了狗为何这么激动。也许,这就是纯粹的青春期叛逆。
但不管怎么说,电影这段剧情展示给观众的印象是:大人们都在尽量顾及李玩感受,反倒是李玩显得有点不讲理,她甚至出去喝酒。
《狗十三》剧照(图/豆瓣)
于是爸爸爆发了,打了李玩——因为一条狗,闹得家里鸡飞狗跳:爷爷摔伤脚,奶奶差点走丢,自己天天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还要回来解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说实话,在那一刻,我可以理解这个父亲。当然,他使用暴力肯定不对。
如果说大人们不理解13岁的李玩,那李玩做这一切又有替大人们考虑过吗? 一个13岁的小姑娘喝酒,这实在有点过了。
我不明白,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李玩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叛逆。
叛逆少年多出自于问题家庭,而这家庭显然不是一个问题家庭。虽然爷爷有爷爷的毛病,爸爸有爸爸的问题,但他们都真心爱李玩,甚至爱得有点笨拙。可能最大的问题就是父母离异,爸爸再婚,小姑娘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在动手打了李玩后,爸爸也很后悔,把李玩叫过来给她道歉,说“爸爸也是因为爱你”。
我看到网上很多评论表示这一幕让人恶心。暴力后的道歉确实无力,但就情感层面来讲,这是一个父亲真心后悔,他说自己也因为工作上的事儿有点急躁,他甚至落了泪。他的态度绝对是真诚的,只是对待女儿有点不知所措。
《狗十三》剧照(图/东方IC)
2.导演只是客观陈述一个真实的世界罢了
一部优秀的电影,在于能够引发大家思索和讨论,但不轻易亮出自己的态度,留有足够的留白。
李玩的家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家庭:爷爷和父亲有点重男轻女,更喜欢后来的孙子,父亲还有点父权主义;但父亲也有自己的烦恼和艰辛,这些电影中都有所提及,他不可能把全部身心都放在女儿身上,有时候还欠缺一点耐心,而且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和青春期的女儿相处……
曹保平导演并没有要控诉大人世界的意思,他只是想通过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小事来体现“日常生活里的不寻常”。曹保平在电影首映礼上接受采访时有提到,这个故事剧本打动他的就是对家庭亲情关系的思考:
“看完以后你会突然觉得,我对我女儿这样是不是对,然后作为女儿看完了以后,如果这个女儿有良心的话也会说,我对爸爸是不是也太过分了。《狗十三》是一剂良药,可以解家庭关系中的一点问题……”
所以,曹保平并不是想探讨谁对谁错的问题,可能大家都有错,但总之我们的家庭怎么就搞成这个样子,大家需要讨论一下,也许也需要反思一下。
这才是导演拍这部电影的目的所在。
在电影后半段,李玩开始变得“懂事”,比如陪爸爸参加酒宴、吃掉一口狗肉,等等。可以看出,李玩开始妥协,开始做她不喜欢做的事情。
这是对是错?是否是成长道路上的必然?成长会让我们失去什么东西?导演并没有明说。
但是,我要说的是,一个孩子并不能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任何人迟早都要面对自己不顺眼的世界。
即使成长如此残酷,那也必须面对。
在电影最后,李玩给妈妈打完电话,问爸爸“是怎么和妈妈认识的?”电台中《再回首》的旋律响起,爸爸痛哭流涕,他还有点害羞,捂住了李玩的脸。
李玩把爸爸的手握住,说想给爸爸点首歌《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显然,在电影最后,父女俩和解了。
故事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弟弟去学习轮滑,他不停地摔倒,想要求助,但教练让他自己来。
这镜头意味深长,显然还是在讲成长,探讨成长中是不是必须要自己面对一些东西。
3.电影的票房和影响
《狗十三》其实早在2013年就拍摄完毕,当时已拿到广电总局的龙标,也开展了首映礼,参加了国外的一些电影节,甚至在国内也已收获部分票房。
但是电影“因故”没有大规模上映,具体原因不详。可能和当年《无问西东》有点类似,也许也有导演自己的选择。不过如果真在5年前上映,我估测它会死得“悄无声息”。
2013年那会儿,国产电影刚刚开始流行《致青春》和《小时代》这样的“青春片”,有良心的小成本文艺片根本没有票房。比如和《狗十三》一样讲述家庭亲情关系的电影《万箭穿心》,获得外界一致好评,结果票房才300万。类似例子还有不少,再比如《钢的琴》和《大明劫》。
《狗十三》如今上映,时机肯定比当年好得多,票房也证明了这一点。
《狗十三》周六票房比周五增长了近50%,周日票房比周六仅跌去6%,走势极佳,今天工作日票房依然保持不错。
作为一部略显平淡,没有大牌明星的文艺片,这个票房真的可以了。
去年11月底,中国电影同样上映了一部反映家庭伦理的现实主义佳片《嘉年华》。当时虽然有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助攻,但这部电影最终票房并不理想。
看看这2部电影票房对比,《狗十三》明显好于《嘉年华》,最终票房有望突破5000万。
电影票房倒在其次。
我们的社会在发展,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部电影让观众、读者在繁杂的生活之余能留出一些时间回望、思考家庭关系,这或是一个更可喜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