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三级跳,上映三天,第一天猫眼显示票房2.64亿元,第二天1116万元,第三天票房190万元,看这架势过3亿很困难。豆瓣评分6.9,貌似略有回升,之前6.8分。票房如此缩水很意外,跌幅太夸张。
今年将30岁的毕赣居然没有开通微博,出现在网络几乎是以采访的形式,谈到观众看不懂他的电影,他说没有看不懂的电影,想懂不会不懂。他还说自己只是拍电影的,不知道观众想看什么,也不刻意迎合观众,他只想把自己觉得有趣的拍出来。
拿下豆瓣最低分的导演毕志飞因为看到毕赣的新片上映,引发热议,他专门写了一篇长文影评,专业度很强,的确像个博士说的话,但网友却说影评写得这么好,为什么自己拍出来的电影这么烂?
概括毕志飞对文艺片《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几点评论:
主题表达不鲜明;普通观众看着会迷糊,从文艺片角度也并非是好的;故事叙述上不太追求严密的逻辑;缺乏独创性,糅合太多风格适得其反,很难互相融合;失败致敬塔尔可夫斯基,作用反了(塔尔可夫斯基不主张使用长镜头,而毕赣炫技背离了大师初衷);外在形式与传达的主题、思想没有统一,是分裂的。
毕志飞感觉好像看穿毕赣,希望毕赣能够看到毕志飞的这篇影评,毕志飞用词还是很文明和含蓄的,并没有像键盘侠那样爆粗炮轰。
毕志飞更多是在讨论电影的主旨与形式的选择如何完美结合,但他貌似扒了毕赣的底裤。
毕志飞没有将电影一棒子打死,认为电影的摄影超棒,美术班底也给力,有王家卫的影子。
画面的表达糅合塔尔科夫斯基和王家卫的一些风格,而长镜头却是向杨德昌和侯孝贤们致敬。
毕志飞似乎找到了一个战壕中的战友,他就是毕赣,而且都姓毕。他认为全社会力量及时纠正了我们一个夸大的、不合格的文艺片平价之风,阻止了对毕赣捧杀方式的毁灭。
毕志飞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毕赣从内容去寻找最适合、精彩的形式。内容充实度、深度还不够、逻辑上也还不够严谨。真正的文艺片真的是可以荡涤人的灵魂、推动人类思想的发展。
毕志飞也是很有自知之明,看来是饱受打击,彻底顿悟。承认毕赣比他成就大很多,也比他有好太多的机会与支持,天赋也比他好很多。
网友说毕志飞是蹭热度,而他本尊下场回应,并不是,和毕赣是本家,只是一起交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看来毕志飞真的是认真的,看来博士没有白读,理论掌握很好。
看了毕志飞的影评,网友都很难想象他会导演出史诗级的烂片,当然大家都知道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理论知识很丰富,说的怎么都对,但做起来那都错。毕赣比毕志飞好的一点是没有那么烂得惊天动地,何况还有野生王家卫之称。毕志飞说毕赣要懂得给内容找一件美丽的外衣,那么毕志飞应该是穿着皇帝的新衣就溜出来了,有点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