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申请成功,这些影院将从大年初一开始不得放映电影《新喜剧之王》。事件原因是因影城和发行方在电影排片数量上未能够达成统一意见所致。
同时微博中还附上了联瑞影业的申请,以及70多家影院名单。从名单来看,涉及中影、奥斯卡、上海联合、大地等院线,以及部分中小影管公司。
事件发生后引发了讨论和“站队”,支持发行方的人认为是这些影城向发行公司索取高额排片费,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更是坐地起价,如果不给钱就威胁片方说不给排片,双方各不相让,最后发行方决定停止供给相关影院密钥;
支持影院的人则表示是发行方要求影院给予一定百分比的排片,结果名单里的影院没有达到排片要求,发行方随即社情停止密钥作为“惩罚”。
有趣的是,针对这次事件,联瑞影业和影院方面均三缄其口,没有发布官方回应,我们先尝试联系联瑞影业的一线发行人员,对方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接着我们联系了某相关影城的相关负责人,对方给出了较详细的回应,这次事件值得用客观、冷静的态度做出如下分析。
没有对错,只有利益
这次事件的争议主要是两点,发行方用强硬的态度要求影院增加排片占比,还是影院向发行方索取补贴、坐地起价。结果是双方各执一词,很难判断真相,然而,不管是哪一点其实都没有问题。
电影的本质和快消品一样,出品公司是工厂,发行公司是经销商,影院是售卖的商店,而观众是最终消费者。电影和快消品销售模式最大的区别是销售渠道更广,因为没有实施分线发行,理论上影院都会收到电影拷贝和密钥并排期放映,电影卖的好,出品方、发行方和影院皆大欢喜,这是三赢的局面。那么发行方和影院沟通保证一定比例的排片也在情理之中,特别是最重要的春节档,排片直接和票房成正比,任何一个发行方都会想方设法的提高排片,这也是发行方的本职工作。假设这次事件的起因是联瑞影业因为影院不能提供一定比例的排片而选择停止密钥,看似强势其实也无可指摘,我自己的产品,不给你卖还不行吗?从这个角度看是纯粹的市场行为。
再说影院。影院是整个电影产业链的最终端,业态普遍单一,赖以生存的就是票房,市场化程度非常彻底,自然是哪部电影卖座就多排哪部,影院的排片经理会根据电影的量级、卡司、宣传投入等多维度考量,再通过经验决定电影的排片,哪部多哪部少是影院的自由,在竞争激烈的档期里,上座率差的电影一场不排也无可厚非。如果影院向某发行方妥协,增加了排片占比但达不到预期的上座率,影院的损失难道发行方会买单吗?所以,这次事件没有对错,只是利益之争。
发行方要有自信,行业需要有序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春节档几部重头电影早在春节前一个月就开启预售,而大年初一的排期,影院也早就做好了规划,截至发稿,大年初一的预售已经过3.4亿,而联瑞影业的申请12月29日才发布,所列出的影城也并非给《新喜剧之王》零排片,那么发行方争的显然不是大年初一,而是接下来持续半个多月的春节档。
但是,随着电影市场的日益成熟和观众的逐步理性,决定排片的主要因素其实是电影质量、口碑和观众的自主选择,就如前文所说,影院要保证利益最大化,会根据上座率调整排片比例,目前春节档几部电影质量和口碑不能确定,但上一个春节档就是很好的例子。
2018年的大年初一有六部新片上映,宣传投入最多、把广告送上春晚的《捉妖记2》首日票房5.4亿,而《红海行动》仅1.2亿位列第四,结果《红海行动》凭借过硬的质量最终拿到春节档冠军。周星驰的《美人鱼》创造过票房神话,他的作品一直受观众欢迎,如果发行方对电影质量有足够自信,何必和影院较劲,计较几个百分比的得失?能得到观众认可,影院自然会在后续给予相应排片,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联瑞影业这次到底有没有自信?
另一个争议,在于发行方“买排片”的行为,不能确定这次事件中几个影片的宣传方是否有买排片的存在,但这确实是行业内一直盛传的“潜规则”。有这种情况存在,说明得到发行方和影院方的认可,就如一般的商品,销售会有返点、有奖励一样,这应该算是市场行为,拼的是片方的宣发力度,双方都要尽可能的让自己利益最大化。不过,这种行为往往也只出现在有高票房预期、有大规模宣发投入的电影,对于低成本、宣发力度不够大的电影其实是不公平的,影院作为影片最终售卖平台,应该提供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这样才能促使整个行业良性发展,把钱更多的花在制作上,据悉今年春节档的几部重头电影,宣发投入都超过2亿,试想一下,如果这部分钱用在制作上,电影肯定会更好看。
另外,如果所有电影都像《新喜剧之王》一样用非正常手段找影院要排片,一旦排片比例低于大盘就放出停止秘钥的狠话,那势必造成本末倒置、影响影院正常运营的结果,毕竟不同的电影情况各异,特别是有多部影片同时上映时,影院不可能一碗水端平,只能根据自己的考量调整排片。虽说是市场行为,然而这次申请停止密钥其实是很坏的范例,不应该出现在理性的电影市场里。
双方和解是必然结局
回顾前两次发行方向影院“开战”,一次是2006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当时张艺谋的搭档张伟平强势要求提高电影的最低限价,此举引起轩然大波,用团购的观众需要补差价,让影院很被动;另一次是2012年的《1942》,发行方华谊兄弟给超过300家影院停发密钥,原因是这些影院此前没给华谊兄弟其他电影支持。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前两次都是一片独大的局面,发行方涨价、停片对影院影响很大,影院也只能被动接受。但今年春节档共有9部电影,没有《新喜剧之王》影院也不缺电影放映,联瑞影业要是真给527个影厅停止供片,其实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是不理智的行为,所以双方和解其实是必然结局。通过以上的分析,基本能确定联瑞影业这则停止密钥的申请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杀鸡儆猴”,用这则申请表明自己的强硬态度,全国有47条院线,各个院线和影院给《新喜剧之王》的排片都不一样,名单里多为规模不算太大的影管公司,所以被发行方当做典型,他们受到这样对待,更小的影院肯定会害怕,这样片方就能达到增加排片的目的;另外在某影院经理看来,这更像是片方的一种炒作手法,停片是很难实施的,但这则文件发出之后,舆论普遍向发行方倾斜,其实是增加了电影的炒作噱头。
因此,双方和解几乎是必然结果,截止到发稿,受波及的影院针对《新喜剧之王》都还有一定比例的排片。那么,发行方用停止密钥威胁影院,是否达到了期望排片比例?近70家影院中星轶影城占比较大,通过票务软件查询,会发现星轶旗下影城排片最高的是《疯狂的外星人》,占比20.7%,排在第二的是《流浪地球》达到19.5,%远超大盘的10.5%,《新喜剧之王》16.2%,低于大盘的21.2%。
星轶支持《流浪地球》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方面是是看好影片,《流浪地球》已经举行了多场看片,口碑爆棚,让影院有信心;另一方面是做了STARX版本,STARX是星轶推出的巨幕品牌,这也是星轶支持《流浪地球》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