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商誉爆雷业绩“洗澡季”后,影视上市公司会迎来黑暗后的黎明吗?

由于上交所和深交所的规定,对于年度业绩预告的规定披露情形主要是亏损、扭亏为盈、增长或下降50%以上等净利润变动较大的情况,此次A股市场罕见地集中出现了大量商誉减值现象。

1月31日前是A股上市公司披露年度业绩预告的最后日子。由于上交所和深交所的规定,对于年度业绩预告的规定披露情形主要是亏损、扭亏为盈、增长或下降50%以上等净利润变动较大的情况,此次A股市场罕见地集中出现了大量商誉减值现象。

A股市场“全世界”都在爆雷商誉减值,2018年原本就不算顺利的影视传媒公司显然也不能独善其身。

商誉爆雷业绩“洗澡季”后,影视上市公司会迎来黑暗后的黎明吗?

披露业绩预告的影视相关公司里,华录百纳巨亏约33亿元,几乎等于整个公司的市值;ST中南预计亏损18亿-27亿元,股价近一年下跌超80%,目前市值仅为22.82亿;华谊兄弟、长城影视、唐德影视等多数影视公司也均预期大幅亏损,主要原因也多是计提子公司商誉减值所致;光线传媒虽然净利润达12.6亿至15亿元,但扣除年初出售新丽传媒16.5亿元至19亿元非经常性损益后同样为负。

【锋芒智库】统计了披露业绩预告的大部分A股影视传媒上市公司,情况如下:

商誉爆雷业绩“洗澡季”后,影视上市公司会迎来黑暗后的黎明吗?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整理

对影视行业上市公司而言,2018年显然不太温暖,业绩预告的数字第一时间看来使得“寒冬”之说更为稳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业绩下滑、亏损是2018年的“结果”,但并不能构成2019年的“预言”。

甚至对许多上市公司而言,将所有负面因素“留”在2018年,或许是2019年得以重整旗鼓的必经之路。

2018“大洗澡”后,商誉“天下无雷”?

了解“商誉减值”是什么,是看懂年底业绩预告行情的必要知识储备。商誉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简单举例的话,比如A公司看中了B公司,以100万元发起收购,但实际上B公司账上净资产只有60万元,多出来的40万元就会计入“商誉”。代表的是B公司经营效率、人员素质、历史等无法体现在资产上的其他资源的价值,体现了对B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看好。如果事与愿违,B公司实际盈利没有达到预期,那么就要对这40万元商誉计提减值,最终计入当期损益,影响企业报表的净利润。

但上市公司史无前例地如此大规模出现商誉减值,显然事出有因。

1月4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消息,对“商誉及其减值”议题文件征求了会计准则咨询委员的意见,结果是支持“商誉摊销”,而非现有的“商誉减值测试”。如果准则按意见进行更改,将直接影响企业每年的净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们选择2018年大规模处理掉商誉雷区问题,或许是为了将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释放掉。

商誉爆雷业绩“洗澡季”后,影视上市公司会迎来黑暗后的黎明吗?

如果各家公司年报按照预告实行集中爆雷,对业绩造成的直接影响或许就是:2018年业绩超大幅亏损,换来2019年“轻装上阵”。

以华谊兄弟为例,前三季度净利润尚有3.28亿元之多,年度预告则亏损约9.82亿元,这意味着Q4产生了超过13亿元的亏损,显然电影项目不及预期不会产生如此重大变故,商誉减值大概率占了重大的比例。

商誉爆雷业绩“洗澡季”后,影视上市公司会迎来黑暗后的黎明吗?

游戏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天神娱乐毫不客气,预计亏损达到约78亿元,几乎是其市值的两倍。慈文传媒预告中也因为对游戏公司赞成科技商誉计提减值准备8至9亿元,占了亏损的大头。

而2018年,各家公司确实实实在在经历了“不景气”。影视业麻烦不断,游戏业版号停发,致使大量之前盈利的子公司不及预期,谈及商誉减值时,慈文传媒董事长、总裁马中骏并不回避,他向【锋芒智库】表示,企业和行业都有起有落,并购的时候,正好是行业高点,但2018年确实受到版号等因素影响,自然就会对游戏公司带来业绩增长压力。但实际上,这是行业性的,团队不差,整体行业不景气而已,碰到好的时期,就又会蓬勃发展。“甭管寒冬不寒冬,我们要创造自己的春天。”马中骏说。

商誉爆雷业绩“洗澡季”后,影视上市公司会迎来黑暗后的黎明吗?

慈文传媒董事长、总裁马中骏

商誉减值处理存在的变数更让各家上市公司下定决心将伤疤留在了这一年,而不是带到规则不确定的未来去。短期来看,这种做法无疑带来了难看的业绩数字,但若放眼未来,则有其他的意义了。

寒冬中的“隐藏”希望:未确认项目收入、回归内容、行业合作

具体到影视行业,【锋芒智库】倒认为,寒冬在2018年报中达到高峰、商誉减值等埋雷一次性清零,反而是为2019年重整旗鼓增添了许多可能性。

其一,首先就是,许多上市公司特别是影视剧制作公司,仍有许多极富潜力的项目未能在2018年确认收入,延后到2019年,其实利空中潜藏利好,有许多可以预见的收入来源。

这种现象在剧集制作公司中比较常见,2018年政策收紧,导致许多播放计划后延,比如《如懿传》从年初台播计划延迟到8月份在腾讯视频独播,这样的排播变化现象不少,此外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导致项目年底未能确认收入。

商誉爆雷业绩“洗澡季”后,影视上市公司会迎来黑暗后的黎明吗?

以慈文传媒为例,公告显示,一部当代题材大剧已经取得了了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并与相关平台签订了部分首轮发行合同,尚未按约定的发行模式完成该剧首轮全部发行合同的签订,未能在报告期内确认首轮收入;一档大型综艺节目因播出档期调整,未能在报告期末完成成本结算,未能确认收入,慈文传媒公告表示该等项目预计可在2019年上半年确认收入;此外,慈文传媒公告还显示有项目集数减少部分转为以番外网络剧的形式,预计在2019年上线播出。

类似情况下,这些未能计入2018年的影视项目大概率会增厚上市公司2019年的业绩收入。

其二,经历了2018年的洗礼后,大部分影视制作公司都在“回归内容”,未来趋势向好。

在华谊兄弟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董事长王忠军就发布了颇为情真意切的反省,决心不小:“通过这次交流我也下定决心,从2019年开始我会参与公司所有的电影项目,从孵化开发到宣发落地,全面强化对电影业务的管控。而且我要正式回到电影公司的绿灯委员会,拥有一票否决权。”把自己拉过来,回归主业,王忠军显然要重新抓内容制作,试图赢得市场。

商誉爆雷业绩“洗澡季”后,影视上市公司会迎来黑暗后的黎明吗?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

同样的理念也出现在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的发言中。2018年11月,在FIRST电影馆某沙龙活动中王长田说:“市场现在只是暂时的阶段性波动,不会持续下去。对于做内容的人来讲,现在的时机比以前更好了。”

此外,2018年至今,爱奇艺、优酷先后关闭了前台播放量显示,同样是清除刷量乱象,回归内容的体现。

在剧集领域,内容为王也已经取代了流量至上的旧例。2018年度剧王《延禧攻略》从演员阵容、前期宣传投入来看并非有独到优势,但凭借对观众需求的深刻把握,成为了年度黑马。精品化、头部集中成为趋势,意味着能够生产出优质内容的公司根基未变,反而是发力的时期。

商誉爆雷业绩“洗澡季”后,影视上市公司会迎来黑暗后的黎明吗?

来源:艺恩数据

其三,视频平台成为主流,分账规则逐步完善,利好优质内容。

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视频平台的飞速成长也为影视内容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据艺恩数据显示,2018年视频付费用户规模已经达到2.3亿人,腾讯视频、爱奇艺付费用户双双超过8000万,对高质量影视剧的需求显然不会退潮。

商誉爆雷业绩“洗澡季”后,影视上市公司会迎来黑暗后的黎明吗?

来源:艺恩数据

因此,制作公司与视频平台进行深度合作也是一大趋势。在发布业绩预告同时,慈文传媒同时宣布与爱奇艺签订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1.独家或联合其他平台采购合作:对于甲方主投主控之影视项目,甲方同意与乙方在网络媒体播映权进行分发合作,2019年,双方计划合作剧集有《紫川》《弹痕》等100集左右。

2.定制剧的合作:在2019-2020年期间,计划将有《脱骨香》《不完美的缪斯》等剧集以定制剧方式进行合作。

3.拟成立项目联合运营的合资公司:在上述业务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同意,共同探讨在各自认为合适的情况下,拟由各自指定的主体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以对特定项目进行联合运营,发挥各自优势,在网络剧、长视频等领域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实现优质剧集的策划、生产和播出。合资公司生产的视频产品,由乙方定向收购。

商誉爆雷业绩“洗澡季”后,影视上市公司会迎来黑暗后的黎明吗?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影视上市公司未来业绩潜力仍在,还远未到“投子认输”的时刻。

大环境尘埃落定,影视市场期待回归本真

市场大环境始终是从业者们最为关心的话题。显然2018年影视传媒业经历了许多。从年初《巴清传》陷入丑闻开始,崔永元炮轰事件引出“阴阳合同”,“税收风暴”牵扯出补税事件,再加上各种艺人丑闻、种种限令,不一而足。

【锋芒智库】认为,首先要认清的是,影业行业的聚光灯效应显然不断放大了这些负面事件的影响范围。在2018年陷入了“寒冬”的显然是整个资本市场,大盘指数全面下滑,互联网科技、游戏领域尤甚。只是影视娱乐行业因自身高曝光特性,处于舆论中心的风口浪尖,反而放大了负面情绪。

商誉爆雷业绩“洗澡季”后,影视上市公司会迎来黑暗后的黎明吗?

“阴阳合同”、“税收问题”原本就与上市公司业绩关联不大,偷漏税问题在重监管之下的上市公司里绝少出现,影响的主要是艺人工作室等层面。

2018年至今市场的另一个变化是天价片酬限制。11月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内容限制综艺节目全部嘉宾总片酬不得超过节目总成本的40%,主要嘉宾片酬不得超过嘉宾总片酬的70%。同样,电视剧网络剧(含网络电影)全部演员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

这其实也是影视制作公司、视频平台愿意看到的。明星片酬过高无疑推高了制作公司和平台的整体成本,压缩了内容制作的其他开支,片酬下降了合理区间后反而有利于内容质量的提升。早在8月份,三大视频网站就联合了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慈文传媒等制作公司发布了抵制“天价片酬”的倡议,监管落地,显然也是一项大环境的利好。

商誉爆雷业绩“洗澡季”后,影视上市公司会迎来黑暗后的黎明吗?

2019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通知,对制作、经营内容导向偏差、低俗庸俗、社会广泛差评、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节目;含有境外资金或人员;参与违规买卖收视率或参与收视率造假;未按要求规范、及时缴纳税款等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将不予换发新的许可证,并撤销其节目制作经营许可。监管趋严,另个一角度来说也是去伪存真,清理市场怪相,长期来看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

具体来看,无论是内容监管趋严、低劣内容无处可逃,还是税收政策波及的诸多影响,都已经基本落定了靴子,2019年在规范之下,整个影视行业将回归内容。对于那些扎根于影视内容制作的上市公司而言,2018年业绩这最浓重的黑暗,是否也是黎明前的最后阴冷?

相信,对那些拿得出扎实作品的公司而言,时局维艰只不过是大环境下的短暂失利,回暖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