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四月院线电影的最高分,来自印度的悬疑神作《调音师》凭借让人意想不到的剧情走向、无法猜透的神秘结局以及全员恶人的超级脑洞,惊艳了中国观众,不仅一度霸占知乎讨论榜榜首,“结局”、“解析”和“全员恶人”等关键词更是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可见影片后劲之大。许多观众表示在看完网络上的各种解析跟评论后,“脊背发凉,感觉电影白看了” 、“真是细思极恐了,一晚上没睡着”。片中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大反派西米戴着面具出现的那一幕,让不少观众在观影现场“惊声尖叫”,堪称“年度最惊吓镜头”!那么,《调音师》中还有哪些让人细思极恐、耐人寻味的细节?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片头双关语暗藏玄机——什么是生命?生命取决于肝脏
片头出现的双关语
“What is life? It depends on the liver.”影片开场的这句字幕,在影片后半段化作斯瓦米医生的自问自答二度出现。这句原意为“什么是生命?生命取决于生者”的英文俗语,因为“liver”这个单词的多义性,被斯瓦米医生巧妙地解读成了“什么是生命?生命取决于肝脏”。在斯瓦米医生眼中,“liver”是器官黑市上值钱的“肝脏”,生命不过是一个个器官组成的组合体。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可以拯救另外四个人甚至五个人的生命,难道不是一件善事吗?——从这个角度出发,斯瓦米医生认为自己是个“体面人”。
而回归这句俗语的原意,“什么是生命?生命取决于生者”,则更深刻地印证了电影中所有人物的命运。包括斯瓦米医生在内,《调音师》中的每个人,都在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选择“眼盲”的阿卡什、选择“心盲”的西米还有不择手段攫取“金钱”的医生、小贩、突突车司机等等。《调音师》这部电影在展现“全员恶人”的人性黑暗面之外,更是在用这些人物告诉我们——人们为自己作出不同选择的同时,不同的命运也早已选择了他。究竟“什么是生命”?不过是看每个人选择如何活着。
没有监控是剧情bug?——印度公共区域监控现状比想象的更差
揭开印度器官黑市的一角
凭借密不透风的烧脑悬疑和过山车式的反转剧情,《调音师》上映以来已然成为不少观众心中的神作,但也有观众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西米怎么可以这么嚣张?印度大楼没有监控吗?随着经济的发展,视频监控已经遍布我国的大街小巷,但在印度还真没这么简单。根据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印度视频监控设备市场在2013年第一次超过3亿美元,而我国这一数据在2010年就已超过34亿美元。由于印度国内复杂的政治形势,这些监控设备多被投入到反恐中,并没有大规模投入民用。对此,中央电视台曾有过报道:印度德里有三分之一的监控摄像头不工作。
2012年,发生在印度德里的“黑公交案”震惊世界,一名23岁的女大学生被6名穷凶极恶的暴徒性侵。这一案件不仅引发印度国内大规模游行,还引起全世界对印度女性安全问题的重视。面对来自全世界的舆论压力,警方寻找监控录像时,也只能去询问附近酒店。而紧接《调音师》的另一部印度电影,将于5月10日上映的《一个母亲的复仇》便是根据“黑公交案”这一真实事件改编。在印度,不止是监控,很多时候印度警方抓人时连手铐都没有,只能和犯罪分子“手牵手”。当然,根据印度国情来解释《调音师》的剧情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调音师》的导演斯里兰姆·拉格万曾经提到:片中可能死了4个?5个?甚至只是1个人。如此多重解读的可能,有没有监控还重要吗?
全员恶人不过是现实缩影——人人是路人,人人都“装瞎”
“视而不见”的阿卡什
《调音师》的主角是一个假装盲人的钢琴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定。导演斯里兰姆·拉格万认为“失明”是许多主题的载体,而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选择过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有一句俗语叫做“眼见为实”(Seeing is believing.),但事实不然。在影片《调音师》中,亦没有什么是一如表象的。“当你以为主角是受害者时,他却用一个诡计让你产生怀疑。”大量的戏剧冲突丰富着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影片浓缩的小社会折射出荒诞的现实。有观众认为影片中苏菲这一角色有些多余,但也有观众二刷以后表示苏菲“就像是舆论的傀儡,对于听到的或是看到的东西深信不疑,他们只触及表面,却未涉及深层。”
“这个社会不是偷窥狂,就是暴露狂”,法国原版短片《调音师》的论断在印度长片中被更加放大。那个偷拍、贩卖隐私的小孩,只出现了几次却让观众感觉“像极了某些媒体,整天唯恐天下不乱,甚至靠小道消息发家致富” 。还有“保持良好身材”的警察妻子,极度的自恋引发她得知丈夫出轨时极度的愤怒。导演借助一个个鲜活的“恶人”形象,展现着现实的黑暗,也表达着对其辛辣的讽刺。当人们在为了追名逐利不择手段之时,是否都在对道德“装瞎”呢?
影片正在上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