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让视障人士享受电影魅力 “至爱影院”上海启动

影片的出品方必须授权,并提供丰富的影片素材资料;需要由专业编剧撰写解说台本;再由配音演员和录音师完成音轨的制作;最后,还要发行方保障发行的拷贝中确实配有无障碍音轨。

在经典影片《天堂电影院》中有这么一幕:双目失明的老放映员阿尔弗雷德,在年轻的后继者托托的陪同下,来到新落成的影院;他一边聆听托托讲解画面,一边频频点头,跟周围的观众一起感受着电影带来的喜怒哀乐。

对于我国现有的1700多万视觉障碍者而言,能像阿尔弗雷德那样选择喜欢的影片,跟普通观众一起坐在设施先进的影厅中,身边还有一位对整部电影了然于心的托托悉心解读,这无疑是梦寐以求的观影体验。而现在,上海率全国之先,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自身的研发,通过加入无障碍观影声道的方法,将过去视障人士遥不可及的梦想变为现实。

11月26日下午,旨在让所有人都能平等、自由地观看电影的“至爱影院”无障碍观影项目,在上海红星电影世界汶水路超级店拉开序幕,包括项目的指导单位上海市电影局及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的领导、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光明影院”及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的专家、首部完成无障碍“改造”的影片《大河唱》的导演之一杨植淳等都来到现场,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开幕式之后,与会的嘉宾、媒体也和视障朋友一起体验了“至爱影院”项目的奥妙所在。

上海电影技术厂有限公司向红星电影世界赠送无障碍观影设备

何为“至爱影院”?

开幕式伊始,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主任朱觉首先介绍了上海推广无障碍观影的历史和“至爱影院”的具体事项。据他讲述,上海的无障碍观影活动开展由来已久,过去都是通过一些业内的有识之士多方筹措公益场次,请专人在现场为视障人士“讲”电影,比如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黄一庆就组织过数百场观影,上海译制片厂导演黄莺也经常作为讲解员义务服务。

然而,这样的活动面临着片源版权、志愿者人数有限、观影组织困难、视障人士活动信息接收困难等多项问题。而“至爱影院”则是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将过去不定期的无障碍观影,通过统一的行业标准,变得日常化,即前文提到的,视障人士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跟非视障人士坐在一起,感受第七艺术的魅力。诚如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质检办主任郭良鹏所言:“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天堂影院,技术可以让艺术大放光明。”

“至爱影院”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就是片方事先将无障碍音轨制作在数字拷贝DCP中,再同步发行到配有专业设备的影院;经过影厅中编解码器的解码,视障人士通过佩戴耳机,就能同步听到影片本身的声音和实时画面的讲解。虽然以上过程听上去并不复杂,但操作步骤其实殊为不易,牵涉到各个独立运作的单位如何打破壁垒,融会贯通。

1

首先,影片的出品方必须授权,并提供足够丰富的影片素材资料;之后,需要由专业编剧撰写解说台本;再由配音演员和录音师完成音轨的制作;最后,还要发行方保障发行的拷贝中确实配有无障碍音轨。另一方面,影院解码设备的安装、耳机配备的数量等等也需要一一落实到位。

因此,不难想见,在上海率先落实的“至爱影院”项目背后有着强大的团队支持:由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上海电影技术厂有限公司搭建起平台;著名导演郑大圣、朱枫等业内人士出任艺术顾问;此外,技术顾问和协调顾问也都是项目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据上海市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彭奇志介绍,将在全市所有16个区中,甄选出50家坐落在各区中心地段的星级影院,作为无障碍观影项目的首批影院,以方便视障人士就近观影。入选的影院将专门开设一个影厅,即“至爱影厅”,每家影院会获得10套专门的观影设备和五副备用耳机。在条件成熟后,今后也会依照需求逐步增加设备。

对于“至爱影院”项目诞生的意义,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秦喻明娓娓道来:“在今年的北京电影节上,我们把制作好的无障碍电影带进了影院。当时,很多视障朋友走进影厅的时候,都非常兴奋,喊着,‘我的座位在哪?这是我的第一张电影票!’我们由此感受到,他们其实有非常强烈的获得共同社会权益的需求。那样的场次,虽然是视障人士和非视障人士一同观影,不过需要现场的非视障人士做出一定的权益让渡和牺牲,就是说跟他们通常的观影模式还是不同的。然而,今天‘至爱影院’的技术,使得视障人士和非视障人士能够真正平等地享受电影这项文化产品,从本质上进入到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

讲述五位民间艺人生活的音乐纪录电影《大河唱》是“至爱影院”项目出品的首部作品

国内首部巨幕音乐纪录电影《大河唱》的导演之一杨植淳表示:“我们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一直有一个理念,就是‘以影像温暖世界’,一直认为影像的创作是提供一个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能促进彼此的相互理解。过去,我觉得这个温暖的过程是在创作中实现的,但‘至爱影院’告诉我们,在放映的过程中,也是能温暖他人的。所以,我在此呼吁,希望有更多的制片方能参与到无障碍音频轨道的制作中,让更多的视障朋友能更好地观看电影。”

视障朋友连夸“完美”

而在之后《大河唱》的观影过程中,首次体验无障碍观影的澎湃新闻记者也确如杨导所言,体会到了温暖的传递,也颠覆了此前对无障碍观影的认识——所谓的无障碍音轨绝非以言语道出画面内容那么简单。

视障人士现场体验无障碍观看影片《大河唱》

首先,《大河唱》本身是一部有相当内涵的作品,展现的是摇滚音乐人苏阳、陕北说书人刘世凯、秦剧团团长张进来、花儿艺人马风山、道情皮影传人魏宗富这五位来自西北的民间艺人的鲜明的生活即景,也蕴含着在急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这些扎根传统文化的人该何去何从的拷问。因此,为了与画面的意境相匹配,不论是美学的角度还是言外之意的深度,都非常考验解说的功力。其次,无障碍观影的解说,与其说是无须面面俱到,更应该说是绝不可面面俱到,那样反倒喧宾夺主,削弱观众对电影原音的欣赏。如何能恰到好处、哪些需要解说哪些不用、又该在何时插入解说,这些都很有讲究,也很考验幕后创作人员的专业性。那么,视障观众的切身感受又如何呢?

“完美!”《大河唱》放映结束后,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现场观影的两位视障朋友,这是他们给予“至爱影院”的评价,“在秋日能看到这么一部电影,我的心中也变得非常有彩色。我觉得音频的讲解完全跟电影融为一体了。”面对记者关于“至爱影院”模式跟过去现场讲解的区别以及前者还有什么改进之处的提问,一位视障朋友表示,过去现场讲解,有时会导致原音听不清楚的状况,但“至爱影院”完全不会有类似问题。另一位视障朋友说:“其实各有各的特色,现场解说更有互动感,但现在这样更能让我更沉浸到电影里,促进我去思考。坦率说,这套系统真的已经很完美了,音质很清晰,解说的节奏也跟电影本身搭配得很到位,所以非常希望这样的系统能在全市推广开来。”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