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郑有美、孔刘主演的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心底的郁闷不是火山爆发式的,是一层层铺开来的。日积月累的无力感随着剧情的推进慢慢叠加,在转换成火山喷发前,销声匿迹。这种无力感,是你即便发现了一些踪迹,感受到了共鸣,有心痛,却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改变什么,只能跟着难过的无力。
《82年生的金智英》,改编自赵南柱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出生于1982年的全职太太金智英(郑有美 饰)的日常和苦恼,虽然与心爱的男人结婚,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却不得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放弃了工作、事业,甚至是生活。在长期的隐忍下,智英感觉自己满足于当下平凡的日子,可是她的丈夫大贤(孔刘 饰)却发现她患上了罕见的病症,于是向心理咨询师求助:“我的妻子,变成了另一个人。”
这部小成本的作品,在韩国备受争议,却以366万观影人次在票房上逆风翻盘,是鲜有的“1/9型”电影,即男性看了打1分,女性看了打9分。归根结底,在于题材和剧本对性别歧视的刻画。女主郑有美在官宣出演这部电影时,就受到了网友的质疑,不仅如此,就连在社交媒体上推荐同名小说的几位韩国女团成员,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抨击。说实话,职场和家庭里的性别歧视类型的影视作品并不算新鲜,新鲜的是,决定出演这样一部讲述女性困境的电影,甚至公开讨论一部讲述女性困境的书,都能在韩国引发如此两极的评论,可见平权之路任重而道远。
电影有几个细节,特别能戳中不少将重心放在家庭的女性心声。
过年过节,去婆婆家烧饭洗碗,除了要忍受来自婆婆夹枪带棒的嘲讽,还得伺候七大姑八大姨,看着两手空空无所事事的老公备受夸奖,自己却只能默默收下婆婆送来的土气围裙,哦,美其名曰,春节礼物。
回到了娘家,弟弟受到的重视,却永远比她和姐姐两个人加起来还多,连父亲在姐弟仨人小时候带回的礼物,给弟弟的是代表用功读书的高级钢笔,给姐妹俩的却只是普通的练习本。
这样的悲哀,不仅仅是一个两个女子,也不仅仅是一个两个时代。
女主的母亲,那个活在为弟弟妹妹牺牲,为丈夫奉献,为子女任劳任怨的传统思想里的女人,举步维艰地过了几十年。
女主自己呢,读书时在公交车上险些被小男生性骚扰,借了邻座的女子电话发短信叫父亲来接她,父亲到了,第一反应不是斥责犯了事儿的男生,而是告诫女儿:你怎么不懂避开这些人?
用原著小说里的话讲——
“她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着要保守,行为要检点,危险的时间、危险的人要自己懂得避开,否则问题出在不懂得避开的人身上。”
女主所在的全职妈妈圈里,明明从小到大用功读书,赚钱能力也不比老公差的太太们比比皆是。女主的朋友,即便是考上了名牌大学理工科的高材生,却只能把解题当作纾解压力的渠道,寒窗苦读多年,最后的用处竟只是教会小孩九九乘法表。
有人说,金智英已经是幸运儿,至少她的老公是帅气温柔的孔刘,而不是出轨劈腿的渣男,也不是在咖啡馆没缘由就嘲讽她的男人。在不少观众眼中,她的老公大贤已经算是“贤者”的典范:他没有和办公室的猥琐男同事同流合污观看女同事的厕所录像;在婆婆给老婆施压时,第一时间将智英带离婆婆家。
但是仔细一想,帅气多金的老公,就能弥补老婆在家庭生活中受到的种种隐形压迫,以及自由上的缺失吗?更何况,看似体贴的老公,在劝解她时,用到的句子也不过是“要不再休息一阵”。于是妻子立刻反驳道:“在你眼中,在家带小孩是休息吗?”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不少,嘴上说着“我来帮你吧”,身体却很诚实,没有行动。这种所谓的“体贴”,其实顾及的只是“体面”,并未真正设身处地站在老婆的立场行事。不作为和袖手旁观,有时候比直接伤害更伤人。
这也是电影比小说处理更厉害的一面,它从节奏和电影语言来说,更像是一杯苦涩的茶,女主的苦,说不出道不明,不是那种肆意张扬、大起大落的狗血八点档。郑有美首次在电影挑大梁的表现是令人惊艳的,尤其是在自己、母亲和外婆等角色之间的无缝切换,展现了自然又纯熟的演技。此外,饰演她妈妈的金美京,和变成外婆的女儿之间互飙眼泪的那场戏,还有回到家中对着丈夫大发雷霆的那场戏,都堪称经典。
9102年了,韩国社会的女性地位仍然很低,一部分人对于家庭主妇的观感,仍停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或是将依靠老公养活的女人称为“妈虫”;另一部分人,则在职场上,潜移默化地给女性提供更少的晋升机会。
这种傲慢与偏见,不单单存在于韩国社会,在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女性也能感同身受,不算孤例。更令人心寒的是,不光男性在职场或家庭有意无意间的歧视一些女性,连女性族群内部,也一定程度存在着某种鄙视链。比如韩版《傲骨贤妻》中,全度妍饰演的女主试图在婚后回归职场,却在面试时被同样是女性的前同事指摘,凭什么我坚守了那么多年的职场,要被你这样的家庭主妇所取代。这样的场景,就像有人遵循了所谓“男强女弱”的游戏规则,于是无法忍受别人来抢夺她的既得利益一样。这里的女同事,和金智英在咖啡馆遇到的说她是“妈虫”的女子,又何尝不是同类人呢?
于是,愤懑在智英的心里慢慢发芽,最后变成多重人格,砰,爆发。
女孩们一直被灌输的教育理念是,要乖巧,要隐忍,但很少有人告诉她们,有些人,是可以不忍的;有些事,是可以为自己出头的。如果每一次的不公平对待,都忍了下来,只会在内心积攒越来越多的郁结,一旦那些不舒适如温水煮青蛙般变成了一种习惯,原本的不平事,也就渐渐成了理所应当。
可是啊,谁说女人就一定要在家相夫教子,女人带小孩就是理所应当吗?对儿子比对女儿好,也是理所应当吗?为什么女性要花三倍五倍的气力,去证明自己在职场上不比男性差?我们在呼吁平权的过程中,是不是也会成为鄙视链的一环而不自知?
这些为什么,拼在一起,就是金智英为何变成了金智英的答案。
电影的结局,没有给这些问题一个标准答案,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道螺旋式的无解题,寻寻觅觅的出口,最终可能发现,并不真实存在,这才是问题的症结。
不要成为温水里的那只青蛙,不管你的社会角色是妻子还是丈夫,是母亲还是父亲,多走一步,多做一点。勇敢地跨出去,人生就不算输,这大概就是电影真正要传达的信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