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林超贤:希望每一部电影都能有新的突破

从《湄公河行动》到《红海行动》,如果说林超贤是中国电影界最会拍动作戏的导演之一,应该没有人反对。他的新片《紧急救援》从立项之初,就让电影爱好者无比期待。

林超贤的电影之所以好看,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真”。真实故事改编、实地取景拍摄、真水真火、演员真身上阵。

《紧急救援》的故事和人物都取材自真实海上救捞事件,中国救捞队伍承担着对中国水域发生的海上事故的应急反应、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等多项使命。

1

1月15日,《紧急救援》先期放映,数十名真实救捞人身着制服共同观影,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的总工程师潘伟感谢林超贤把他们的故事拍出来。“这个电影大部分故事是真实的。影片里讲述的生死抉择我也经历过,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哭。” 潘伟现场感慨——戏里戏外,铁汉柔情。

电影还让人们认识了中国第一代女搜救直升机长宋寅。1986年出生的宋寅,是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搜救机长,国内仅有的两位女性救援机长之一。借着电影上映的契机,她得以在镜头前发声:“如果这个行业给更多女性机会的话,会有更多女性做得更好。”

“很多人不知道他们,但他们是真实存在的,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大家看到这些人。”林超贤坦诚他选材的初衷,他身上有所谓“老式”电影人的特质,相信电影的社会感召力。

海上救捞队的工作,时刻要面临惊险场景。海上钻井平台爆炸、山区急流边发生小规模地震、海上飞机迫降和天燃气轮船爆炸构成了电影的惊险场景。虽然都是水上救援,但却是完全不同的场景,各有各的惊险处,观影体验是极致的。

为了场景“真实”,在安全许可范围内,林超贤一定要找到画面呈现最极致的效果,比如海面坠机这一片段,他是直接买来一台报废的真实飞机,在海面上吊着进行拍摄,最后真的将整个飞机沉入水底。

迫降飞机里的救援场景,也是在水下真实拍摄。“基本上一次只能拍一分钟,撑住一分钟,上来歇一会儿,下去继续拍。”林超贤对拍摄过程记忆犹新。

很多人面对这种场景,会选择用特效解决。但林超贤对“真实”有执著的要求,特效毕竟是特效,是“做出来”,他觉得“没底”,要在真实场景里,看到演员的真实反应,他才知道这个事情到底有没有做对。

“我拍了30多年电影,喜欢追求真实的风格,演员拿一支枪,我不会为了他好看或耍帅去拍,而是想怎么拍最真实。”林超贤说。

对演员来说,林超贤是“魔鬼导演”。跟林超贤合作过《湄公河行动》的彭于晏,这次在《紧急救援》里饰演男主角高谦。有些直冲彭于晏而来的火焰都是真烧,水下的种种难题也都是在水下真潜。

2

彭于晏开玩笑说,至少要有跟着林超贤跑12公里的体能,才能拍到他的戏。林超贤不仅对演员“魔鬼”,对自己也一样不客气。长期高负荷工作之下,为了保证精力和体能,只有坚持运动。拍摄的时候也会挤时间去长跑,坚持保持一周三到四次的频率。拍摄水下戏,他是自己扛着摄影机下去,因为要实时感受到演员的现场反应。当代电影观众见多识广,他们不仅看电影,还要看人怎么拍电影。“变戏法”似的蒙太奇已经很难让他们感受到冲击力,但演员真实的身体反应永远可以。

“虽然大家都说电影是以假乱真的东西,但我觉得,演员在电影中的状态是因为有些事情他们真的感受到、或真的无法预料,才会有‘真’的质感。”

一切都是为了电影要好看,也是为了不留遗憾。“电影拍完,演员和工作人员都走了,留我一个人在现场,对着拍完的素材,如果是因为我没有尽力,留下了一些无法弥补的问题,对我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这样的性格,也决定了林超贤每次拍摄新的电影,都要有新的进步。所以《紧急救援》跟林超贤的前两部电影不一样,除了动作的“真实”,它更加入了对于人物的细致刻画。故事没有停留在灾难片的类型上,而是试图讲出“救”这个字的真正意思。

彭于晏饰演的高谦在参与救援时,是动作敏捷,勇气十足的队长,但在儿子面前,他也是温柔幽默,偶尔局促的父亲。

在“上班”的时候,他出现在大火燃烧的钻井平台上,出现在伤者无数的迫降飞机中,从灾难中抢回一条条的认命,他是意外的对抗者。但“下班”以后,他也在遭受着种种意外。战友的离世,孩子的病痛,他都无能为力。

林超贤说,这是一个讲述生死的故事。在故事的寓言层面,高谦的处境,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处境。

《紧急救援》的高潮戏部分,一边是高谦在着火的轮船中救助遭难的船员们,一边是医生们在手术室救助他罹患脑癌的儿子。一个人没法对抗所有意外,再强的英雄都不行。所以我们不仅有抗险救急,从水火中夺下生命的紧急救援队,还有直面病痛,与病魔抗争的医生们。

林超贤用他擅长的类型片,勾画出了人类作为整体,是如何跟这个世界抗争的。这是他对自己的挑战,“我不希望停留在安全区域里,去拍重复的东西。我希望安全的区域不停扩大,每一次都有新的突破。”(新华网)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