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进口电影对本土市场的挤压,同样是明显的。韩国电影虽然迎来了真正的创作自由,但长期停滞的韩国电影在面对各色国外片时,却逐渐显得弱势起来。
全斗焕下台后的几年里,韩国电影数量从每年不足90部增长到了120部以上,不过到1998年,这一数字却又迅速缩减到43部。究其原因,在于观众更爱看进口片:数据显示,韩国本土电影的市场份额从1984年的38.5% 锐减到1991年的20%,到1993年韩国国产片份额已经下滑至15.9%,达到历史最低。
除了好莱坞,香港电影也是这一时期的大热门。八九十年代,《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等港片在韩国大火,让张国荣、周润发、王祖贤等成为了在韩国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在《请回答1988》等热播韩剧里均有所体现),直到今天还常常被提起。
1989年6月13日《大公报》的报道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大量优质进口片的引入绝对是一件好消息,但于韩国的创作者们而言,这边意味着创作空间和机会的压缩。因此在这几年的观影狂欢中,一些变革也正在被酝酿。
三
在好莱坞和香港电影的冲击下,韩国人逐渐意识到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1993年,时任总统金泳三在总统年度报告中指出:“《侏罗纪公园》的收益相当于150万台现代汽车的索纳塔所获取的利润。”随即在文民政府的领导下,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政府重点发展的对象,韩国本土电影迎来了复苏的契机,而几个重要的事件则顺势拉开了韩国电影发展的大幕。
早年间,韩国电影在上映前都必须经过公演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然而经过以“长山串鹰”为代表的独立电影团体的抗争,1996年韩国宪法法院作出判决,《电影法》中的审查规定违背韩国宪法,自那以后韩国电影便摆脱公演伦理委员会的束缚。
三年后,韩国政府修订《电影振兴法》,彻底废除“审查制”,转为“分级制”,电影被划分为:面向所有观众(G级)、12岁以上观众、15岁以上观众、18岁以上观众、限制放映(R级)这五个等级。在很多韩国电影人心中,这种制度的诞生进一步解放了电影人,推动了韩国电影的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在1997年金融风暴之后,韩国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援助(这也在日后成为其国民的伤痛回忆,在《国家破产之日》等片中均有所体现),为此韩国政府决心改变廉价劳动力的生产模式,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的投入。
图源《国家破产之日》
在文化方面,韩国政府在资金政策上大力扶持,在总体预算增加不到5%的情况下,将文化部门的预算增加40%。韩国的大财团们在国家振兴电影政策、避税和投资回报率高等利好因素的刺激下,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电影行业。
当大财团开始投资电影的时候,电影产业的版图开始发生根本变化。三星、大宇等大企业不仅掌握着录像机等硬件的生产,还建立了影院放映—录像带发行—有线电视播出这一流通秩序。大企业早期消极购买版权,后参与发行和制作,还建设分销网络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条。
在大财团的助推下,到了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汽车制造的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待到2015年,文化产业出口更占到韩国GDP比重的15%(中国大约在是4%左右);据统计,在文化产业出口中,每100美元的输出就有412美元的产业拉动。
纵观韩国电影史,给电影发展带来不可磨灭的功绩的大财团们,迄今仍把控着电影产业。目前韩国最大的四家发行公司CJ娱乐、SHOWBOX、乐天娱乐和NEW, 前三家就分别属于CJ集团、好丽友集团和乐天集团这些食品行业出身的财团——少数电影公司已经对韩国电影产业形成了发行和放映的高度垄断,拥有着极高的话语权。
《寄生虫》
而金融危机的爆发还给韩国电影送来了另一份机会。毒眸在《别了,香港电影》一文中曾提到过,金融危机时香港电影产业崩溃,大量中国香港电影人为了谋求机会开始进入韩国做合拍片,这段时间大量外籍人才和理念的引入,也给韩国电影的腾飞带来了极大的助力。
除了政策、资本和外力的推动,这一时期很多韩国电影人自己也在争取各类权益。
在韩国,有类似于“国产电影保护”的扶持政策“国产影片配额制”,规定影院每年必须播放一定天数的韩国电影。电影配额从1966年的90天,到1973年的121天,再到1984年的146天。不过在全斗焕执政之前,因为业内有着有刚性的进口数量配额来保护着本土电影不受冲击,因此当时的影院并没有认真遵守这种较为柔性的银幕时间配额。
然而随着进口片的全面解禁,电影人渐渐明白,时间配额是他们的最后一道防线。1998年,在韩国加入WTO前夕,本着“贸易开放”的原则,政府决定将146天的本土保护配额削减一半。许多影人为了韩国电影的生存,发起“光头运动”来抗议,自1998年11月由女导演林顺礼起纷纷削发明志,在汉城光华门前静坐抗议。一直到次年6月,削发的导演发展到250人,静坐抗议人群发展到数千人。
在韩国,剃光头被视为是一种极端行为,但韩国电影教父级导演林权泽说:“为了保卫韩国电影,我们甚至可以去死。” 而实际上,直到今天联合抗议的模式也仍然是韩国电影人的一种斗争方式,比如去年众多导演联合抗议《冰雪奇缘2》对韩国影院银幕的垄断。
韩国导演抗议《冰雪奇缘2》对韩国影院银幕的垄断(图源:mydaily)
这样的坚持为韩国电影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机会,虽然2006年时配额数还是减少到了73天,但当时的韩国本土电影已经有了可以在市场上硬抗好莱坞的资本——2001年本土片票房占比突破50%。对此林权泽认为,如果没有配额制,韩国电影肯定不会有现如今的繁荣;而著名韩国导演金基德也认为,电影配额制是韩国电影崛起的重要法宝。
四
“光头运动”的余温散去之后,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韩国电影终于等来了“天时地利人和”,一时之间佳作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