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网络电影《少林寺十八罗汉》正版视频平台上线播映。这部作品之所以值得关注,首先是因为,它是由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授权的一部网络电影作品。以往的“少林寺”题材的影视剧不少,但经过河南少林寺授权的,《少林寺十八罗汉》确实较为奇特的一份儿。
根据这部电影的开篇字幕提示来看,该片是根据少林寺的真实故事创作而来的。《少林寺十八罗汉》讲的是明朝年间,少林寺武僧奉命南下抗击倭寇的故事。既然有真实事件,那改编成电影作品,要经过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授权,也是较为合理的做法。
对于这部作品,当作一般的网络电影来看,只欣赏武打部分,还是可以称作及格作品的。这部电影的主演谢苗,最近上映的古装武打作品不少。除了这部《少林寺十八罗汉》之外,前阵子还上映过《辛弃疾1162》和《大汉十三将》等作品。谢苗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古装武打,动作戏过关,但故事都显得有些单薄。
为什么说这些武打故事略显单薄呢?因为它们还是几十年前武打片的样子,规定好了打谁,然后打就完了,缺少更为有效的且具备当代价值的“为何而打”。武打片都要解决为何而打的问题,这是武打片的灵魂问题。反观《少林寺十八罗汉》,为抗倭而打,虽然说得过去,但却是老生常谈,立意太陈旧了。
显然,这部电影的创作者们也很清楚,整部作品,只有一个抗击倭寇的口号式核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这部电影作品当中,加入了佛家不杀生的另一个主题,面对倭寇的侵犯,起初的十八罗汉们只是击退即可,切勿杀生。而最终,倭寇的滥杀无辜,引发了十八罗汉的以血还血。佛家从不杀生到杀生,都是为了众生。
当然,不杀生到杀生的主题,也不算新鲜了,几十年前的“少林寺”影片已经用过。我们这些年的类似题材的影视剧,也把这个主题用的有些烂俗了。显然,《少林寺十八罗汉》方面,并未找到一个较为原创且有当代价值的电影核心立意。这是其无法成为优秀作品的最重要原因。
在这部《少林寺十八罗汉》当中,虽然打斗非常英勇,也可歌可泣,但却并未解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我们的土地上,为何倭寇横行,反倒是我们抗击倭寇比较被动,连援军都没有呢?倭寇真的这么厉害,长枪短炮把我们的人打的如此狼狈吗?
这部电影,其实是为了呈现所谓的英勇,而故意夸大了敌军的战斗能力。如果说抗日战争时期,敌寇能够如此惨烈地攻击我们,可以相信。但在明朝年间,那群贼子远渡重洋而来,我们守株待兔,怎么就被他们打成那样了呢?不解释这个问题,抗击倭寇的电影,就立不住。
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抗击倭寇题材的影视剧,都在解释这个问题,为何我们抗倭征战,连连败北呢。有的电影说,是我们的武器装备不行,小组配合问题等等,所以要改良兵器,重新编排小组配合的战斗模式。比较典型的,就是赵文卓和洪金宝等人主演的《荡寇风云》。这部电影算是可以自圆其说的,至少说明白了为何倭寇能暂时打败我们。
也有另一种解释的,那就是,倭寇纯粹就是闹着玩的流氓份子,跟盗贼没有区别,流窜作案罢了。一两个突然跟小偷一样的进城了,没办法防治啊。持有这种观点的电影,比如徐浩峰的《倭寇的踪迹》等。徐浩峰是有文化的。明代的倭寇之乱,不少就是这种“流氓作业”方式,一两个单兵作战,真没办法拿军队惩治他们。
其实,关于抗击倭寇题材的电影,目前来看,还是大有可为的。因为这个题材,依旧有很多非常新鲜且没有被影视化过的有价值内容存在。尤其在解释为何倭寇能够如此作乱,而我们抗击为何不利上。对于明代的倭寇而言,其实就是流氓作业模式,打得过就打,打胜了,就抢东西,打不过就跑,跑快点,官兵追不上。
这种模式,很类似我们历史时期的流寇作乱。唐德刚老先生的《从晚晴到民国》里边,对这种流寇模式就讲的非常清楚。该书是以李自成与洪秀全的军队为例子说的。这样的流寇模式,是不需要带着补给的,直接打到哪,抢到哪,打得过,就抢,打不过,就跑,只要一直打,就有村镇城市等着他们围攻,继而抢夺,继而补给,继而继续逃窜。而官兵方面呢,就在后边追,和前边堵。追出了自己地界,就算完事儿,可以较差了,根本不管剿灭没剿灭。
对于明代的打倭寇,也是这个路子。倭寇跟流寇没有区别,一直跑,一直抢。沿海地界上的官兵,各自为政,追出自己地界就算齐活儿。最后,抗击倭寇,成了向明代朝廷要粮饷的重要借口了。这是不是成了后现代主义的闹剧了呢?但这就是为何明代打了那么多年倭寇,竟然倭寇打不完,还让人家给打了。到了后期,哪有什么倭寇啊,都是互相勾结了。
其实,这些东西,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历史材料,值得形成影视化语言的内容。我们的不少电影作品,依旧停留在内容的小儿科阶段。反观我们的他国同行们,其实已经在战争片的题材上,挖掘的很深了。韩国的不少古装战争片,都是具备非常不错的历史思维能力的。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当中说,中国人,是有历史精神的。我们做电影的,应该承袭这种精神,既然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就要做出基本的真实度与深度来,不能老拿着小儿科的内容滥竽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