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打工老板》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引争议 导演张唯:我只是个导演

入围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打工老板》召开媒体见面会。海外媒体和观众对于片中展现的“中国制造”下的特殊经济形态反响强烈,导演张唯一一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打工老板》男主角姚安濂、女主角汤嬿、导演张唯出席发布会

《打工老板》导演张唯答记者问

近日,唯一入围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打工老板》召开媒体见面会。影片已在电影节公开放映三场,海外媒体和观众对于片中展现的“中国制造”下的特殊经济形态反响强烈。很多海外媒体记者反问:“中国制造业的衰落为什么要由西方跨国企业来负责?”“面对外国的资本压榨,中国人为什么不说NO?”双方气氛一时非常紧张。在电影节组委会人员的调解下,导演张唯一一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究竟谁养活了谁 谁剥削了谁?     

北美发行量最大的法语报《La Presse》对电影《打工老板》给出了非常客观的评价。“《打工老板》的迷人之处在于故事的创意以及导演张唯对影片主题的大胆表达。”《打工老板》触碰了当今中国社会经济最敏感的话题——中国制造业的危机。影片从工厂老板、工人、卧底记者、外商、政府官员等多个群体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中国制造”的真相。     

影片中对西方跨国企业进行了真实的刻画,由此引起了部分海外媒体的不解。一名法国记者在媒体见面会上直接提出影片的内容有刻意为中国民营企业老板“开罪”的意味,同时对于以美国“唯爱乐”为代表的外商形象有不实的描写,中国代加工厂的困境不能全部归咎为“来自资本主义的压榨”。对此,导演张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不是针对美国,更不是针对美国人,我说的是处于经济链条上游的跨国企业。在我们的电影里所叙述的玩具行业百分之八九十是依赖于美国和欧洲的订单。他们下订单的时候都会给出最低的价钱。中国的企业只能接到很低的价钱来做,这就是真实的情况。为了拍摄这部影片,剧本六异其稿,走访了广东数十家工厂、行业协会、甚至采访了当年卧底的记者。造成中国代加工业困境的元素是多元的,但是我的电影确是第一次把一些从前没有人表现过的内容拍了出来,我也预感到了会伤害到某些人的立场和感情。但是,我希望全世界的观众有这样的勇气来面对这个现状。”     

张唯同时也表示,电影的故事发生在2008年到2010年之间,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中国的情况有很大的变化。电影所叙述的一些内容可能现在还有些地方会存在,但大部分都已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变成过去。   

中国老板已经学会说“NO”           

影片中,男主角林大林(姚安濂饰)处于订单的漩涡中无法自拔,越陷越深。有海外媒体就对林大林的抉择产生了怀疑。有记者提问:“如果有来自西方的压力,一再的要求降低价格,为什么中国人还会接受订单,为什么他们不说不?”导演张唯在成为导演之前有过十多年的创业过程,他坦承:“中国人的第一目的是要生存,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很多订单转到越南、缅甸去了,所以很多中国企业倒闭了。电影创作的时候,我们搜集到采访的资料得出了这个结论,只要你还要做这个行业,就摆脱不了林大林所处的漩涡,这是生存所迫。拍摄电影《打工老板》的目的,就是希望广大观众可以通过影片去了解‘Made in China’背后隐藏着的真相。通过这部电影,我确实在指责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制造业的残酷剥削。他们不顾中国企业的存亡,把订单价格压至最低,致使许多中国企业为了一笔订单发生恶性内斗。然而,面对几乎‘零利润’的订单,中国的大部分制造企业都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再度缩减成本,却很少有人对这些订单提出拒绝。《打工老板》意在鼓励中国的制造企业去打造自己的品牌,完成‘中国创造’的梦想,更要学会对西方资本主义说NO!”  

老板跳楼的情节来自真实事件                                               

影片中,姚安濂凭借精彩的演技塑造了一个有点狡猾,既追求个人利益,但是又不失善良,有一定道德底线,有社会责任感同时性格上又有一定缺陷的一个人物。张唯表示电影里有一个老板陈建雄自杀了,包括后来林大林的自杀真的是看到了新闻报道真的有一个老板因为油漆不合格被退货工厂破产自杀。剧本创作时把这个故事加进了电影。没想到,却成为影片最具震撼力的桥段。     

由此,《打工老板》从本届电影节开幕式上的备受关注,到首映后的媒体众说纷纭,观众的态度开始变得多元,也恰恰证明了电影《打工老板》的夺奖之旅此时才正式拉开了帷幕。据悉,本届蒙特利尔电影节的闭幕仪式将于当地时间9月1日晚举行,各大奖项也将陆续揭晓。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