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电影市场的土豪之利“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各路金主纷纷觊觎,尤以互联网为甚。其来势之猛使得电影业内出现了“为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打工”的惊呼,慌乱之态堪比20年前好莱坞进军中国之时的那声“狼来了!”
窃以为,这种担忧纯属杞人之虑,而所谓“影视公司的互联网思维”更是一个伪概念。因为互联网与影视的融合并非始自今天,从网络播放平台诞生的那一天起,它便是影视行业的一个自然延伸并在近年来成为其巨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说,如果没有互联网平台的延伸与支撑,世界独立电影产业已不复存在。而作为平台与渠道的互联网从内容上反哺影视则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其对影视行业的加盟,非但不会对影视产业构成不良冲击,反而会壮大产业规模,令传统电影行业得以更为有效地延展。
内容、渠道与平台之间,本来就是一种共生关系,亦是一种融合。唯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一种更为健康的产业结构。
互联网是电影产业锦上添花的延展
多年前,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曾经预言,总有一天每一个人都可以拍电影,因为技术的发展将会把拍摄电影的门槛降低到几趋于无。眼下的事实证明,这一点果然被他言中。严格说来,如果回到电影的童年,诸如《工厂大门》、《火车进站》和《浪花拍岸》也可以称为电影的话,那么时至今日,每一个手持智能手机的人都可以拍电影了。电影无非是制片、发行和放映等环节的集合,电影的放映渠道早已突破影院本身。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成为电影经济一个自然而然的延伸。既然电影门槛已经完全被推倒,互联网企业介入电影,便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早在五年前,本人曾就此话题写过一系列专栏文章,如《电影要胸怀市场》、《电影的另类市场》、《另类市场的另类观众》和《另类市场的另类电影》等(参见拙作《号脉电影》P250-261)。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论及了电影与互联网的与生俱来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我曾经写道:“人类社会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之后,很多经典的东西都不得不改写了。……如果独立电影一味地跟好莱坞大片在同一条道上争夺仅有的生存空间的话,那永远只能在边缘苟延残喘。所以,独立电影人必须正面现实,去寻求不同于主流的另类市场,因为‘独立’一词本来就把独立电影人屏蔽在被好莱坞所定义的主流之外。非主流的独立电影在主流眼中自然而然就成了另类电影,而以另类电影去觊觎主流市场谈何容易?所以至少必须以另类市场作为补充。”
于是乎,“在当今这个新媒体时代,家庭影院已经变得更加廉价和便捷。这对独立电影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人们可以选择在影院看电影,也可以选择在家庭看电影。这是两块互补的市场,是一笔锦上添花的生意。
“正是基于这一块庞大的另类市场,早在1997年,美国就有一个明白人打破了观众不可能等待邮购电影的迷信,而创办了一家面向美国本土观众的被称为‘网络电影’(Netflix)的电影光盘邮购和网上流媒体在线观看业务。据称,该公司目前所拥有的片目多达10万个,固定会员超过一千万。公司库存光盘5500万套,平均每天邮寄给订户的光盘将近200万套。公司号称,每年的邮费就将近3亿美金。到2007年2月25日,公司成立十年之际,号称就已经寄出第十亿张光盘,而两年之后的2009年4月2日,便寄出了第二十亿张光盘。仅2008年的年收入便达14亿美元,年利润为8300万美元。该公司的另一个收益来源便是流媒体,通过网络在线观看。就像苹果网店效应一样,这是冲动购物的主要对象。通过流媒体,他们建立了史上最庞大的音像店,直接连接订户的电视遥控器,令其每次打开电视时就会面临冲动购物的诱惑。这将是独立电影在可见的未来必须仰仗的一片市场,甚至有可能成为独立电影的主流市场。摩根·斯坦利的报告显示,在两到三年内,一个以流媒体视频点播内容所构筑的世界将会达到临界质量。而且流媒体播放的长尾效应,将会使在影院或国际电影节上只能昙花一现的数以万计的独立小片获得永恒的生命力。在不久的将来,独立电影人的主流市场便会从他们难以得其门而入的主流商业影院而转向家庭影院,大多数独立影片甚至还可能通过网络流媒体或视频点播而在家庭影院进行首映。
“当这种服务的收益日渐显著时,如摩根·斯坦利的一份2009年的报告所显示,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公司将会遥遥领先。这不仅仅是内容的问题,而是关乎如何能使内容与合适的受众相连的技术和资讯问题。
“随着这些另类市场的日渐成熟,只要这些服务提供商能够付出足够的版权费,他们曾经是也还将是独立电影的终身朋友,其所创造的新的收入流将会载着独立电影之船逆流扬帆。”
本人五年前所描述的这片“另类市场”在中国的具体表现便是当今互联网企业对影视行业的反哺,而据最新报道,文中的Netflix也已高调介入电影投融资和制片业。
回顾电影的历史,我们知道,当收音机被发明时,有人判了电影的死刑,可是电影不但没死,广播剧和电影录音剪辑等版权交易反而成为电影经济的延伸,同时还为电影的营销宣传增添了新的渠道。同理,当电视发明,当录像发明,尤其是当家庭影院被发明之后,更有无数人无数次地宣判电影的死刑,可是电影不但没死,目前从电视和家庭录像一端所得收益已经远远高于影院票房,甚至成为了好莱坞大公司的利润支撑和独立电影赖以存活的基石。在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即如前述,当我们还在对互联网心存疑虑满怀杞忧之时,一大批网络播放平台,如Netflix、Hulu、Showbox、iTunes等,却在过去五年乃至十年来一直在支撑和推动着全球独立电影的繁荣与发展。
所以,行业事实已经不断证明,由于电影产业所固有的韧性和弹性,任何新技术和新媒体的产生,不但不会削弱电影本身,反而还会壮大其规模,延展其生命力。
网络剧就像是香槟塔上溢出的“香槟”
现在,许多视频网站开始自制网络剧,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对内容的参与,能使其有更多话语权。当单纯购买无法满足庞大的内容需求时,只要法不禁止,不差钱的视频网站自然就会想到自制,就像新闻网站仅靠转载不能满足需求时便会自采一样。此外,政策的变化也为视频网站介入内容生产提供了条件。中国电影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只有一个个互不关联的超饱和的产业点,每个点都过分拥挤,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电视剧这个点的产能过剩现象尤为明显,以至于对社会资源造成极大浪费。“一剧两星”政策对这种过剩状态无疑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充沛的热钱总要去寻求出口,于是乎,网络便成近水楼台。正是由于电视这个产业点的超饱和外加政策的限制,电视剧生产便自然而然地“溢出”到网络。同理,当目前的两万多块银幕无法支撑庞大的电影消费需求时,电影的发行平台和渠道也会发生自然而然的溢出。
这就好比香槟塔:顶层饱和之后,自然会“溢出”到以下各个层级。就电影而言,其香槟塔的顶层自然是影院,第二层便是目前已经式微的家庭录像,然后是电视,然后是固定的数字播放平台,然后是靠网络连接的电脑,然后便是现下时兴的移动网络终端。只要内容源流充沛,各个层级便能充盈并进而溢出,最终形成有如婚礼香槟塔一样蔚为大观的繁茂景象。
鹤立鸡群:内容为王
恰如香槟塔,互联网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香槟杯”,丰富了内容传播与播放的层级。除了传统的电影银幕和电视屏幕,我们还有电脑屏幕、平板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等等。然而,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平台,必须靠内容来支撑。没有内容,互联网就仅仅是一堆服务器而已,而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从创作角度而言,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还是网络自制剧,其目的就是给消费者观看。无论影迷,电视观众,还是网民,他们都是观众。从这一层面上而言,影视制作与互联网一点关系也没有,跟移动互联网同样一点关系也没有。观众要的是内容,至于这个内容用什么平台和渠道去传播,这与创作者、制作者毫无关系。影视公司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为观众提供赏心悦目的故事。人类从篝火时代开始到今天,对故事的需求从来未曾改变,只是随着历史发展,故事的传播方式有所区别而已。所以,从传播的角度而言,互联网仅仅是故事的一种传播方式而已。当良莠不齐的各路土豪纷纷跻身内容产业之时,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传统影视公司无疑具有强大的博弈优势:面对一堆刚刚入道的新手,只要能够继续创作出优质的影视产品,便能尽显其“鹤立鸡群”的风范,完全不必顾及什么“互联网思维”。
周铁东(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原中国电影海外推广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译审,《号脉电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