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软银收购的传奇影业,是一家怎样的制片公司呢?

传奇影业(Legendary Pictures)由托马斯.图尔(Thomas Tull)创建于2004年,是美国独立的电影制片公司,其母公司为传奇娱乐,总部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班克市。公司在2005年与华纳兄弟公司达成了一项共同出资和制作40部影视作品的协议。

被孙正义看上的传奇影业,是一家怎样的制片公司呢?

国庆节前后,软银先是曝出意欲收购梦工厂,随后即有消息称转向收购传奇影业。传奇影业在国内的享誉知名,来自于其几乎连续成功投资的几部好莱坞大作2005年 《 蝙蝠侠:开战时刻》《超人归来》《300斯巴达勇士》《史前一万年》《蝙蝠侠:黑暗骑士》《宿醉1》《诸神之战》《盗梦空间》《城中大盗》《宿醉2》《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超人:钢铁之躯》《环太平洋》《宿醉3《300:帝国的崛起》《新哥斯拉》。一家成立于2004年的新制片公司,何以在如此快的节奏里揽入数量如此之多的好莱坞大作?这或许就是这家公司吸引日本首富孙正义的魅力所在,也是为什么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有包括橙天嘉禾在内的多家内地电影公司与其传出过资本层面的“绯闻”。本文摘自知乎网站上由资深影评人magasa(电影杂志《虹膜》主编)的一个回答:出品了《环太平洋》的传奇影业(Legendary Pictures)是怎样一家公司?是好莱坞新兴片厂的代表吗?,虎嗅进行了编辑,并略有删节。

根据百度百科的资料显示,传奇影业(Legendary Pictures)由托马斯.图尔(Thomas Tull)创建于2004年,是美国独立的电影制片公司,其母公司为传奇娱乐,总部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班克市。公司在2005年与华纳兄弟公司达成了一项共同出资和制作40部影视作品的协议。  

与传统的好莱坞大制片商(Major Studios)不同,传奇影业与其说是一家制片商,不如说是一家电影投资公司/私募基金,当然随着图尔的不断成功,其对于制作/创意的也开始逐渐涉入。  

好莱坞拍电影的钱从哪里来?  

我们可以把好莱坞电影产业寻找不同资金来源的过程粗略分成几个历史阶段:  

1. 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   自有资金投资这不必说。而从银行借款,这种方式自好莱坞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从爱迪生和格里菲斯时代起,好莱坞已经开始向银行家借钱。  

2. 以个人投资者主导的外部资本  

好莱坞寻找外部资本的历史也很悠久,著名的案例包括,报业大王威廉·兰道夫·赫斯特、著名的肯尼迪家族、飞行大王霍华德·休斯,以及后来的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等等。但直到七十年代之前,外部资本对好莱坞来说都只是很小的补充。  

我们知道,七十年代开启了好莱坞的大片时代,影片投资成本飞速上涨,电影产业的经营风险增加,融资需求也大大提高,完全依赖自有资金和银行资本显得捉襟见肘(还有个背景是几大传统电影公司纷纷被收购,集团不重视电影业务因而压缩自有资金的投入),而且,商业银行的低风险倾向已经无法满足好莱坞资本市场的要求。恰好在这时,美国政府出台了针对电影投资的折税政策,大大鼓励了国内乃至欧洲的私人投资者进入电影资本市场。  

3. 以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外部资本  

税收优惠政策不能一辈子当饭吃,1986年里根政府的税制大改革取消了关于投资电影的优惠政策,再加上个人投资者在资金筹集规模、风险抵抗能力上的先天不足,机构投资者取代了他们,成为好莱坞的外部投资主体,在它们的带动下,大量的保险基金和退休基金也纷纷进入电影投资领域。  

4. 2004年至今的组合投资基金阶段   也即slate financing。  

在解释什么是slate financing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问另外一个问题:  

好莱坞为什么需要外部资金?好莱坞真的缺钱,所以需要外部资金吗?  

答案是需要,也不需要,但还是需要。   理论上电影公司当然可以完全依赖自有资金来拍摄电影,而且九十年代以来,次级回收渠道的丰厚利润足以支撑电影公司拍摄亿元规模的超级大片,但无一例外,所有电影公司仍然向外寻求投资。原因有很多,比如分摊风险,提高开工数量,哭穷以让明星和经纪人降低片酬,等等,但最主要的“秘密”在于,电影公司和外部投资者的合作,是基于某种“不平等条约”,即使双方投入相等的资金,比如说50/50,但电影公司最后分得的利润却比外部投资者多很多。这是因为,一部电影的票房回款,电影公司(它们一定是合作影片的发行方)总要先从里面扣掉占总票房10-15%的发行费以及其他营销支出,再和外部投资者平分,这当然看起来是公平的,只不过对电影公司来说,坐收发行费把一件有风险的事变成相对旱涝保收,再加上各种会计策略,总而言之,引入外部投资者,对于好莱坞电影公司来说,是一件可以“揩油”的美事。  

既然电影公司希望寻找外部资本,外部资本也在寻找投资机会,双方自然一拍即合。   但是,对冲基金的经理基本不具备电影产业的专业知识,也不太可能一部一部去评估每个电影项目的盈利前景,合作起来岂不是效率很低?这时,派拉蒙公司副总裁Isaac Palmer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他想,既然一部一部评估太费事,我们为什么不打个包呢?他向证券公司游说,是这么说的:我们派拉蒙公司历年的内部回报率(Inner rate of return)都稳定在15%以上,你看你们对冲基金,内部回报率差不多是12-18%,那我们的回报率水平差不多,可以一起合作呀。  

美林证券一听真是这么回事,那行啊,于是和派拉蒙签下合同,决定透过Melrose Partners这家中间商,投资派拉蒙公司2004-2005年即将开拍的26部影片(包括热门项目《世界大战》《碟中谍3》),投资额占18%,并相应分享18%的利润,这个协议保障派拉蒙在和美林投资集团结算之前要提取北美总票房的10%作为发行费(这就是派拉蒙内部回报率高的“秘密”),所以实际上美林到手的分成肯定没有那么多。美林出面的这支基金募集到2.31亿美元,最后占股总盘子的20%,比原计划的18%高2个百分点。  

这是2003-2004年发生的事,这种合作方式,就是我们说的slate financing。所谓slate,就是一批即将开拍的影片的合称。  

Slate Financing在好莱坞流行起来  

派拉蒙和美林开了一个好头,于是这种组合投资计划迅速成为好莱坞的流行做法。  

√2004年,经纪公司Relativity Management宣布建立两支基金,分别支持独立电影和大片。  

√2005年,尝到甜头的美林再度出击和漫画巨头Marvel合作slate financing项目。  

√同年稍晚,华纳和传奇影业(Legendary Pictures)也达成类似协议,后者提供的基金总规模达到5亿美元,计划在未来5年内拍摄25部影片,双方各投50%。  

华纳和Legendary Pictures的合作与其他的slate financing的区别  

Legendary Pictures不像其他基金投资者只负责筹资别的都不管,它希望深度参与影片的制作和营销,换句话说,它对介入电影产业的内部运行有兴趣。  

Legendary Pictures不像其他基金投资者无权选择slate里面的片目,它拥有“挑肥拣瘦”(cherry-pick)的权力,换句话说,它可以拒绝华纳塞过来的鸡肋影片,并要求华纳必须把风险小、赚头大的油水项目放到盘子里来。  

回到题目,Legendary Pictures到底算一家什么样的片厂,说白了,本质上是家私募基金,但它也希望涉足电影产业的实体运行。  

此外还有Dune Entertainment,曾经和福克斯签下过28部影片、总金额3.25亿美元的slate financing合约的投资公司,也已和华纳携手,因为华纳已经和Legendary Pictures分道扬镳。  

后来发生了我们都知道的次贷危机,2007-2008年是slate financing合作的低谷,一些对冲基金撤出了好莱坞,并把项目打折卖给新进场的玩家。而不少新的玩家开始将slate financing的方向拓展,不再限于投资影片的制作,而是将触角伸向娱乐业的其他角落,比如有的基金开始投资艺人经纪业务,因为他们发现,即使是大明星,主演的片子也可能票房失败,但从没人见过明星本人蚀本,那投资于明星岂不是更划算的生意?  

总结:好莱坞电影产业融资的新手段  

slate financing是21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产业融资的新手段,传统电影公司获得了大量外部资金,分担了风险,而且牢牢掌握着创作主动权及海外发行权(和预售海外市场版权等筹资手段之区别)。这种做法本质上是把未来可期的稳定收益转化为一种证券出售给投资者,因为好莱坞电影公司普遍拥有连贯的、优秀的信用记录,以及强大的知识产权变现能力,对外部投资者来说,风险可以控制,收益也较可观,于是,事情就这么成了。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