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
十一黄金周即将结束,一场国产大片的恶战并没有如期而至——输赢早在第一天就见出了分晓,黄渤系——《心花路放》、《痞子英雄2》、《亲爱的》分列排片率和单日票房的前三,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女神汤唯领衔主演的《黄金时代》竟然从起跑线开始就输了——上映首日(10月1日)仅为1060万元,次日票房几乎被腰斩,600万,随后开始连日下跌,到6日,单日票房仅为429元,迄今累计票房3100余万。
实不相瞒,笔者在刚看到《黄金时代》的那些高逼格海报和视频物料的时候,曾跟友人说过,“这片也许能创下华语文艺片的票房新纪录!”从目前的票房成绩看,这已然不可能了,能够勉强破亿就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不想当事后诸葛亮,亦无落井下石之意,不过是事后复盘,就事论事——《黄金时代》为什么会惨败?
2小时片长是影院经理的刚需,其他都是扯淡
对于片方而言,影院经理的排片权就是生杀大权,排片场次多、占厅多就会有高票房的产出可能性——但事情都是相互的,为什么要给你高场次?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你能产出高票房。《心花路放》片长118分钟,《痞子英雄:黎明升起》片长126分钟,《亲爱的》片长130分钟,然后——《黄金时代》177分钟。
3个小时。3个小时意味着在6个小时的时间里,其他三部片子都可以放映三场,而《黄金时代》只能放映两场,这就意味着影院一天12~14个小时的营业时间里,黄渤系的单厅排映场次可以比《黄金时代》多出近一倍。如果四部影片的上座率一样,那么就意味着黄渤系的任何一部片子都能比《黄金时代》多出近一倍的票房。而事实上,《心花路放》的上座率在这6天的时间里,一直都要远高于《黄金时代》,多的时候相差20个百分点,少的时候也在近10个百分点。
在这样的上座率“诱惑”下,给《心花路放》更多的排片就意味着票房产出的优势会大规模地放大——这是硬道理。
对于影院经理而言,2小时片长就是刚需,挑战刚需就是在动影院经理的奶酪——毕竟,在任何一个档期里,他们都有足够数量的影片可供挑选,选择那些2小时片长或更短的影片是决定影院经理这个月奖金的硬道理。至于影片的其他价值——在影院经理的眼里,恐怕都要让位于价值序列里排第一位的票房。
当然,也有曾经用3个小时片长打动影院经理的,但它们是——《泰坦尼克号》《阿凡达》《变形金刚4》……
此外,这是国庆档,这是全年除了春节档之外的唯一一个七天黄金周假期了,这意味着这七天的每一天都有机会产生破纪录的票房,影院经理、媒体、观众都是跟打了鸡血一样地期待创造纪录,因此用“情怀”去“养”某部“佳作”就是一种天真的苛求了,要知道上一个黄金周——春节档期,曾捧出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爸爸去哪儿》这两部截止到目前票房第一、第二的国产片,单日大盘纪录更是在双子星的齐力推动下连创影市纪录。相形之下,国庆档稍有逊色。
为什么没能复制《分手大师》的成功?
同样都是在档期内有一片独大(《变形金刚4》)甚至“只手遮天”的险境下,但《分手大师》却顽强地砍下4亿,并在上映后排片逆势上扬。
《分手大师》能够虎口夺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变形金刚4》是3D及IMAX版,而前者在2D银幕的市场里几乎与后者可以说是井水不犯河水,也才能够在《变形金刚4》爆满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溢出的档期红利,成为票房黑马。
《黄金时代》面对的黄渤系影片全部都是2D影片,这就意味着大家在2万块银幕的同一擂台上厮杀——没有共赢,这是一场残酷的零和游戏,此消彼长下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喜剧是节假日最受欢迎的影片类型,此点已无需证明,因此《心花路放》能够独领风骚,也是《分手大师》敢于挑战《变形金刚4》的底气与运气所在。喜剧从来都是俗的,冯氏喜剧以前就被“歧视”过,《泰囧》也被如此批评过,《心花路放》也已有人批评过其所谓三观有问题。但不要因为你逼格高就看不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黄金时代》里的那位大师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喜剧是将人生里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而悲剧则是将那些有价值东西毁灭给人看。能坚持做喜剧的导演和演员与能坚持做悲剧的导演和演员一样值得尊敬。
而且,不单单是因为悲喜剧的问题。《亲爱的》剧情也是偏悲,但其排片在10月1日后一路上扬,而单日票房则始终在1500万上下。
黄渤现象确实值得琢磨。事实证明,“丑星”黄渤的票房拉动力比女神汤唯要大得多。《亲爱的》黄渤与《痞子英雄:黎明升起》(尽管黄渤只是客串)的黄渤“捡到”了《心花路放》的黄渤所溢出的档期红利,留给其他人的就已经很少很少很少了。
千万不要高估文艺青年的买票力
有不少人士认为是文艺青年去旅游了,因此没能够支持到《黄金时代》。
这是在开玩笑吧?笔者向来不感冒文艺青年对于票房的贡献能力,因为他们几乎不曾“拯救”过任何一部在影院上映的国产文艺片,那些在影院短命的文艺片鲜有蒙受过文艺青年们在首周末的青睐,等到他们大呼“遗憾”、大骂“市场不公”的时候,文艺片们早已落画,结束了影院一日游或是一周游。有人以为,只要那些在豆瓣上拥有可观数量的高逼格文艺青年们能够买票,他们就能挽救那些“悲剧”。事实恰恰相反,文艺青年倒是还经常伤害自己“喜欢”的文艺片——《天注定》还未上映即遭遇盗版,对于脆弱的文艺片而言,盗版的扩散即意味着断了其“钱途”。文艺青年们能在豆瓣、微博上乐此不疲地评论《天注定》,以影片内容来批评当下或有关方面,多半是来自盗版的观看。
文艺青年的评论力是惊人的,但他们的买票力却足够令人失望。他们活跃于豆瓣、各种论坛、微博或是朋友圈,他们擅长在“犄角旮旯”的网络世界里(主流视频网站鲜有)找到少人问津的高逼格文艺片,较资深的文艺青年的高逼格文艺范儿是从10块一张的DVD里养成的——当然可以责怪是国内的审查制度、进口配额制度使得很难正常看到大量能够滋养身心的海外文艺片,但需要文艺青年滋养国产文艺片的时候,他们却去旅游了?
很多人不止一次地呼吁建立艺术院线,北京东直门的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就是中国第一家艺术影院,于2009年12月开业——然后,五年了,它还没有第二家。
文艺青年为什么难以拯救他们爱的文艺片?曲高和寡,去影院看电影既是娱乐活动又是社交活动,结伴同行占了大多数。要找到能够志同道合——有高逼格同时甘愿枯坐三小时的小伙伴是很难找的,而找不到同伴一个人去电影院会相当尴尬,于是,还是等到能在网络上看吧,到时候再来一次影评狂欢,顺便再痛骂市场无情。可能有人会拿韩寒的文艺片《后会无期》来做反例——但中国有几个韩寒,在线上线下拥有这么广泛的关注者、甚至“脑残粉”?
《黄金时代》的意外遇冷令人唏嘘,衷心希望该片能够在金马奖折桂,如果能在奥斯卡有提名就更是锦上添花了,但最要紧的是能够在台湾、韩国、日本等市场有版权交易的收益,不知道是否能够挽回一定的损失——为什么不能等到有奖后再登陆影院呢,《白日焰火》能够收获1亿票房首功在于折桂金熊。但问题是:很多看完此片后的观众(中间不乏文艺中青年),对该片的叙事结构、编导用意,也表达了不解与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