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了两次温之后,北京今年的夏天基本就在一场雾霾里结束了。然后开始挂风,吹散了人人头顶上的3斤土,尽管天空一片豁然开朗,但是所有人也都感觉到,今年的天就这么凉下来了。
这个10月份,尽管比生活中水深火热中的美帝人民晚了好几个月,我们最后还是得以在院线看到了一部叫《银河护卫队》电影。有人说这电影是今年院线引进片里最重头的一部,但是却叫某个翻译大妈的字幕彻底整毁了,词不达意错误百出主观臆断笑点全无。这点我倒是同意,毕竟从这位大妈一开始翻译《环太平洋》的天马流星拳的时候她就已经把自己的缺点暴露无余了。
不过至少我觉得还好,毕竟菜单上的说明再蹩脚,不影响菜本身好吃。
今天咱们不提这种令人扫兴的东西。
说这片子重头是因为这片子是漫威的(下文简称M社),而且是继复联这种在电影领域再现一个“大事件”、并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之后,M社的又一个大动作。
你问“大事件”是什么?“大事件”其实就是“一件大事”。
真的,这不是废话。
像M社和他的死对头DC,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蓝蓝路和开封菜。他们手里都各自握着各种花里胡哨的产品,就像你有装满鸡的全家桶,我有一大堆汉堡供你自己打包一样。超级英雄漫画也是这样的东西,M社和DC手里都有各自的人物形象和相应的故事,每个超级英雄都守卫着一座城市,当然,也经常保护全世界。看的多了,有人就要奇怪了,这么多超级英雄整天飞来飞去的,他们不见面么?M社建立于1939年,至今公司旗下有5000多个超级英雄漫画人物,这些人物怎么着也得碰个面。你就可以简单地把大事件理解为让这些故事线相对独立的超级英雄们有条件聚集在一起的一件大事。近年来在漫画里比较有名的大事件,像M社的《M氏家族》、《围城》、《绿巨人世界大战》、《黑暗王朝》,DC的《无限危机》、《至黑之夜》、《闪点》等等。复联的电影就是针对之前的一大堆超级英雄电影所做的一个大事件。
还有前两天M社官方刚刚放出话来,准备提上下一步电影计划的《内战》,也同样是个经典漫画大事件。(问题是这是蜘蛛侠吗?怎么这么肥了?)
嗯,看起来M社真挺有野心的,不是吗?不过这些和《银河护卫队》有什么关系呢?除了一直坐在椅子上没起来的幕后大佬灭霸和几个角落里的彩蛋之外,这片子和M社电影领域的主宇宙故事似乎关系并不大。
《银河护卫队》不过就是在下一部什么英雄电影上映之前填补空白档期的吧?
确实。不过也远远不是添补空白那么简单。《银河护卫队》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但是却是一桶精装浇汁的热乎上等爆米花,M社要的不只是要观众在他干下一步之前别忘了自己,更是要让观众牢牢把自己的好记在心上。
复联之后,M社进军电影领域的第一阶段战略可谓顺利完成了,次元墙顺利倒了,超级英雄再也不是那种脱离不了不上台面的影子的题材了(快去给诺兰老爷跪拜上香)。
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超级英雄电影哪家强?M社下一步怎么走?店子开好了,下一步的分店怎么开起来?
如何才能让观众继续大喊“漫威大法好”?
从“钢蛋侠”到复联,我们能看到M社引用了非常商业化且时下流行的编剧架构,保证了故事在动作、人物演变和叙事节奏上风格统一有序,有严肃情节也有幽默笑点,将整个复联系列的电影打造成统一的漫威产品,保证你看的时候不会像看了一部昆汀之后又看了一部大卫芬奇。而且这也通过票房得到了证明,M社也铁了心将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作为自己电影的制作模式,建立了一条典型的符合好莱坞商业化制作标准的工业链。甚至因此《蚁人》在已经定档2015年11月的时候,M社也会毅然做出换导演的决定。话说换下去的可是血与冰激凌三部曲(《僵尸肖恩》《热血警探》《世界尽头》)的导演、英伦大逗比埃德加·赖特啊。
如此铁了心要把自己的宏图大业继续下去,M社必须祭出法宝。也就是自己的一整套电影制作模式。M社必须保证,在自己这个模式的监督和把控之下生产出来的电影产品,都是能有效取悦观众的。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管这电影谁来导演,谁来演,质量和票房回馈都能得到保证。这一来避免了因为导演自己的风格而钳制整体系列影片的风格,而且也保证了不会因为演员身价随影片水涨船高,导致公司的制作陷入被动。比如小萝卜头这样。
《银河护卫队》就是这样一部片子,是M社实验自己制作模式是否成功和完善的一步棋,同时通过这样一部看起来是旁支内容的作品坐实之前自己积累下来的口碑,让观众体会到,M社的故事扩张到宇宙这个大舞台,换一波其他角色,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嘛。
《银河护卫队》在北美票房显然证明了M社这一战略的成功,这也是商业上的成功,开拓了接下来的大好局面。“漫威大法好!”“漫威出品,看看看!”今后必然会有不少人对M社的产品充满信赖了。
《银河护卫队》并没有定位在高大上的基调上,相反是一部大量使用喜剧效果和动作戏,表现小人物成长、拯救银河系故事的影片。听起来其实很熟悉不是么?嗯,这其实和功夫熊猫听起来有什么区别呢?10多年前成龙拍的不也是这样的喜剧+动作的片子么,只不过没上宇宙打架就是了。M社为此片选择了一个成熟的商业喜剧片路子,这样的片子即便得不到好评,也不会亏,自己的心血不会打水漂,而且也没呕那么多心沥那么多血。M社的模式给你保证,就像麦当劳保证你能炸出的薯条味道是一样的,你不用担心,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然后接手这部片子的制作者就可以在这个提供好的基础上创新起来,玩起花样。高明的段子和台词,复古风格和太空冒险风格杂糅,鲜活的人物设定,水准在平均线之上的前期背景设定和视觉特效,节奏紧凑的叙事和剪辑,M社就这样造就了今年这样一部年度大逗比级别的片子。
不相信么?那么不如看看本片导演詹姆斯·古恩是谁。
凭借让狼叔脖子上长蛋蛋、让一只卡通猫搞基的、扯淡力爆棚的《电影43》,他一举摘下2014年金酸梅最差导演和最差编剧。除此之外他还导演过一部B级气息浓郁的恐怖片《撕裂人Slither》,以及同样很B级且宅气十足的《超级英雄 Super》(我爱死艾伦佩吉了,而且她还被爆了头)。我们当然不是在质疑一个导演的成功,只是说,导演的风格是不可能变得这么彻底这么快的。盖里奇这么多年了,都快把自己玩进去了。《银护》里我们依然能从无数的老歌、漫画梗、老电影梗和粗口俚语里看到詹姆斯·古恩的B级和宅男品味(哪个超级英雄都特么成为宇宙大盗了还听磁带随身听啊)。但是整体节奏和风格是变不了的。再说了,导演自己也不会主动地去改的——哪个创作者会呢?
小人物喜剧+还算有点影响力的B级片导演,听起来就是个有可能被这次试验牺牲掉的组合。这听起来也很像电影情节,大公司给了小人物一个可以表演的大舞台,给你提供灯光舞美,你只需要献上自己拿手的东西。故事的结局是詹姆斯·古恩做到了,而M社的试验也随之成功了。
说实话,要不是字幕的问题,要是能找点知道怎么翻译的汉化组的人来,很多需要考据、解释或做转译处理的梗得到了有效处理,那么这部片子在国内院系所呈现的喜剧效果和代入感将比现在翻上几番。
M社祭出了自己的年度大逗比,这部喜剧棋走得相当漂亮,试水成功。成功带来诸多好处,比如刺激产业发展,给更多后期特效公司带来了制作订单,等等。
不管怎么样,接下来几年会有不少片子看了。而且如果都是这个水平的,似乎没什么不好——即便可能都是很商业的那种吧。
但不用担心,一者M社从目前来看,应该不会傻到不思进取地照搬成功模式糊弄观众,二来,我们不是还有DC呢吗?想高冷,刷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