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国内电影票房达23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而截至10月15日,进口片票房约94亿元,这意味着上半年败给进口片后,国产片重夺市场主动权。
然而,除了2013年,2010年以来国内电影市场的影片冠军都被进口片夺得,且单片的票房占比均达10%,2010年 《阿凡达》的票房占比高达24%。
“进口片配额增至34部,对国产电影形成了较大冲击。”影评人赵珂嘉表示,事实上不少进口片都未能与境外市场同步上映,一旦同步上映,国产电影受到的压力会更大。
乐正传媒研发总监彭侃则认为,之所以有国产片保护月、一些进口片迟滞公映,原因之一就是国产影片还未能实现工业化和规模化,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经受不起进口片的“狂轰滥炸”。
“从企业角度看,一是很多电影创作多数由个人或小团体发起;二是国内影视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三是很多企业自身意识保守,专业审美缺乏,对电影生产没有概念。”影评人梁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国内影视企业最根本的问题是缺少专业性和规范性。
赵珂嘉则补充道,目前国内电影有一个怪现象是“叫座不叫好”,比如《小时代》系列电影,这是因为叙事、人物和主题立意等故事层面太过简单,价值导向迥异于人,摄影、服装、特效等技术层面相对低级,这与影视巨头过度依赖粉丝经济,重营销而不重内容生产有关。
而受访的上述人士都坦言,未来进口片配额只会增加,也不排除五到十年之间彻底放开的可能。
“现在是国产电影追赶进口片的黄金时期,因为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受众的观影需求正在释放,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一旦小城镇的观影人群成熟起来,依靠粉丝经济支撑的国产电影将很难觅到市场,若届时进口片大量涌入,国产电影可能遭遇更大冲击。”彭侃等业内人士称。
北京世纪嘉晓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经济顾问齐卿则直言,影视巨头进入资本市场的初衷,应该是利用资本优势为投拍更多的影视剧服务,进行全产业链布局也未为不可,但要注意选取时机和量力而行,在电影生产还未能规模化和工业化的前提下,斥巨资进行上下游并购投资可能是“本末倒置”,虽然获取的投资收益可以使得股东受益,但可能失去国产电影奋起直追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