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电影行业有也有些年头了,资历尚不敢谈,但也在目睹着中国电影市场从一个孩子的样子不断成长。经历了许多,也改变了不少。
当这些变化“突然”的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看到了多少,发现了几分,对于这样的变化,又做了多少的准备?
电影消费正在成为社交行为
还记得你第一次进电影院是在什么情形下吗?是工厂职工大院组织包场,还是六一节学校师生集体观影?进入商业电影时代,电影已然成为了一种商品,被写在了娱乐消费的账本上。而随着与电影有关的一切也在不可阻挡地互联网化,最准确的定位,也许是它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交行为。
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群中70%为青年人,他们或是男女恋人约会,或是死党闺蜜结伴。哪怕只是放映一场动画片,也会被小朋友们拿到学校、幼儿园去与伙伴交流分享。这些都是一种社交。而单一的为看一场电影,独自买票进厅的群体已经变得很少。见过一些公益影片的社会X交流包场吧?听说过影院影厅求婚吗?还有亲子审片会,答谢客户观影活动等等,就像是中国的饮食文化,茶文化,观看一部时下热映的影片,在中国也渐渐成为了一种社交文化。
去分析下电影《小时代》的受众人群,没有多少人是单独行动购买影票的;再看看《老男孩》,那首传唱流行的“小苹果”是怎样影响数亿群体,即使不去看电影,电影元素与广场舞社交文化的结合也毫无违和感。例子不必多举,单一的电影购票,已经是极少部分人的举动,与社交相通,电影已经不单单是娱乐消费,购买商品那么简单的行为了。
知道团购网站吗?使用票务APP吗?纵使抛开这样的电影市场新宠不提,绝大部分社交软件已经把电影作为了一项核心内容。你可以看到百度地图、大众点评、微信等绝大多数新媒体平台都会有电影的身影。
这样的趋势导向,我们所能应对吸纳的,就是根据这样的“社交性”,来重新梳理电影产业,尤其是宣发行业的思路。
说到新媒体媒介渠道,下面来看另一种电影市场变化的现象。
媒介渠道直接进入互联网时代
在中国,互联网占据了用户33%的时间,其次才是电视、移动媒体、纸媒和电台。在上述75%的年轻观众当中,接收到电影信息的渠道来源又有70%是产生在网络互联网平台。
有这样的一组数据,中国手机用户群体,每人每天观看手机的次数平均在150次左右。除去睡觉时间,每小时看9次,也就是说每6分钟左右就会点开自己的手机,左右拨弄一番。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概念?就拿这150次的频率来看,我们可能需要更多了解到这部分人在手机上关注着什么,如果能够在这当中占据一席之地,电影渠道宣传效果就会远大于在影院阵地的展架立牌、公交广告或是传统媒体上的一篇新闻。这个时代,如果当观众走进影院才接触到影片的信息,那样的电影宣发一定是不成功的。
通过互联网,已经可以很清晰的了解档期电影的排片、票价、甚至更多的影片信息。也许未来的电影院,售票的窗口已经少之又少,观众不用从影院实体阵地去购票,不用通过终端的阵地宣传去了解影片。手机、平板等端口一定是他们的最佳密友。
而且对于电影来说,买票也只是第一步,购买行为的终点并不是向网购一样,下单收货点评那么简单,完成观影走出影厅的那一刻才是完整的消费过程。所以,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电影产业须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就需要所有行业的朋友们去思考和探索了。
广告商务——下一个增长点
把电影和电影票变成广告和促销的载体,由广告商赞助电影和补贴票价,有可能把原有的观众群体再扩大几倍。
这种可能的出现首先要感谢在线售票网站。它们近年来异军突起,市场占比逐渐增大,到了50%甚至是80%市场以后,电影票便脱离地域限制,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商品。不少片方貌似已经看出了这样的趋势和动力的优势,已经逐渐在尝试着走这条道路。影片还未上映,在全国的预售量已经通过在线售票达到了相当可观的数值,再加上提前的电映活动,影片在上映当天卖出第一张电影票的时候,票房已经可以达到过千万或是几千万上亿的收入。这样的甜头,哪个片商不想多来几口?
这样的变化也一下子让它身上承载着更多的东西。电影有流行元素,有话题性,有新鲜度,因此品牌促销给自己的客户送电影票,既让客户得到了实惠还能引发客户传播。一举两得!电子商务社交已经悄悄的形成。
电子票是最适合跟品牌搭载促销的,拿它来作为奖品或者礼品来促销,不需要物流、仓储,在几十块钱到一百块钱这个价位区间,能和电子票相媲美的也只有优惠券、手机充值卡和游戏点卡了。这样的搭载,可能比送出几台iphone6来的面儿更广,来的更快。与客户沟通,同样的预算输出,完成两场电影的包场回馈与送出一台手机哪种更讨好呢?
其实,聊这么一个话题,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电影走到今天,确实像一个身心急速成长的少年,时刻都会接触新生事物和新鲜元素,不断的产生变化。如今的电影消费成长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社交多样化的局面与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孕育形成,而作为陪伴中国电影成长的几代电影工作者或是电影观众,也必然会与这样的变化相辅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