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超体》导演吕克贝松:“我不是商人,我是艺术家”

吕克·贝松诞生在世界艺术中心,却饱受本国电影界的争议。他的从影生涯一面是艺术,一面是票房。新作《超体》探讨了人类进化的终极方向,但似乎是一部披着好莱坞科幻大片外衣的法国非主流电影。

吕克·贝松

吕克贝松说:“电影不能挽救任何人的生命,它不是什么济世良药,只是一片阿司匹林!”但即使是一部商业片,吕克· 贝松也能拍得让人如此难以忘怀!

吕克·贝松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一个法国电影界教父式的人物,一个念念不忘到处宣扬要全世界抵抗好莱坞的人,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的作品、他的言论总是会备受瞩目。近日,吕克·贝松携新作《超体》在洛杉矶和北京分别接受了时光网记者的专访,分享了这部由斯嘉丽·约翰逊、摩根·弗里曼、崔岷植主演电影拍摄幕后的故事以及《超体》题材对他本人的挑战。他认为这部影片最难得的是去挖掘人类下一阶段的未知领域——人类潜能达到100%之后是什么呢?试图用科幻动作形式来演绎灵性中的“空无”概念。目前,这部4000万美元摄制成本的影片在全球已取得了4.15亿美元的总票房,其中北美票房为1.26亿美元,在中国台北曾取得3个周票房冠军。       

近些年来,有人说吕克·贝松是“烂片之王”,但是这位大师级的导演在三十岁出头时就拍出了旷世之作《这个杀手不太冷》——所以,如果你的天才在年少时未被人察觉,那一定是你真的不够聪明,而吕克·贝松一定是个天才。这位有名望的导演曾誓言,他一辈子只拍十部电影,当初他这么说的时候,全世界的影迷都在伤心!难道再也看不到他的作品了么?但《第五元素》《玩命快递》《巴黎谍影》《飓风营救》等片的诞生,这一切只是大师当初的玩笑!吕克·贝松的特点在于多变,动作、科幻、谍战,似乎主流的类型片他都玩得转,连《昂山素季》这样的传记片也不在话下,吕克贝松把缅甸拍得太美了!在编剧方面,吕克贝松同样惊艳,细数起来,编剧作品的数量甚至超过执导的影片,其中就有复仇主题动作影片《致命黑兰》和保罗·沃克遗作《暴力街区》。     

在他的影片中,有法国电影的细节魅力,有独特的法国式幽默,他的动作片被称为“玩命速递”般的跑酷模式。1994年,一句“里昂,我想我爱上了你”,展现大叔和萝莉爱情的《这个杀手不太冷》让观众彻底认识了这位法国导演,有人甚至认为吕克·贝松就是法国电影的全部,但这部电影却是彻头彻尾的好莱坞影片。虽然吕克贝松经常炮轰好莱坞“是好莱坞在模仿我!别去好莱坞!好莱坞毁了她们!”,但他却是一位好莱坞式的法国导演,很多时候是一位商业大于艺术的导演。       

而从那时开始,如果说贝松正是一步步走向好莱坞,并以自己个人风格的大片向好莱坞宣战的话,那么1997年的这部《第五元素》也可以说是贝松与好莱坞的一个媾和成果。不仅影片模式已经完全好莱坞化了,而且故事发生场景也是在纽约,拯救人类和地球的也是好莱坞明星布鲁斯·威利斯。除了关于未来的某些独特的想象力可以看出贝松的个人痕迹之外,影片完全可以归到好莱坞生产的一大堆科幻片队伍里去了。       

尽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法国导演吕克·贝松就已经逆袭好莱坞成功,并且创造出《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但是从产业领域而言,吕克·贝松更成功之处,还是把好莱坞商业电影,尤其是小成本、B级商业片的概念带到了法国,由他创立的欧罗巴影业,所拍摄的《的士速递》、《玩命快递》等系列电影都是以全欧洲班底制作出来,并且改变了法国电影市场的优秀影片。      

吕克·贝松通常以自己的产业模式逆袭好莱坞,翻拍自2004年吕克·贝松编剧的同名作品《暴力街区》,将标准吕克·贝松式的小成本B级动作片与好莱坞黑人黑帮电影的韵律相结合,分别来自三个不同领域的主演,跑酷天王大卫·贝尔、已故动作明星保罗·沃克与说唱巨星RZA碰撞出非常不一样的火花。 

25年来,吕克·贝松一直致力于女性动作电影的尝试,20年前,1994年,他通过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让全世界认识了娜塔莉·波特曼,从《尼基塔》到《第五元素》到《天使A》再到《致命黑兰》,女主角从怯懦走向强大一直都是吕克·贝松最喜欢的主题,《超体》也不例外。    

这部新作讲述的是好莱坞影星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一个普通女孩意外获得强大超能力的故事。在《超体》里,吕克·贝松似乎想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当拥有强大能力时,我们要如何做?”而不仅仅是一部动作片,这位商业和艺术兼具的导演想做有哲学寓意的动作片。  

《超体》

    

吕克·贝松早期两部电影的女主角都非常有特点。一部是《尼基塔》,女主角尼基塔被法国秘密警察改造成为一个秘密杀手,为国家工作。尼基塔以新的身份重新进入社会,并有了新的爱人和生活;另一部就是《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有着娇小身躯、只有11岁的马蒂达。     

而吕克·贝松在电影中希望完成的使命就是让小女孩们掌握技能后,变得强大,然后成为自己的“救世主”。在其编剧的《致命黑兰》中,女主角如出一辙,从怯懦走向无比强大。       

《第五元素》、《圣女贞德》两部影片让吕克·贝松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这种模式——塑造更加有看点的女主角。这些经验和特质,虽然让好莱坞对这个法国人倍加青睐,但是在他的著名系列电影《玩命快递》和《飓风营救》中,女主角依然只能当做陪衬,他也无法改变被男人统治好莱坞的传统,但是吕克·贝松影片特有的东西还是保留下来了。不得不提的是,《尼基塔》和《第五元素》的女主角日后都成为了吕克·贝松的爱人。       

9年前,吕克·贝松构思了《超体》这个故事,影片故事发生在中国台北,讲述了一个年轻女人被迫变成毒贩然后这种毒品倾入她自己身体系统的故事。这种毒品却并不会让人萎靡丧命,反而给了她超于常人的力量,包括心灵感应,疼痛和不适的化解消失及瞬间吸收知识等技能,成为一名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吕克·贝松试图在90分钟内让观众感知到一种不在人类范畴之内却又处在其中的,充满好奇的理论。  

言谈之间,吕克·贝松总能让你感受到他对钟爱事物的无比热情与自信笃定。说到兴起时,贝松会有很多肢体动作,也会不时的开起玩笑。在这位幽默随性的法国大师眼中,电影是件和商业无关的艺术品。能倾听内心所想、用积累的素材任意创作,是他作为艺术家的幸运与责任。

记者:从十七年前的《第五元素》,到如今的《超体》。回归科幻题材的感觉如何?

吕克贝松: 《超体》是一部和《第五元素》截然不同的作品。《超体》的故事发生在当下,剧情是积累推进的发展,不是纯粹的科幻片。而《第五元素》则发生在两千多年以后的未来世界,是很不一样的科幻类型。   记者:《超体》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

吕克·贝松工作照

吕克贝松: 我在晚宴上偶然认识了坐我旁边的一位女士,一开始我还以为她是个女演员呢。聊天中我了解到她是法国神经学界鼎鼎有名的教授。当时我们谈了很久与脑科学有关的话题,这勾起了我的兴趣。后来我去请教了几位脑科学教授,他们告诉我人类对自己大脑依然所知甚少,太多未知之谜还没解开。对我来说这当然是好事,因为有很多料可以写了。     

片中部分元素师真实的,我利用这些真实的基础构建了一个虚幻的故事,毕竟这是部电影嘛。一旦能把真实和虚幻融合好,那看上去的可信度就很高了。这就是我热爱创作这些电影的原因。  

记者:拍摄《超体》的时候,你有特别喜欢的镜头么?

吕克贝松:在巴黎我们拍摄了一场追车戏,拍的时候挺枯燥的,但是从观赏的角度来说挺爽的。还有一场戏的感觉和追车恰恰相反,就是斯嘉丽给妈妈打电话的那场。那是只有一个长镜头,拍摄的时候节奏非常的紧凑,气氛也很微妙,因为我和斯嘉丽的距离是那样的近,能完全感受到那一刻她正经历着剧烈的情感波动。    

记者:为什么觉得斯嘉丽·约翰逊最适合演露西?在她身上有哪些适合扮演露西的元素?

吕克贝松: 她当然不是唯一一位能演好露西的女演员。还有好几位演员也都有能力来演露西。但时机很重要,我是说她需要对这部电影和我一样的投入,她对影片的理解也得契合我的思路。有的演员可能更注重我给她开出的片酬而不是电影本身。约她戏的时候,斯嘉丽已经完全准备好投入这部电影,她也证明了自己有实力演好任何角色。我俩见面的时候也一拍即合,这种感觉很棒,当时就决定合作。     

有时候我会遇见一些不错的演员,我很尊重他们,可就是没那么合拍,所以找对感觉是最关键的。因为电影里,她就是我的代言人。    

记者:女性角色主打的科幻片还是很少的。你在制作这类影片的时候会觉得棘手吗?

吕克贝松:其实《超体》的题材也能找个男人来演,但整个故事就会显得无聊多了。我希望影片开始的时候,主角处在最简单最无助的状态。她太瘦弱了毫无反击之力,一句中文也不会说,特别迷茫。所以我给演员定位的时候自然倾向于不太像科幻英雄的那类。如果我找了个男演员,这种初始设定就很难成立了。  

记者:所以科幻电影启用女性主角的优势就在这里咯?未来会出现更多这样的影片么?

吕克贝松:我其实不在意这是不是一种优势,不会去研究商业或者市场看什么故事更受欢迎。我是个艺术家,如果故事的感觉对路,我就会想拍它。

至于以后,我觉得观众也不会知道两年之后自己想看什么。身为艺术家,你只需要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就可以了。观众要是喜欢你的作品,就会让你觉得像个国王;如果观众提不起兴趣,也会把你的作品丢到一边。其实这些都没啥问题,自然规律而已。那些觉得自己了解未来什么片会火的人让我发笑。在电影完工之前你都不需要考虑营销的问题,那个时候电影只是一件艺术品。        

有很多画家在创作的时候也不知道作品能在当时获得认可,有的时候时机不对。等过了几百年,也许他的作品就成了博物馆中的经典。    

记者:《超体》的反派是韩国影星崔岷植扮演的,而故事开始的时候,主人公也身处台湾。为什么会有这样贴近亚洲的设定?

吕克贝松:我就想把女主角放到和她自身最不熟悉,最无助陌生的环境里,就像把鱼儿带出水面一样。如果故事发生在纽约或者华盛顿,那影片的冲击感就不会这么强烈了。所以我在最初设定框架的时候就知道要把露西带到亚洲去。     

我跟崔岷植认识好几年了,我很欣赏他。他能把坏蛋演得很好,不过现实生活中却是个特别善良的人。  

记者:崔岷植之前从来没有涉足过好莱坞电影。是什么让你找来他加盟《超体》?

吕克贝松: 跟斯嘉丽一样,崔岷植和我一见如故。他看过我的所有作品,我俩在都很高兴能结识对方。虽然我们不会说同一种语言,可沟通却没什么障碍。我会用上特别多的肢体语言去表达。他是个很风趣的人。我们在餐厅见面没多久就开始相互开玩笑,说各种笑话,那顿饭吃的棒极了。和他共事是很幸福的事,他完全就是个天才。    

记者:过去几年,你拍过不少非常成功的大制作。有考虑过换个口味,在未来接手一些独立电影么?

吕克贝松:我很幸运,可以自己决定去拍什么片。我是自由的,也会一直去拍自己乐意拍的电影。也许我会去拍一部完全没人看的法语黑白片也说不定。拍摄不同的影片能让我学到新的东西,这就很好。要是让我一直重复去拍那一种类型,我会枯竭的,那样就太可怜了。我对事业的规划也是建立在可以到处学习的基础之上,从《天使A》到《昂山素季》,从《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到《别惹我》,每一部都是如此不同。每部电影都为我的调色板增加了一种色彩,当我在画板上绘出《超体》的时候,我就有了丰富的选择空间。  

吕克·贝松在片场

 

记者:中国观众很喜欢你的作品,听说你近期有参与开发一部中法合作的影片(《勇士之门》)。能和我们聊聊这次合作吗?

吕克贝松:合作这种事一般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出于纯粹的商业动机,但我们就不是这样。我原本没有与中国这方面合作的计划,可是后来接触到基美影业之后,彼此都很欣赏,就希望能在一起做点什么。     

亚洲的电影一直都很强大,这里有很多好演员、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电影创作者。亚洲电影,特别是中国电影非常让我兴奋。就好像一个足球运动员,他一定渴望为巴塞罗那俱乐部效力,或者去米兰、去英格兰为利物浦或者曼联这样的球队踢球。他肯定不想在自己家乡的小俱乐部里踢一辈子。我在拍电影的时候也有同样的心态。美国电影很棒,他们有太多优秀的电影人,但是亚洲和欧洲能酝酿出特别好的题材和故事。    

记者:《超体》有着非常强大的主演阵容,其中就包括摩根·弗里曼,能和我们说说与他共事的感觉吗?

吕克贝松:我俩好多年前拍《狼犬丹尼》时就认识了,此后一直在寻找合作机会。创作《超体》剧本那会,摩根就是我心里演教授的最佳人选。当我打电话跟他说了故事的大概之后,摩根立马就答应加盟,那时候他连剧本都没看。后来我才知道,摩根与好些研究脑科手术的机构有合作,他对《超体》构建的世界早就很了解了。《超体》对摩根而言最大的兴趣点既不是我,也不是斯嘉丽,而是电影思考的问题。  

记者:《超体》对观影者来说是场很刺激的体验。你会回头再看自己拍好的电影吗?

吕克贝松:我从来不看自己的新片。我要是坐在影院里肯定总想,这个镜头可以再怎么修改,那个画面红色太多了点。我会隔上几年,等自己的电影沉淀够了再回头,就可以重新发现它。    

记者:你很早以前也接受采访时,就提到想拍《超体》这样的题材,为什么会想到用动作片的形式去诠释超出人类理解范围意外的未来?  

吕克贝松:的确如此,我很早就在筹备这样的题材,我希望在电影中能够呈现动作之外的的元素,有科学的东西,也有哲学的思考。  

记者:那你最初的想法有多少可行呢?你是怎么去论证的呢?  

吕克贝松:一部好的电影,最好是一半真实,一半虚构,当你把它融合在一起时,由能显得特别真实。因此,我首先是向巴黎一位科学家取经,我们朝夕相处了几个月。因此电影里的那些理论都是现实中存在的。比如一个常见的理论说,正常人的脑细胞约140亿~150亿个,但只不足10%被开发利用。电影中女主因故一次性吸收了大量CHP4,其实这个情节现实中也发生过,就是药名不一样。因为我担心有些青少年去模仿。  

记者:为什么决定让斯嘉丽·约翰逊出演女主角?  

吕克贝松:我构思电影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女主角,她应该是能驾驭的住那种复杂情节的演员。在影片中,她必须去发挥一些东西,她要改变自己的嗓音、说话的方式、走路的方式。我曾经事先见过几位演员,其实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我和斯嘉丽谈得非常好,我们都对彼此有信心,她也很喜欢这个类型和这个剧本。说起来非常简单,她选择了我,我选择了她!    

记者:为什么决定把影片的背景设定在台北?  

吕克贝松:首先,斯嘉丽·约翰逊出演的角色是一位非常正常、普通的女孩。我的设定是一种不期而遇,也就是她必须在一个陌生、困难的环境下,她语言不通、很难寻求帮助、很难找到美国驻当地的大使馆,因此这个地方不能是美国或者欧洲,因此我们选择去了亚洲。第二个原因就是崔岷植,我希望能与他合作。他是我见过的最棒的“反派”,而且我的确喜欢台北的氛围。   记者:之前,您的“跑酷”和“动作”模式都是教科书式的电影桥段。那么,对于您来说,想到《超体》这个创意,到底有多难?  

吕克贝松:对于一个电影人如果总是用熟悉的方式去拍那些自己熟悉的题材,相信他自己也会厌烦的。今年,北美暑期档票房有所下降,原因就是充斥着同质的题材和续集,即使它再是一部好电影,观众也是希望看新颖的玩意儿。可能有人会觉得《超体》不那么完美,但我是想拍点新鲜的东西给大家。

记者:《这个杀手不太冷》从上映到现在已经有20年了,《第五元素》也有十几年了,这些影片对我影响也很深,你怎么看这些过去的作品?  

吕克贝松:其实看电影关乎年龄。当我16岁时,第一次看《飞越疯人院》,就被影片震惊了,之所以震惊,是因为我那时只有16岁。而现在很难再有一部影片让我触动。15-25岁,这个年龄,总是会被很多好电影而触动!  

记者:《这个杀手不太冷》如此受欢迎甚至成为一个文化现象,你之前预料到了吗?现在创作《超体》的你和之前那个你一样强大吗?  

吕克贝松:《这个杀手不太冷》被很多人成为经典,但我总不能自己夸耀自己吧!因为作为一个导演,你得准备着时刻面临质疑,你也不能总拿过去那点事说事,你得往前看,而这些质疑是好事,让你更加强大和精准!有时想,《这个杀手不太冷》过去太久是不是太老土了,但其实当每部电影完成的时候,我都不会后悔!我爱我之前拍摄的每一部电影,包括《这个杀手不太冷》。我日后也不会去否定自己。至于“强大”的问题,你可以想想,每个人20岁和60岁认知肯定是不一样的,拍出的东西当然也不同。  

拍摄《这个杀手不太冷》当年还有个小插曲,其实我当时挺担心的,娜塔莉·波特曼当时只有11岁,有一天拍摄时,她跟我说我不想拍了。她那时是个11岁的孩子,拍摄对她来说非常枯燥。    

记者: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之后,你在好莱坞发展了5、6年,然后又回到法国,进行自己的事业,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还是你一直都让自己的事业顺其自然?  

吕克贝松:我一直以来的状态是做我想做的电影,而好莱坞做的是他们想做的电影,他们希望我也能做他们的电影。我并不是说好莱坞电影不好,但我是个艺术家,我来自法国,那肯定没有美国人拍美国电影做得好。其实这些年来,我和好莱坞片场都在合作,我和环球、索尼合作了《第五元素》和《圣女贞德》,非常愉快。遇到好的机会我们还会合作。相对来说,我还是喜欢拍摄《碧海情深》、《尼基塔》时的自己。    

记者:您为什么喜欢或者善于塑造电影中的女性角色?  

吕克贝松:如果我们现在拿出来数数的话,其实没那么悬殊。我仅仅是给了女性角色发挥的空间或者可能性。但不能否认的是,我的电影中的女主角都更有意思,因为她们都比男主角复杂、敏感一些。在《超体》中,崔岷植也很不错啊!而且女性角色本身也具备比男主角多的悬念。

记者:做制片人和做导演有什么不同?  

吕克贝松:制片人像是在做教练,而导演其实是个球员。  

记者:你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有什么看法?  

吕克贝松:它们非常强大,而且一年比一年厉害,充满机遇和创意。我看他们电影里的服装、道具、灯光、摄影都特别棒。但是,我不会刻意迎合中国市场。    

记者:有没有什么你意识或潜意识中思考的问题,表现在你的电影里?  

吕克贝松:在《超体》里,我真正想呈现的东西已经在那了!坏人、反派总想获得金钱,他们想去征服整个世界,但电影里善良的人总是获得终极能量。而我想表达的是人类到达知识巅峰时,却不知道如何再进行下一步,不知道去征服什么,那么他们该怎么做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也是哲学的思考,而哲学的问题是我想去表达的。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