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辉煌的历史,一面是有着重大机遇的当下,上海电影已经对本土电影产业布局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10月27日,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将在上海召开。“无论从公司的角度,还是一个电影从业者的角度,这都是非常好的消息。”基美影业董事长高敬东告诉澎湃新闻。
市民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内参观。 寇聪 澎湃资料
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将于10月27日召开。此次会议是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的新背景下,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三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上海电影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完善现代上海电影工业体系的一次重要会议。据悉,此次会议上将推出《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
立足辉煌历史,把握当下机遇
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吴贻弓说,当下的上海电影博物馆中,他最喜欢的板块是那面由5000多人的头像组成的上海电影历史的光辉照片墙。“电影从来不是个人的艺术,但当这些人留下的痕迹累积在一起,留下来穿越了时间,我们看到的才是一段叫做‘上海电影’的历史,站在那面墙前面,我觉得欣慰和敬畏。”
1896年8月11日,一位法国游客在上海徐园的茶楼“又一村”放映了一部短片,这是电影第一次在中国放映。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上海引领了中国电影世界的几度“黄金时代”,上海电影甚至一度被看作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史的见证和缩影。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垄断了全国影业,自成立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家电影制作公司亚细亚影业后,各大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第一部故事长片《难夫难妻》、第一首电影插曲《寻兄词》、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国际获奖影片《渔光曲》、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等一系列中国电影史上的“头筹”都是由上海拔得。阮玲玉、胡蝶、周璇等老上海电影明星的绝代风华至今仍被影迷们津津乐道。
作为中西文化交融之地,上海的译制片厂曾将大量经典引入国人视野,《简·爱》、《安娜·卡列尼娜》、《悲惨世界》、《望乡》等优秀译制片开创了一派独树一帜的声音艺术表演门类。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闹天宫》、《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动画片陪伴了一代代孩子的成长。作为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的《大闹天宫》两年前又被重新制作成3D版本,至今仍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中长线放映。
细数推动中国电影不断发展,类型不断完善,艺术不断提升的导演们,上海也曾占据半壁江山。从张石川、郑君里、蔡楚生到费穆、谢晋、吴贻弓,曾经老旧昏黄影调中散发出个性张扬的才智芬芳,亦是上海电影最动人的地方。
不过,近年来,上海电影的“没落”有目共睹,尤其与曾经的辉煌相比更显得令人惋惜,北京则逐渐发展为中国电影的中心。而近年来电影产业的发展给中国电影的格局带来重新洗牌的机遇,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好莱坞梦工厂的“安营扎寨”,温哥华电影学院落户闸北,种种迹象也令上海的电影从业者从更大的格局思考上海电影的未来。“当下正是上海电影重振昔日辉煌的最好时机。”今年温哥华电影学院成立时,副院长刘海波曾对记者这样说道。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精神,推动上海电影繁荣发展,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将于10月27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会议将从上海电影人的历史担当入手,把握当下时局与时机,与上海电影工作者共同商议探讨关于如何构建完善现代电影产业链,提升上海电影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的各方面实际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上海电影迎来快速发展阶段。电影机构数量显著增长。2011年上海积极培育各类电影制作主体,形成了电影产业多元竞争格局。上影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培育了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国有电影支柱企业。利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开放平台,开展与国际一流电影制作主体的合作,吸收海外先进的电影观念、制作技术和市场开发经验。到今年上半年,上海已经聚集包括银润传媒、新文化、中影(上海)国际文化等一批本土民营企业,并吸引中影集团、北京光线传媒、派格太合等企业来上海开展业务。
自上海2011年颁布《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来,在过去的三年里,上海的电影市场持续稳步发展,也为上海电影产业的全局布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13年上海电影票房15.7亿元,比三年前增长了31.9%,2014年预期票房可超过18亿元。上海电影票房已连续六年、保持每年一两位数幅度的增长。影院、银幕数量、院线数量都在持续增加。
在过去三年中,上海共生产故事影片79部,较“十一五”期间有明显增长,不仅创作了《西藏天空》、《辛亥革命》等优秀影片,同时,上海电影对于《到阜阳600里》、《hello树先生》、《少女哪吒》等文艺电影的扶持也为上海电影增添一抹新鲜的颜色。
创立至今已16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国际上最年轻的A类电影节,近年来不断发展创新。2014年,首次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牵头承办,确立了“亚洲、华语、新人”的办节定位,首次建立了选片人制度,首次合并了国际影视市场,参展影片辐射范围大幅拓展,使得上海电影节与产业的关联度更加密切,市民群众的参与度更高,办节活力逐年提升。
注重政策驱动,激发市场活力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上海电影界对本土电影产业布局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国家促进电影产业发展政策密集出台,近年来,上海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欧化电影产业布局,推动电影与科技、金融、教育、旅欧等产业融合发展。经过十年跟踪关注,今年温哥华电影学院落户上海,同时以上海大学与温哥华电影学院合作办学的契机,建立闸北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同步打造上海电影人才教育高地和高端电影后期制作基地。依托上海自贸区文化领域开放的契机与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优势,聚焦在好莱坞已被广泛应用和认可、但在内地还尚未破冰的“完片担保模式”。通过对完片担保的本土化探索,制定适合上海电影产业需求特点的投融资机制和服务模式。
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举行的前一天,恰逢北京麒麟影业落户上海。麒麟影业CEO庞洪告诉记者,落户上海是积极响应上海重振电影产业的号召。“政府有心重振当年的辉煌,在政策法规方面给予了相当有吸引力的优待。而且我有预感中国电影在未来三五年内的制作重心将转向南方,上海因其国际化的氛围与金融中心的地位为电影提供了优渥的土壤,而且上海是一个有超前意识的城市。”
另一个将大本营设在上海的电影公司基美影业是目前正在上映的科幻大片《超体》的中国投资方,基美影业董事长高敬东也听说了上海要召开相关的工作会议的消息,感到非常振奋。“无论从公司的角度,还是一个电影从业者的角度,都是非常好的消息。”高敬东认为,“上海电影有非常好的基础,政府非常注重自身的引导功能,这些年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税收的优惠政策,之前可能在几个局限的方面有倾斜,今后可能从制片到后期全线地展开,将对电影产业的发展有更大的推动,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来到上海。”同时,依托于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背景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上海的环境更为国际电影团队所了解,投资平台也更为成熟,“电影本身就是金融、创作、制作、营销的综合平台。”关于重振上海的电影辉煌,高敬东认为,“未来上海和北京可能像纽约和洛杉矶的关系,是互补的,进行整合性的共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