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上海电影产业如何叫板北京?错位竞争!

北京电影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是一座全国的高峰——2013年的数据,北京电影共拍摄200多部,而上海只有26部;北京票房为185亿,上海156亿出头!

上海昨天推出七大电影扶持政策,惊动了整个电影圈。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很多在北京的电影公司,都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政策全文。振兴上海电影,必然会挑战目前电影产业“龙头老大”——北京电影的地位。青年报记者昨天也对此进行了多方采访,业内认为上海其实无需妄自菲薄,理智认清自己并展开错位竞争,完全可以达到目标。

北京优势有多大?

在中国电影圈,说到电影产业,大家公认,北京电影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是一座全国的高峰——2013年的数据,北京电影共拍摄200多部,而上海只有26部;北京票房为185亿,上海156亿出头;北京电影院线17条、电影院147家、银幕799块,人均全国第一。

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说:“在北京,有行政、媒体、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天然优势。”而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告诉青年报记者说:“电影人才90%住在北京。以前即使在上海拍片,最终很多制作还是要转移到北京去完成。”

事实也正是如此,名导姜文的新片《一步之遥》,讲的是上海的故事,出品方也包括了上影集团,但片方负责人昨天告诉青年报记者:“影片的立项,是在北京的电影主管部门,立项在哪儿,当然就算是哪儿的影片。”

上海的优势在哪里?

在业界看来,相比北京,上海其实自身优势并不少,一旦开始挖掘,潜力也非常巨大。

首先是上海的城市气质。任仲伦说:“上海向来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引进东方梦工厂、迪士尼等,都体现了开放的眼光。”

其次是上海专业的服务。王长田说:“2亿的扶持,表明了上海的态度,以后力度还可以更大点。但是,更让电影剧组们心动的,是将要挂牌的服务机构(记者注:今天将在巨鹿路挂牌的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以前剧组制片其实很麻烦,因为涉及到各机构、个人、政府部门,经常遭遇拒绝或者高价,但这个服务机构成立后,可以提供协调,或者备选,这会是上海电影专业服务的窗口。”

别指望把北京公司全搬家

在所有的采访中,业界公认的是,上海电影产业的发展,应该是长期而稳定的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上海电影的发展,应该是跟北京形成错位竞争,互为补充,毕竟这么多年的发展,北京在电影界的地位很难扭转,不要想着把北京的电影机构都搬到上海来。”王长田说。

哪些该是上海重拳出击的地方?一是融资渠道。银润传媒CEO陈向荣说:“未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大,进口大片会更多,国产中小电影将进一步受到挤压,必须要大制作与之抗衡。这就需要更多的融资渠道,上海这方面有优势。”事实上,徐麟就介绍说,上海会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银企合作新机制,政府积极牵手促合,努力实现双赢、共赢——比如,也要为银行考虑,可设立坏账准备金,出现坏账1%由银行承担;2%-5%,共同承担;5%以上银行承担。

二是摄影棚建设。王长田说:“我们在很多影视基地拍过电影,上海在大的摄影棚方面,比如四五千平米以上的那种,非常欠缺。你看,横店有,北京有电影城,青岛有30多个摄影棚,这些都分散了资源,上海正在补这个短板。”

此外,人才培养、针对国际市场的电影,也都将是上海可以发力的地方。著名编剧王丽萍就对政策中对年轻编剧人才的培养叫好:“我最看重这块。事实上,编剧应该尝试涉及更多的领域,如果不用太为票房担心,有机会尝试各种题材,那自然编剧人才就出来了。”

关键词: 电影 上海 北京 竞争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