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节&活动 / 正文

第9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聚焦青年影人和互联网经济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青年电影制片厂主办的第九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于11月4日举办了两场主题论坛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青年电影制片厂主办的第九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于11月4日举办了两场主题论坛,主题分别为“青年电影如何与市场面对面”和“传统与未来:互联网经济与中国电影产业生态”。论坛自11月2日开幕以来,影片展映与各项主题论坛活动同步进行,并将于11月6日举行闭幕式。

青年影人如何面向市场

上午,“青年电影如何与市场面对面”圆桌会议于北京电影学院举行。各位院线负责人、著名教授及专家学者与参展影片青年导演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俞剑红主持会议,出席此次圆桌会议的嘉宾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书记许柏林、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胡子光、大地院线副总韩文良、新影联总经理周铁东、珠江金逸院线营销策划部经理谢世明、著名导演郑洞天、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教授于丽、原银都机构董事长、现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宋岱、香港影评人何威。

俞剑红指出,新人导演应注意把握产业化与类型化的关系,讲好故事是根本。多与学校合作,请资深影人担任监制。青年电影制片厂已尝试了学院派的类型片创作。

新影联院线总经理周铁东发言认为,青年导演尤其不要耽于个人化表达,不仅仅要讲中国故事,还要讲中国人的故事,讲关于人性的故事,将作品转化为商品。他还透露,新影联院线将在北京试点建设艺术院线。北京市政府将每场补贴2000块给放映艺术片的影院。

大地院线副总韩文良谈到了如今影市高增长下的困惑局面,他认为电影在这种环境下要想取得良好票房靠的是整合优势而不是单项优势。制作方要尝试为青年导演配备优质资源,如年轻导演搭档资历较深的监制、摄影等。我们的院线也要提供更有利于青年导演发展的空间。

最后,著名导演郑洞天告诫青年导演,拍电影应该心无杂念,用心讲好“人”的故事,穿透人性,不应过多算计市场需求,在意各种市场争论。

参展影片的年轻导演们也分享了自己在拍电影过程中就市场问题所面临的困惑。导演与专家们的展开了热烈的观点互动,掀起了会议高潮。   

互联网经济与中国电影产业

下午,“传统与未来:互联网经济与中国电影产业生态”主题峰会举行在清华大学举行。活动由尹鸿教授主持,四位主讲嘉宾分别是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张强、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艺恩公司创始人及总裁郜寿智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所所长刘汉文。

张强介绍了阿里巴巴互联网电影产业未来的三大方向:一是O2O电影销售模式,如电影《心花路放》联合猫眼电影。阿里计划将来建设覆盖全国的O2O电影销售体系,实现线上订座付款和电影预售以提高营销效率;二是建立电影延伸商品的电商平台。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在淘宝、天猫等阿里旗下的电商平台购买电影中出现的道具及其他衍生品。三是推进付费点播。张强同时还提出了“淘宝剧”的全新设想,这种免费植入淘宝、天猫产品的电视剧将在“淘TV”播出,若设想成功,将为很多年轻导演、演员提供机会。

杨向华认为电影衍生品及游戏市场大有可为,是互联网促进电影票房、收入的一种方式。他认为,未来互联网的数字发行将取代DVD和家庭付费电视,成为电视剧、电影的主要平台。艺恩公司总裁郜寿智介绍了艺恩公司推出的艺恩汇等与电影娱乐产业有关的以数据洞察为驱动的平台。而刘汉文总结了互联网和电影结合带来的四大改变,一是制片生态改变,二是发行营销格局改变,三是电影播映模式多样化,四是电影业人才变化。

尹鸿教授提出:互联网介入电影放大用户需求是否带来负面影响?杨向华认为,网民的广泛带来了兴趣多样化,互联网恰恰满足了一些网民对电影的小众需求并放大了收入。张强也认为,电影院迫于上座率的压力不得不放映年轻的主流观众所喜爱的商业片,互联网则能让多样化的小众电影也得以生存。

电影专业学者和影评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学者刘藩将互联网和电影的关系概括为“补充、共赢、重塑”,互联网延伸了传统电影产业,同时也对它进行了部分重塑,但上游产业链仍以传统力量为主。著名影评人王旭东则围绕“网生代”展开了论述。他认为第一世界的互联网市场和第三世界的电影创作能力相结合,恰恰展现了中国人的两重身份——现实身份和互联网身份。而低年龄的受众和票房需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电影现状,互联网的产业介入则可以为青年电影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平台,但同时电影人的水平也亟待提高。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