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年有望建艺术院线
11月4日,第九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青年电影如何与市场面对面”主题圆桌会议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甘剑宇、时诺、陈静、范江流等十多位青年导演与新影联影业公司总经理周铁东、大地院线总经理方斌、珠江院线经理谢世明、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宋岱等业内人士,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书记许柏林、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俞剑红、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郑洞天等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话题则是看似永远无解的“商业与艺术的平衡”。
青年导演呼吁政府支持 北京有望建立艺术院线可获补贴
近几年,国内影业蓬勃发展,银幕等硬件设施建设加快,激活了许多潜在观众,周铁东认为他们还处于“睡眼惺忪、饥不择食”的状态之中,因此需要青年导演创作出更多有情怀的电影,来寻找有情怀的观众。
曾赴欧洲求学的范江流表示,以情怀为基点的艺术影片需要政府的支持。对于这样的诉求,周铁东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相信通过这几年的原始积累,明年的电影市场会出现一个拐点。一方面是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已经为今后的文艺发展指出了转折方向,现在这个转折正在具体落实中;另一方面,明年也是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
与此同时,周铁东还透露了一个消息,他表示有关部门可能会联合新影联、电影资料馆、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以北京为试点,做一个艺术院线,为艺术电影争取更多的放映空间。初步方案中,这些院线放映艺术片后,如果达到一定的上座率,会有相应的政策去补贴,初定为放一场就补贴2000元。此外,电影专项基金会也会向有情怀的电影进行倾斜。当然,这些政策目前都还在争取之中。
不过,周铁东还是提醒新晋导演要有市场观念。想实现市场价值,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他认为《黄金时代》就是很极端的例子:“用大众电影的成本来投拍小众影片,还觊觎大众市场,这是不可能的。”此外,他还呼吁青年导演们“到院线中去”:“一部影片要实现价值,必须靠观众用脚投票,让观众的脚真正踏入影院。这还不够,还要跟着你的故事和主人公同悲同喜,达到赏心悦目的审美愉悦以后,满意地离开影院,这才是真正实现价值,这个作品才能成功。”
青年导演的资金从何而来?——多为政府、高校经费
对于大多数学院派的青年导演来说,处女作的资金来源往往都是学校投入的经费。据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郑洞天介绍,该校对每部毕业作品的补贴金额是20万,每年大多数作品都会有10万元左右的超支情况。
《小学鸡大电影》的导演甘剑宇就读于香港演艺学院,该校在2010年开设了首届电影制作硕士班,首届的同学们不仅有学校经费,还收获了银河映像、安乐影视和香港电影发展基金会的资金支持,邀请到了张学友、叶德娴、应采儿等知名演员,花了1000多万,拍摄了影片《一个复杂故事》,但却没有得到好的市场反馈。到了甘剑宇创作毕业作品时,学校无法投入更多资金,只给了他们30万经费。甘剑宇表示,拍摄时非常困难,后期也在积极参加各种展映,但目前为止,这部影片没有收到任何商业上的回报。
与甘剑宇相比,陈静没有太多的资金回报压力,毕业之后,她就为西安市教育局拍摄了宣传片,挣了一万元,她很庆幸“用做导演的手艺养活了自己”。许柏林对陈静表示了赞许:“我常说,政府也是市场,这种类型的片子在每年的新片中占了三分之一。青年导演可以通过它们熟悉电影制作的流程,同时进行创作上的实验。”
青年导演倾向自我表达 院线经理:请对投资人负责
在前几日的开幕式上,著名导演谢飞为鼓励青年导演积极表达自我诉求,称当年明知只能卖10万票房,也要花40万去拍一部电影。这种心态遭到院线经理们的反对,谢世明更表示自己听得“一愣一愣的”,周铁东抨击道:“你想表达自己,就拿自己的钱拍啊!你不能拿投资人的钱养活自己,要靠观众的钱。”
一番抨击过后,院线经理们还是给青年导演们支起了招。谢世明认为,好的院线电影无非三大元素:类型,话题,卡司。他还根据历年来的观察结果,总结出了近些年最受欢迎的类型片,鼓励青年导演根据观众喜好来进行创作。
制造话题方面,颇有市场号召力的宁浩被郑洞天点名表扬:“宁浩在《疯狂的石头》中,将幕后大boss徐峥定位为地产商,其实是刻意贴近民生热点的,一下子就为电影制造了话题点。”他认为,卡司方面可能是青年导演难以回避的弱点,这就需要搭配强势的制片人,乌尔善与陈国富的合作就是十分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