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在《黄金时代》片场
2014年,《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澳门风云》、《京城81号》、《亲爱的》等众多电影在中国内地缔造了不俗的票房战绩,这些电影虽然类型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由来自香港的导演创作完成。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与探索,香港导演很多已经能够把准内地观众的口味,创作出不少相对成功的商业电影。
这些电影已经不能称之为港产片,香港导演也已经融入到内地电影的创作环境中。不过,这些电影仍然可以看到过去港产片的风格和影子,影迷们也很难彻底忽视这些导演来自香港的事实。香港导演执导的这些电影,也有一个更贴切的名称,那就是合拍片。
合拍片,提起这个名词,近年来关注华语电影的影迷,一定不会陌生。自2003年6月29日起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之后,这个简称CEPA的的协议,令香港与大陆的电影公司合拍的作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由于引进的名额每年都有限制,香港导演拍摄的电影,如果想以比较顺利的方式进入内地,就一定要以合拍片的规格来制作电影。
十多年来,随着香港电影市场的萎缩,众多的香港导演,北望神州,不断的北上执导“合拍片”,直至今时今日,“纯港片”已经越来越式微,合拍片成了绝对的主流。这其中,既有像陈可辛、郑保瑞、周星驰这样拍出了《中国合伙人》、《西游降魔篇》等数亿甚至十数亿票房的成功案例;也有像罗永昌、彭浩翔、许鞍华等相继拍出《冰封:重生之门》、《人间·小团圆》、《黄金时代》等票房不尽如人意,口碑也屡遭批评的失落之作。2014年,香港香港导演仍在不断加强融入内地市场的步伐,结果依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本文以票房为切入点,盘点今年以来香港导演们的电影战绩。票房肯定不是衡量一部电影成败优劣的唯一标准,票房数据只是一个参数,我们通过这个参数只能看到这些电影作品在内地市场的受欢迎程度,电影品质的好坏,还是留给时间和观众来评判吧。
票房得意篇:《大闹天宫》豪取十亿,《亲爱的》国庆双赢
今年的香港导演里,有五位的作品,在票房上做出了相当优异的成绩。
这其中,票房最高的,恰恰又让人觉得导演的名字最为生疏,这就是郑保瑞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这部在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拿下逾10亿的票房,这个数字在今年香港导演中轻松拿下冠军,照目前的趋势看,未来一个多月里,也很难超越这个成绩,因此郑保瑞几乎坐定了港产片年度票房冠军导演的名头。郑保瑞之前凭借《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热血青年》等低成本恐怖片而被观众认识。到今年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则是他正式迈向大制作商业电影的标志。
王晶执导的《澳门风云》也是收获颇丰,本片同样在大年初一上映,虽然故事毫无新意,只是翻炒王晶过去擅长的港式喜剧、骗子千术等元素,不过以其喜气洋洋的合家欢风格和周润发+谢霆锋的号召力,还是拿下了五亿票房,一扫《大上海》的颓势。于是乎,我们又能在2015年的贺岁档见到《澳门风云2》。
叶伟民执导的《京城81号》,是和编剧兼监制文隽亲密搭档的最新作品。《京城81号》撞正天时地利人和(热门鬼宅传说、好爸爸吴镇宇、暑期档),赢得了逾4亿的票房成绩。和王晶一样,这也是一个难以复制的票房奇迹,但文隽和叶伟民这对搭档,恐怕是最为了解内地市场运作规律的香港影人组合,因此他们即便很难再有《京城81号》这类高达数亿票房的作品,但保持每部电影都盈利,还是绰绰有余的。
陈可辛的《亲爱的》在今年的国庆档拿到逾3亿的票房,不仅票房成绩骄人,口碑也一路走高,是今年国庆档又一部成功之作。之前他拍摄功夫题材的《武侠》却票房不尽如人意之后,陈可辛选择了完全内地化的尝试——《中国合伙人》《亲爱的》以及他接下来想拍的《等待》,从题材到主演阵容,均是完全的内地化,甚至连他的电影公司也开设在北京。相信如果接下来在题材上十分敏感的《等待》能够拍摄成功,亦会成为影迷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作。
在香港写过不少畅销书的卓韵芝,暑期档拍摄了一部港式喜剧《临时同居》。这部电影虽然在口碑上并不算好,不过它较为成功的糅合了几种元素:令观众感到新奇的郑秀文+张家辉、当下备受关注的房地产题材,同时为了顺应合拍片,欧豪是主演之一,其身份在电影里也不算突兀(去香港积累社会经验的富二代),再搭上了暑期档的末班车,整体而言抓住了时下观众的趣味,拿下了逾1亿的票房成绩。
从今年票房大卖的五部合拍片里,可以总结出的规律是:明星集结的贺岁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找准档期和观众口味的港式喜剧(《澳门风云》《临时同居》)、撞到大运难以复制的恐怖片(《京城81号》)以及在演员阵容、故事和口碑上都制作精良的佳作(《亲爱的》)。当然,最希望还是最后这类合拍片会越来越多。
表现及格篇:《窃听风云3》维持水准,《救火英雄》未能走高
除了像上面这类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出票房大卖的“得意之作”,很有一部分作品还是维持着普通水准,在票房上勉强及格。
其实大部分香港导演,在进军大陆,制作合拍片之后,依然是以自己在香港所擅长的类型片为主。而这其中最有特点的无非三类:港式喜剧、警匪片和武侠片。
第一类港式喜剧,今年黄真真的《闺蜜》以薛凯琪、陈意涵和杨子珊这样中港台合力的阵容来制作港式喜剧。这个阵容其实本身就是二三线阵容,设想这个中港台闺蜜三人组,如果换成郭采洁、杨幂和邓紫棋……再加上一般的口碑,票房最后刚刚过亿。
谷德昭的《六福喜事》,依然维持着黄百鸣从2009年《家有喜事》开始乐此不疲的贺岁喜剧,但是观众已经对这类从主角到故事都换汤不换药的电影严重审美疲劳,因此今年在票房上也只是近亿收场,甚至还落得票房造假的丑闻。如果明年黄百鸣依然要继续这个路数,恐怕成绩还会进一步下滑。
至于李志毅的《盗马记》,有着春晚上的惊艳亮相和观众对于久违复出的陈慧琳加梁家辉与郑伊健的组合,还是有一定的期待,只不过这部从故事到节奏都太过老套、太过九十年代的夺宝喜剧,完全不能带给观众惊喜,甚至为了顺应合拍片的过审机制,还给了一个异常和谐的结尾,难以提升观众的兴奋值,最终票房仅过六千万。
林爱华的《整容日记》有着陈可辛监制,从题材到演员都抓住了时代脉搏(热门的整容话题和内地人气女星白百何),但是这部电影似乎犯了陈可辛前些年监制的另一部喜剧《神奇侠侣》的毛病,那就是在故事上严重脱离现实,到最后还是变成俗套的爱情故事,和观众的期待有一定落差,再加上在故事上的不可信和细节上的浮夸,导致本片没能取得预想中的成绩,这也可算是合拍片里香港导演失控的典型案例。
而谢立文的《麦兜我和我妈妈》,是继《春田花花幼稚园》《麦兜响当当》《麦兜当当伴我心》之后,香港人耳熟能详的漫画角色“麦兜”再一次进军大陆。这个角色在香港能够成功,是因为其带着浓郁的香港底层色彩(唐楼长大、爱吃鱼丸粗面),如果要把麦兜这只小猪变得令内地观众接受,恐怕要从剧情本身狠下功夫。
第二类警匪片,其实是港产片最为出名的种类之一,《窃听风云3》在5月底的面世也引起了不少关注,刘青云、吴彦祖、古天乐三大主演的回归,还有周迅、叶璇等明星新加盟,并且还是讲述香港房地产的金融内幕,但影片最终也是刚过3亿票房,仓促的收尾与窃听元素的减弱,都让影迷感到不满。另外,像林超贤今年的《魔警》,即便把故事放在香港,也遇到了过审的问题,最后在几经删改之下支离破碎的面世,这个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警匪片,也失去了原有的冲击力度。
而像林德禄的《反贪风暴》,本来抓住了当下热门的反贪污这个社会话题,但是老套的制作模式和把故事放在香港难有的大格局(相比内地近日来曝出某领导家中2亿现金的新闻,《反贪风暴》里的那点贪腐实在相形见拙),尽管宣传方大卖“打老虎”的噱头,也让兴冲冲去影院之后的观众败兴而归,使得本片票房后继乏力。
《救火英雄》倒是在传统警匪片中走出新模式,以灾难片的形式出现。但这部电影相较去年九月上映的另一部讲述火灾的《逃出生天》,其把故事放在香港,郭子健的风格也太过个人化,所以即便口碑比《逃出生天》好,但最终还是扮演广州消防官兵的刘青云,赢了香港消防员谢霆锋。
第三类武侠片,也是港产片的看家本领。今年的两部武侠片《四大名捕大结局》和《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在导演上分别是陈嘉上和张之亮,都是拿过金像奖最佳导演的大师;题材也分别向温瑞安和梁羽生两位武侠名家取材,故事家喻户晓,明星阵容有着内地化的邓超+刘亦菲、范冰冰+黄晓明。整体来看其实有着精准的商业计算,可惜,完全跌至谷底的口碑,让两部电影恶评如潮,最终均未能取得片方理想的成绩。
市场失意篇:《黄金时代》市场黯淡,《小团圆》遭遇寒流
如果说上面的导演都还算是勉强完成了票房数字上的任务,那么接下来要谈到的电影,就是对投资方彻头彻尾的灾难了。
首先要谈的是《黄金时代》。许鞍华执导的这部电影堪称近年来最为豪华的文艺大作,许鞍华亦是目前最为优秀的香港导演之一,再加上汤唯和冯绍峰这样的演员阵容,以及讲述萧红、鲁迅和民国时代的故事背景,本来可以是一部震动整个华语影坛,成为合拍片里程碑的作品。
但由于编导上强烈的个人风格、叙事上完全抛弃普通观众审美趣味以及如超长片长等种种原因,导致这部电影在票房上成为灾难。
然后再来说说彭浩翔的《人间·小团圆》。从电影本身和演员阵容而言,《人间·小团圆》有着比较精确的市场指向,它和陈可辛的《亲爱的》一样,都以明星阵容和强大的宣发去推广一部文艺题材的作品。
但《人间·小团圆》在上映前,因为杜汶泽事件被严重的卷入舆论漩涡,无数的观众自发或随大流的抵制这部电影,纵然杜汶泽在电影里只有不到五分钟的戏份,依然在抵制浪潮里让各个影院的排片经理噤若寒蝉,普通观众去电影院也得扛住社会舆论的压力,于是这部电影最终在票房上彻底失败,最终仅以千万收场。这起事件也给后来人一个血泪教训:找演员拍电影,不但要预防他不吸毒、不嫖娼,还得管住他的嘴。
罗永昌的《冰封:重生之门》,本来甄子丹+奇幻武侠还是有着一定的看头,但是本片在导演层面上的力不从心(罗永昌在银河映像时期拍摄的多为小格局轻喜剧,如《每当变幻时》《天生一对》),加上投资方为了多挣钱而让一部电影拉长到两部,导致本片内容注水,上映后口碑惨淡,就连原定于10月底推出的第二集,目前也渺无音讯。
而刘镇伟今年的两部电影《大话天仙》和《完美假妻168》,前者虽然有着孙俪与郑伊健的主演阵容,但这部于多年前拍摄到一半就停工的半成品,被片方找了演员做替身,修修补补就拿来上映了,不仅导演不承认这是自己的作品,主演也不愿意出来做宣传,而影片品质也可想而之,票房自然惨淡无比。
至于《完美假妻168》,则可以证明当年拍出催人泪下《大话西游》的刘镇伟,时至今日已经彻底不明白爱情为何物了;徐若瑄+何炅+蒋梦婕这样的演员阵容,也很难令人观看的欲望。
同样和刘镇伟一样才华严重停滞的,还有叶念琛。当初因为“残酷爱情三部曲”票房口碑双丰收而从影评人跨界成为导演,但却从此止步不前,多年来拍摄的电影皆未有突破,反而在票房上再也未能超过《十分爱》。《百变爱人》其实是一部几乎没有考虑大陆观众的港产喜剧,其两位主演王祖蓝和笑匠许冠文,对于如今的大陆观众而言并不熟悉,再加上惨淡的口碑,这部电影在内地取得如此的票房数字,丝毫不稀奇。
贺岁未知篇:《黄飞鸿》风云再起,《智取威虎山》经典翻拍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还有四部重量级的合拍片陆续上映。
首先和大家见面的是十一月杜琪峰的《单身男女2》和周显扬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前者对于熟悉银河映像和杜琪峰式港产喜剧,尤其是看过第一集的观众而言,可以很清晰地把握到影片的成色。
从十多年前的《孤男寡女》到如今的《单身男女2》,杜琪峰把视角依然瞄准白领,再加上古天乐+杨千嬅+高圆圆+周渝民+吴彦祖这样中港台齐齐发力的演员阵容,值得期待,同时杜琪峰的下一部作品《华丽上班族》,有着周润发+陈奕迅+张艾嘉的阵容,更加豪华。他从《毒战》开始,对于合拍片的尺度把握也驾轻就熟,我们有理由期待杜大炮回归自己擅长的黑色警匪片后,带给观众更好的作品。
周显扬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在前作《大追捕》与《罪与罚》展露出他Cult片趣味之后,进入主流商业片的拍摄,彭于晏+杨颖+王珞丹的主演阵容,也是典型的中港台合拍片模式。“黄飞鸿”这个系列90年代曾由徐克和李连杰重启缔造出的经典之作,如今事隔17年,彭于晏能否和周显扬再度重启这个经典系列,能否把握住当下观众的趣味,赢得市场认可,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吴宇森的《太平轮:乱世浮生》,将视角对准历史大事件,章子怡+黄晓明+宋慧乔+佟大为的阵容也相当豪华,再加上战争与民国背景,是近年来合拍片最大规模的史诗级作品。由于制作成本的关系,本片和《赤壁》一样分为上下集公映,这部电影的票房表现,亦可印证顶级的香港导演用战争这个题材,在合拍片里能做到什么样的成绩。
至于最有可能缔造票房奇迹的,莫过于徐克的《智取威虎山3D》。原作是文革时期耳熟能详的样板戏,故事讲述的又是解放军在东北剿匪的故事,当年那个充满离经叛道之意的徐克老爷,摇身一变拍起红色主旋律,还是用韩庚+张涵予+佟丽娅这种“难以想像”的阵容……《龙门飞甲》的两部狄仁杰已经证明了徐克重拾武侠题材,市场对他的欢迎程度;这次,徐老爷面对的,将是大陆观众如何看待香港导演拍摄红色经典的严峻检验。
结语篇:香港导演加快融入,港产片加速消亡
2014年,距离CEPA签署已经过去了十一年,香港导演也逐渐摸清了合拍片的脉门,票房数字借借上升,稳步地发展到过十亿的水平。在这其中,我们可以发现,能够取得高票房或者高口碑的电影,多数是导演适应环境、并且找准了内地观众的口味的作品;而那些票房失利的电影,在与内地观众的交流上,都存在严重的认知障碍。
不过悲哀的是,正如尔冬升导演所言,几年以后,就真的很难有纯正的港产电影了,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合拍片”。杜琪峰的《九龙城寨》难产许久,王晶的《新跛豪》想进入大陆市场也难免和谐阉割,陈果的《那夜凌晨,我坐上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也因为只在香港上映,票房不济而使得续集拍摄停滞。难道将来我们看到纯港片,就只能是那些小成本的粗糙作品或者卖肉的三级片吗?
其实,如果将“港片”精神融入到大陆市场,依然可以做出有型有格的合拍片。杜琪峰的《毒战》就是如此,今年许鞍华的《黄金时代》纵使票房失利,也被影迷所津津乐道;郭子健的《救火英雄》,也让我们看到了香港新一代导演的才华……无论如何,希望未来的香港导演,能够借助内地这块日益壮大的市场,延续港产片的 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