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方励:电影行业最不缺导演,年轻人不要一窝蜂去做导演

我天天跟年轻人在打交道,我们的人才队伍太缺,唯一不缺的就是导演。现在导演协会有1000人,市场容量能有多少?

方励,1991年创建了劳雷工业公司,该公司目前为世界顶尖的地球物理仪器公司。2000年,方励又创建了劳雷影业公司,投资制作了《颐和园》《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等多部电影,今年红极一时的《后会无期》也由其一手操盘。

没错,方励就是“乱入”……不对,是“跨界”过来的。在“BAT”“横行”影视圈的今天,这位电影大佬早在10多年前便一脚“跨界”过来了。方励称自己的“跨界”经历为“二次创业”。如今的方励已经由“门外汉”成为了“资深业内人士”,10多年的从业经历也让他积累了不少经验。

电影不是靠钱做出来的 是靠人做出来的

我天天跟年轻人在打交道,我们的人才队伍太缺,唯一不缺的就是导演。现在导演协会有1000人,市场容量能有多少?电影票房每年的总量也就100个亿,除去成本,也就30个亿。能拍多少电影?我们还是一窝蜂都去做导演。现实情况是,人人都要做导演,而我们找导演却又找不到。

我也能做导演,但是做不了优秀的导演,我可以做一个平庸的导演。我们不要受到时代外表光鲜亮丽的东西影响,今天电影的现实状态是什么?缺好电影,缺人才,缺真正能够埋头做事的人。市场上都是资本。昨天一天找我的资本就有七家,我说我不要钱。我要钱干嘛?电影不是靠钱做出来的,是靠人做出来的,是靠人的创意做出来的。国内现在缺编剧、缺美术、缺音效师,缺乏方方面面的电影人才,反而是导演越来越多。本来你一个职业做得好好的,后来又去做导演。做《后会无期》的时候,找一个好一点的造型师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数量太少了。包括美术师,我们经常找好的剧照都找不到。

这其中最最缺乏的就是编剧,尤其是原创编剧。我每天收到大量剧本,有时候我真的不好意思跟他们说,你们这个都不算电影故事。我经常告诉他们你就发给我一个1000字以内的故事简介就可以了。一个电影故事,用几句话说不清楚,根本不是电影故事。

编剧有两个层面,一是职业的编剧,给你一个故事你能把它写成剧本。或者说你是一个热爱电影的作家,有空间想像能力。我经常跟编剧们说,你要去了解现在特效技术的水平,否则你笔下的时空做不出来。

我们的专业人才缺的不是一点半点。所以现在我现在就在自己培养。我在拍《后会无期》的时候,对东极岛不熟,就请了一个在东极岛待过的年轻人帮我们写作。我看他不错,就留下了。《万物生长》也在跟我们做。就是因为找不到专业人才,我们只好一个一个培养,摄影师、剪辑师都是自己培养的。

电影才是“老大”

《万物生长》开机之前我跟李玉导演吵得天翻地覆,我直接跟她讲,如果你不改剧本我就退出。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电影是大家的心血,最后要跟观众进行心灵的沟通。在剧本阶段改动是最自由、成本最低的。很多年轻导演在给我剧本的时候我就反过来问他,你认为你这个故事能点燃我身后上百号人的激情吗?如果不行,你这个电影就很容易输掉。所以每部电影一定要追求极致。你如果要走职业导演路线,就一定要有一个团队来做,不要一个人做。

电影只有一次机会,一次就过,我们这么多人的心血在里面,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电影要跟千百万人见面,要跟他们进行心灵的碰撞、交流、沟通。你觉得你的电影拿得出手吗?拿不出手就白做。所以我特别强调感觉。不要以为自己是导演,就自己说了算,这真的是要害死你的。要学习团结你身边的所有资源,所有智慧。

我跟韩寒搭档做《后会无期》的时候,跟他讲了一句话:“我们之中不能有老大,电影才是老大。”任何东西对电影好,我们完全不计代价去追求。我们要学会听不同的意见,学会把自己打开。而且千万不要在电影前面打“作品”,李玉导演的所有电影都没有“作品”两个字,韩寒的《后会无期》也是一样。你自己就是拍了一个电影,作品是别人对你的尊称。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了解我们这个时代、观众、历史、时空,要生活在人群里面,经常观察行人,不然你的细节从哪里出来?

现在很多人都是在写自己的事,自己的感觉,我高中的时候的感觉,我谈恋爱怎么样,我心情怎么样了。你有没有考虑过观众的感受?用这么多资源给你做电影,你该怎么对待?所以我对所有年轻导演有一个强烈的建议,要用智慧,不能只用情怀;要关心市场,关心资本运作,不然你会被灭掉。

新媒体不“大” 大数据不“新”

最近新媒体越来越热。新媒体对电影的影响是什么?一定只是营销手段、营销资源,一定不是电影的内容。今天的年轻人每天手里拿着视频终端,被色彩和内容冲击着。他们的眼睛已经饱和了,还有什么东西能引起观众的好奇心?电影的观影是在一个大银幕,能够带观众进入那样的时空感受到自己,甚至连讲故事都是一个手段,你让观众感觉又活了一回,有感动、反思、眼泪、欢笑,这是我们追求的。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年轻导演不要受这样的影响,你要走入观众的内心,不能活在光鲜亮丽里面,而要活在大众里面,才有可能打动观众。

另外比较流行的还有大数据。我学理工出身的,特别明白大数据。梳理统计是非常传统的,只不过今天我们的终端变得更强大,速度变得更快,我是学理工出身的,听了都想笑,这有什么新奇的?大数据什么概念?你去分析电影观众的爱好,你分析的是过去式,分析完了,两年过去了,两年以后你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很同意韩寒说的话,不要去投其所好,电影投其所好没有未来。因为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