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华谊兄弟经纪业务缩水 “去电影化”惹的祸?

华谊前经纪人郭红波在微博发表《致王中军先生的一封信》,将华谊经纪的签艺人难、留艺人难、体制问题等重重矛盾公之于众,让华谊陷入又一次危机中。

导语:2012年,王中磊提出华谊经纪已经进入了在个性化管理基础上专业化运作的3.0时代,他将之称为最好的时代。可是一年之后的2013,公司年报显示经纪业务大幅锐减;两年之后的此时此刻,11月6日,华谊前经纪人郭红波在微博发表《致王中军先生的一封信》,将华谊经纪的签艺人难、留艺人难、体制问题等重重矛盾公之于众,让华谊陷入又一次危机中。

华谊经纪怎么了?

如果从业务内部看,是因为现有的组织构架、利益牵扯制约了业务的发展?如果从大公司的角度去看,2014年华谊兄弟集团提出的“去电影化”决策,作品落后难以捧红艺人导致后者大量流失,是华谊经纪业务走下坡的解释之一?如果从中国娱乐产业角度看,各个细分的行业都在进入“小时代”,经纪行业小公司突起,明星个人工作室林立,华谊经纪已难以保持寡头的地位?

无论如何,华谊经纪似乎已经站在了一个分岔口上,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自主选择权。新浪娱乐本期有料,逐条解读郭红波信件揭露出的华谊经纪业务存在问题,深度剖析华谊经纪人离职潮背后的原因,并连线行业内多位资深经纪人,解读经纪行业发展方向和大环境,以拨开郭红波发表的信件云雾。

似乎从很久之前开始,与华谊经纪有关的新闻就不再振奋人心。某某大咖离巢的消息远比某某签约华谊更吸引眼球。一批批的大腕离开华谊自立门户,看衰华谊经纪的质疑声不绝于耳。可直到上周,华谊依旧是外行人心目中很牛的公司,内行人认可的业界老大。从公司签约艺人的级数以及出产作品的质量来看,华谊经纪一直是那么星光熠熠、光彩照人,直到11月6日,华谊前经纪人郭红波在微博上撕开华谊表层的光鲜,将他眼中的伤疤公之于众。

郭红波信件信息一:华谊现在签艺人很难!

在这个明星都想靠电影更上一层楼的时代,众星选择华谊经纪看中的是集团自身的电影制作资源。而华谊想签约一线明星,基本也要给出电影片约的承诺。其中,大导演冯小刚更是成为华谊的金字招牌,是华谊签约艺人的谈判筹码。传言华谊一度想签约两位Z姓女明星,但因为电影片约没谈成,最后都没有签约成功。

华谊一年出产的电影数量毕竟有限,不能满足旗下艺人对电影工作量的需求,且别说近几年电影作品的表现相对不佳,赶不上整体市场的发展,对于那些想通过进华谊转变为一线的艺人来说,如果华谊不能许诺电影和作品,又何必跳槽?

郭红波信件信息二:艺人大量流失,签约到期就走!

谈签约的时候,华谊以电影片约作为利诱条件;而在演员约满之际,华谊又会再度出此招留住人才。据传,前段时间某男演员想离开华谊,华谊也是靠承诺了三部电影的片约才暂时稳住军心。

不过华谊的高层心中也有一杆秤,有些旗下艺人只能常年做电视剧咖,分不到电影这杯羹。郭红波在长微博里就披露了公司因为不能给某艺人提供继续发展电影的平台而直接导致他未续约。

回望过去,鼎盛时期的华谊经纪曾有100多位艺人,一线大咖云集,但如今大牌们纷纷出走,留守的也以个人工作室的方式和华谊合作,郭红波信件透露,这种合作方式非常松散,更倾向于一种基于人情的合作。

郭红波信件信息三:艺人合约到期不续约,仍沿用华谊经纪人帮其打理业务,成为公司乱象

据郭红波的描述,自己因为私自带了某位曾经和华谊有约的艺人,而导致被辞退。他强调这一行为在华谊经纪内部非他一人所为,而且该行为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据新浪娱乐了解,经纪人私自带艺人的确是一种公开的行业秘密,有消息称华谊内部一位经纪人,除了在做旗下一位人气男星的经纪事务,同时也负责该男星的女朋友的演艺工作,该女星和华谊并无关系。

以私自合作的方式继续跟着华谊的经纪人,自然也会享用到经纪人甚至华谊的一部分资源。考虑经纪人本身就要负责与华谊有约的三到四位艺人的演艺事务,如果再分身带“计划外”的艺人,难免会厚此薄彼导致不公平。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不合管理制度的行业乱象,而这样的乱象却成为较为常见的现象,甚至如郭红波所言得到了领导的许可,看起来更像一种“体制问题”。

数据佐证:经纪公司严重缩水,留不住艺人于是留不住经纪人

郭红波透露王中军曾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强调艺人对公司的核心价值,但一个接一个的大咖离开华谊却是明面上的事实,而如果分析华谊在经纪业务方面的数据,则可以从量化的指标看出华谊经纪业务在萎缩。

在2011年前,华谊兄弟的经纪事务一直由成立于2007年9月4日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华谊兄弟时代文化经纪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注册资产为100万元。2011年8月,华谊兄弟为了进一步发展经纪业务,以5000万的注册资产创立了华谊兄弟文化经纪有限公司。新公司的成立让华谊经纪事务在2010-2012年间有较大的提升,但到了2013年,不但总业务收入直线下降7000万,旧公司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更是首次出现负值,新公司的利润指标也出现下降。而2014半年报的结果也显示,艺人经济相关业务比2013年又下滑了近15%。

华谊兄弟有意拓展经纪业务,但是数据却显示结果不尽如人意。下降的不止是营业利润这些硬性指标,艺人经纪人的数量也从2012年的158人下降到2013年的115人,华谊留不住的不仅是艺人,还有经纪人。深度八卦:信件背后,华谊经纪为何遇冬内部混乱利益牵扯,专业化经纪之路难逆袭?

郭红波令华谊经纪置于又一次危机中,回顾华谊经纪的历史,可以发现从2005年至今,各种大小危机一直四处埋伏,也曾爆发,华谊经纪一直在被动中摸索改革之路,在改革中挺过一次次危机。但此次危机再度爆发,似乎说明新一轮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体制架构抑制经纪人积极性?

华谊经纪的第一次大危机在2005年。那一年之前,华谊经纪作为业界的先行者,网罗一众大腕,星光熠熠成为无可争议的业界老大。2005年,著名经纪人王京花计划从华谊跳槽橙天娱乐,她带领的陈道明、胡军、夏雨等一线艺人都决定随她一起过档,外界都惊呼“华谊要被掏空了”。

王京花的出走令华谊损失多员大将,却也成为华谊经纪迅猛发展的一个契机。王京花的时代结束后,华谊迎来了一个人才济济的鼎盛时代。为了与橙天娱乐打人才战,华谊大手笔网罗了周迅、李冰冰、范冰冰、黄晓明、邓超,星光度不输从前。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强大明星阵容背后的经纪人联盟。王京花的出走迫使华谊经纪被动改革,2006年4月,华谊经纪进行改制,为了防止下一个王京花的出现,华谊从大团队规模化经营管理改成大组责任制,将权利下放给几大联席总经理,鼎盛时期的大组组长是费麒、宗帅、周嗣伟、李雪、刘韬、诗曼等联席总经理。之后,几大联席总经理相继出走,如今只有刘韬一人还留守华谊,负责目前华谊经纪最大的工作组,除刘韬之外还有五个大组组长,每人负责约三名艺人。

从制度上来看,华谊已经走得超前,这种大组管理制类似于美国著名经纪公司CAA的合伙人制度。不过,一位前华谊经纪人向新浪娱乐透露,这种制度形似神不似,经纪人拥有的只是期权而并非股权,所以本质上还是为他人打工做嫁衣裳,并不能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

从资源分散和权力分散的角度来看,大组管理拥有先进性。但在这个经纪人纷纷倾向于单飞赚钱的年代,这样的制度已经成为华谊经纪的一大发展瓶颈。

“私人订制”式的专业化经纪服务,未能救难?

伴随着王牌经纪人的流失还有艺人的出走。2010年,当明星自组工作室渐渐成为趋势,与华谊约满的一线明星们也选择离开华谊自己做老板,华谊旗下大牌也开始组建工作室。如果说艺人资源的流失成为不可逆的趋势,那么如何运作艺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拼人强马壮不如以专业的服务为上,王中磊开始了思维上的大转变。

资深经纪人杨思维提出依靠电影资源来运作经纪业务并不符合时代趋势:“中国大部分造星都是在有制作能力公司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不是靠经济公司运作的”,她觉得还是处在原始的积累阶段。王中磊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道理,他曾在采访中表示,“目前华谊的经纪业务还是较为原始的资源堆积”,并且提出要学习美国的模式,进入专业化时代。

华谊改变了以往的单向管理模式,开始以“公司服务艺人”的理念来对待艺人。具体的做法是根据艺人的个性定位为他们量身打造工作机会,电影《风声》正是这一时期华谊经纪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典范。在这部电影里,每个角色都是根据演员的特质打造,力图准确定位艺人的个人形象,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展现演技、魅力并奠定演艺地位”。最终的结果的确符合最初的设想,黄晓明的表演被赞突破,李冰冰更是荣获金马影后。华谊赢得的不仅是票房,还有华谊系演员的大获全胜。

2012年,王中磊认为华谊经纪已经进入了最好的时代,是在个性化管理的基础上朝着专业化目标奋进的时代,他将其定义为3.0时代。不过,专业化始终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华谊经纪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似乎并没有大动作,具体的操作还是要倚靠公司的电影资源。一方面想摆脱背靠制作的原始积累阶段,另一方面又再次倚靠电影打造专业化服务,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

倚靠个性定制作品的做法,华谊一直在专业化的改革中缓慢前进着。但2014年的一个重大决策却使这种做法难以为继。

2014年,华谊兄弟做出了“去电影化”决策,“不是不拍电影,而是不只拍电影”。华谊将业务划分为影视娱乐、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三大板块,向大型娱乐传媒公司迪斯尼看齐。在公司的转型中,原本属于电影的资源被分薄,根据2014年半年报,华谊的电影业务下滑近七成。当华谊电影减产,经纪公司又如何为艺人“私人订制”?

去电影化间接让华谊经纪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不但专业化改革之路受到影响,华谊经纪最大优势的根本也被动摇。有一种观点指出,华谊之所以能成为艺人经纪行业的大佬,凭借的正是电影制作这一块金字招牌。所以公司做出“去电影化”的转型,是华谊经纪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去电影化”是自毁长城的举动,让华谊经纪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看整个行业,如今的中国艺人经纪产业主要有三种模式,其一是类似于华谊和博纳这样有制作公司背景的经纪公司。其二,独立经济公司,如王京花的十捌娱乐,常继红的千易都是业内佼佼者。其三是艺人自组工作室,聘请经纪人为自己服务。在这三种模式中,华谊经纪一直凭借强大的制作资源占有优势。博纳经纪的总经理冯杏表示,因为演员远远供大于求,“所以有制作能力的经纪公司占有先天优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纪人认为:“公司本身有非常成熟的制作团队和导演,有大众熟知的热播剧,演员肯定希望与这样的公司合作”。华谊和博纳这样的大集团在影视制作和艺人经纪业务之外甚至拥有院线这样的资源,产业链闭合,资源互相渗透,集团背景为经纪业务提供强大后盾。

反对声音,“去电影化”不该为华谊经纪业务买单

不过,一位从华谊离职的经纪人认为影视制作和艺人经纪一直是华谊独立的两个部门,互相影响但并不唇齿相依,“去电影化”并不应该成为华谊经纪问题的主导原因:“经纪和制作本身就是矛盾体,一个以项目为主导一个以艺人为主导。电影制片人对电影的完成度完整度有要求,导演对角色设定一定有范围区间,经纪公司未必能签到导演需要的演员”。他进一步强调,时代在改变,每年的大银幕数和上映的电影数量都在增长,电影不再是稀缺产品,对制作的依赖性已经没有那么强了:“以前是缺资源,现在资源分散,已经进入了从拼公司拼资源到拼经纪人拼团队的阶段”。

总之,“去电影化”的决策还是导致了华谊经纪专业化的具体操作方式受到动摇,又使华谊经纪这种本来占有先天优势的模式失去资源倚靠。在现阶段,华谊经纪依旧受到华谊电影的影响,在华谊兄弟搭建娱乐通天帝国的过程中,电影的资源被分薄,给华谊经纪留下了一声叹息。

从1.0保姆式时代,到2.0的职业化时代,再到3.0的专业化时代,华谊经纪在思想上走在了前列;但华谊经纪难以从根本上改革的体制,还有失去制作资源护航的所谓“专业化”服务,都让华谊经纪在前进的道路上逐渐减慢了步伐。这是华谊内部暂时难解的死循环,而时代的改变,也让华谊经纪在自身改革遭遇瓶颈的同时,慢慢失去行业老大的地位。

2005年之前,华谊经纪是无可争议的老大哥,而如今说起华谊经纪,新浪娱乐采访到的经纪人都不愿意给出肯定的答案。一位资深经纪人认为时代成就了华谊的传奇,但变化的时代也毁掉了华谊经纪老大的地位:“当年华谊兄弟有那么多大咖,还是因为那个年代电影没有那么多,电影是稀缺资源,华谊是金字招牌。03年左右一年上院线的也就一百多部电影,现在有三四百部电影,但是可使用的演员只有40多个,演员变成了稀缺产品。所以这个年代这样的公司不太可能出现,不会再有寡头了”。

提供专业服务的经纪人是未来行业关键

新浪娱乐问到经纪圈大行业的现状时,资深经纪人纪翔和杨思维坚信电影制作资源不再是经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能提供专业服务的经纪人才是关键。杨思维坦言:“当你提供的经纪服务足够专业的时候,你能嫁接到这个行业里最好的资源的时候,是不该拘泥于影视资源背景的”。纪翔则表示:“无论是阿里还是华谊,未来的最大的吸引力还是优秀的经纪人”。

经理人联盟和合伙人制慢慢成为趋势

在纪翔看来,美国的创新艺人经纪公司(CAA)的模式是最好的模式,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流程,经济体系和商业体系很成熟,经纪人、管理人、公关、法律和财务各司其职,而CAA的本质则是经理人联盟和合伙人制。纪翔提出一个观点,如今的中国艺人经纪产业正处在过渡期,有很多以个体化工作室面貌出现的经纪人,但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形成一个个以股份制起家,以合伙人制创立的小型经纪人联盟,“这样的结构比较稳定,再逐渐往外扩”。纪翔坦言:“这个年代不是个体化的年代,再优秀也是一个人,要形成联盟,彼此协同工作”。

离开范冰冰工作室后,杨思维借鉴美国模式创办的壹心娱乐正是一家以合伙人制面貌出现的新型公司。她对公司的模式非常认可:“我们的模式我认为是目前最专业化的模式”。在她看来,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则是团队:“每个工作人员很强大,很专业”。

经纪产业的小时代已经拉开序幕

曾经的华谊经纪网罗了最大牌的明星,最顶级的经纪人。如今明星自立工作室已经成为公认的趋势,而经纪人也都倾向单飞。无论从艺人还是经纪人的角度,经纪产业的小时代已经拉开序幕。如果我们将眼光投至中国的整个娱乐产业,可以发现这样的改变并不特别。电影公司、唱片公司等等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以前都是大集团运作,随着民营资本的不断涌入,拍电影电视的门槛不断降低,小公司原来越多。在这个追求个人品牌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速食年代,有能力的明星和经纪人都不需要在依附于大公司,寡头不再,个人为大。

结语

在未来,华谊经纪必将面临很多既专业又在体制上保持灵活的独立经纪公司、经纪人工作室或者经纪人联盟,华谊如何突破自己的发展瓶颈、在这个新的时代找到适合大集团的运作模式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市场很大,谁都不能取代谁,华谊经纪依旧会是具有影响力的公司。只是曾经以影视制作和艺人经纪为支柱的华谊兄弟集团将改写,在一个娱乐王国搭建的过程中,王国之中的一条支柱被替换了而已。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