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中国电影市场跑步增长,韩国影人追随而来!

此番《中韩合拍合作协议》有着一定的政府鼓励意味,中韩合拍走上了看似“明媒正娶”的光明大道。重要的是,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大到韩国人根本无法忽视的地步。

“中国电影市场有一种在跑的感觉”,这是很多来到中国的韩国导演,在不断增多的银幕数和观众人次数据面前,所发出的感叹。从去年暑期档《大明猩》开始,包括今年秋天的《坏姐姐之拆婚联盟》、即将上映的《我的早更女友》、明年1月的《重返20岁》、车太贤和宋茜主演的《我的新野蛮女友》、刘亦菲、宋承宪主演的《第三种爱情》以及非常有可能中韩合拍的《鸣梁海战》续集,越来越多的韩国电影人开始在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发力。

  虽然韩国电影产业在近几年迎来了全新的蓬勃,韩国电影人也很自豪地说,“亚洲市场,我们是唯一没有被好莱坞大片打败的”,他们的这番豪言壮语背后,是《辩护人》《恐怖直播》《奇怪的她》不断刷新的票房奇迹,《鸣梁》在韩国本土甚至超越了《阿凡达》,成为韩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影片。

  高奏凯歌的同时,不少韩国电影人也陷入了忧虑,即使如宋康昊这样的韩国顶级巨星,一个人有3000万的票房号召力,但当这个数字落在中国电影票房潜力这个浩瀚的大海里,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而对他们来说,面临的更紧迫局面是,本土创作机会有限,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诉求,以及作为知识分子,邻国同宗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很多韩国创作者决定——跟着中国电影市场一起跑一跑。

  随着《中韩合拍合作协议》的正式出台,韩国电影人来中国的速度在提升。协议规定,中韩合作拍摄的影片将在中国市场享受国产片待遇,不再受进口片条件限制,也就是说,中韩合拍电影今后可以享受国产片的43%左右的分账比例。

  当然这份协议在具体措施上和过去变化并不大,而且两国间在电影项目上桥梁也搭建了十多年,但双方的合作只限于取景、演员合作,特效技术支持或导演的雇佣,所谓“中韩合拍片”最多算是有着韩国元素的“中韩合作项目”,背后多数依然是中国资本在运作。

  此番《中韩合拍合作协议》有着一定的政府鼓励意味,中韩合拍走上了看似“明媒正娶”的光明大道。重要的是,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大到韩国人根本无法忽视的地步。

  中国电影界目前的现状是,银幕数与观影人数每天都在增长,而国内大导演并没有太多商业电影经验,新人储备又不足以供应日新月异、数倍增加的市场需求。最经济的解决方式便是启用韩国的电影创作人才拍本土电影,有着类型片创作经验的韩国电影人,自然而然成了投资人眼里的“金钥匙”。

  从三年前第一届中韩电影人交流会开始,来华交流的韩国导演卡司越来越大,今年9月,“第三届交流大会”来到中国访问韩国导演各个都来头不小,捧红金秀贤的处女作《隐秘而伟大》导演张喆洙,《辩护人》导演梁宇皙,《绝密跟踪》导演曹义锡,《建筑学概论》导演李勇周……除此之外,《来自星星的你》导演张太维已于今年7月在中国召开发布会,宣布将在中国拍摄一部浪漫爱情喜剧。而曾拍摄《我的野蛮女友》红遍亚洲的郭在容导演,和以《狼的诱惑》捧红姜东元的金泰均导演,都已接受中国电影公司的邀请,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中国电影。

  如今再来跟韩国导演谈如何在创作上调和中韩两国观众的口味,已显得不合时宜,在时光网记者与多位韩国导演的交流中,不难发现,韩国导演看中的就是中国市场,而中国人看中的则是韩国的技术实力。“北漂”韩国导演们定位很明确——他们未来的观众就是中国观众。

  韩国导演眼里的中国市场是什么样的,他们为何前仆后继地离乡背井来华搞创作,中国投资人为何频频向有着韩国导演递出橄榄枝?韩国导演在中国的审查制度下真的能玩得转吗?

  带着以上的疑问,时光网记者近期采访了多位中国电影公司投资人,韩国导演,以及韩国电影产业资深研究者、釜山电影节顾问范小青,与他们共同探讨中韩合作项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韩国导演眼里的中国电影市场长啥样? 

屏幕增观众多,明星很“戏霸”,《泰囧》够好看


 

 屏幕增观众多,有望赶超美国,“一种在跑的感觉”

 

  中国电影市场一年200亿票房的产出,这一对中国人来说“喜大普奔”的消息,近两年频频出现在电影从业者的对话里,各大媒体的头条上,甚至漂洋过海,吸引外国资本的趋之若鹜,作为共沐儒家同宗文化的韩国人对此不可能视而不见。

  当奉俊昊、朴赞郁、金知云等韩国知名大导演前后征战好莱坞寻找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也有着越来越多的韩国导演选择了另一条路径——近邻中国。

  《隐秘而伟大》导演张喆洙还记得,2011年他来中国的时候,就曾为中国电影市场之蓬勃所吸引,那一年,中国票房达到131.15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70.31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3.61%.全社会对投资电影的热情和信心继续高涨。也是在那一年,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银幕3030块,平均每天增长8.3块银幕。到2011年底,全国城市影院的银幕总数已经达到了9200多块,电影市场正在呈现出由季节性档期向常态化档期过渡的新趋势。观众的热情和市场的繁荣,令那时的他很动心,“我想要拍一部合拍片”这个念头第一次在他心里产生。

  不过,那时候的张喆洙身上仅有的光环,是金基德的副导演,参与过《海岸线》《春夏秋冬又一春》以及《撒玛利亚女孩》的拍摄,独立执导过一部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因血腥暴力的大胆创作,在影迷圈里曾一度小范围传播,但这些履历显然不足够打动“资本”。

  直到2013年,张喆洙拍摄了一部《隐秘而伟大》,由韩国男星金秀贤主演,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这部影片和这个当时只演过一部电影的88年男孩,会成为他日后开启中国电影市场大门最快速而高效的一把钥匙。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亚洲范围内风靡,“都教授”扮演者金秀贤一夜之间荣升超级巨星,张喆洙自嘲说:“中国人都想看看能不能因为金秀贤跟我之前的合作关系,邀请到金秀贤来中国演戏”。

  2014年,时隔3年再来中国,中国人介绍张喆洙的前缀,已经变成了“金秀贤的伯乐”,他也因此真正意义上获得了试水中韩合拍电影的机会。张喆洙的第一部中韩合拍片叫做《蜜月酒店》,是一部犯罪爱情喜剧,由张静初与何润东主演,还是一部3D片。该片的投资方银润影业总裁徐林告诉记者,他固然欣赏张喆洙在韩国类型片工业化创作里培养出来的成熟技巧,但与金秀贤的渊源也是张喆洙被考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张喆洙的眼里,中国电影市场充满魅力,“它会有机会赶超美国”,他喜欢张艺谋,王家卫,蔡明亮,尤其对老谋子的《山楂树之恋》中那段有年代感的纯爱故事念念不忘。至于沾了金秀贤的光这码事儿,张喆洙倒是没那么在意,他对于自己导演职业生涯在中国土壤上的可持续发展前景,显然更加有兴趣。

  2013年,中韩两国的影迷们都为一部导演处女作所震撼,这部叫做《辩护人》的电影,在中国影迷的评价里,是一部“改变国家的电影”,连章子怡也发微博为其“拉票”。这种突如其来的名声大噪让导演梁宇皙有些意外,他好奇地问记者:“这个有韩国历史背景的故事,中国观众为什么会这么喜欢?”。

  《辩护人》是以韩国近代历史上发生在釜山的“釜林事件”为背景,宋康昊饰演的平凡税务律师受到身边冤案的震动,奋而为被刑讯逼供的大学生们进行人权辩护。电影中这个律师的原型,就是后来成为韩国总统的卢武铉。该片纯制作费仅为45亿韩币(约合人民币2700万),加上宣传成本总投入为75亿韩币(约合人民币4500万),却在韩国本土创造了828.8亿韩元(约5亿人民币)票房,跻身韩国影史前十,而年仅五旬首执导筒的梁宇皙导演也成为韩国影史“最卖座”新人导演。

  今年9月,因为《辩护人》的关系,梁宇皙受邀来到中国参加中韩电影人交流会,也第一次有了机会看到了中国正在繁荣着的电影市场。他有些激动:“中国现在在经济的高峰,电影市场有一种在跑的感觉”。他甚至有去研究,中国每天都有电影院在增加,观众也一日比一日多,“对电影来说,观众基础很重要,中国观众真的扩大了。”

  中国明星演员power大,“自己改剧本隔天就带来演”

  因为《我的野蛮女友》、《假如爱有天意》等经典爱情片在中国影迷圈内的广泛传播,郭在容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算是有名气的韩国导演。他曾在2006年和2008年分别为刘伟强的《雏菊》及徐克的《女人不坏》写过剧本,2009年的上海电影节上,因为《耳朵大有福》,郭在容认识了张猛,他喜欢张猛电影里小人物的命运,也因此成了张猛之后的《钢的琴》的监制,在与华语电影团队的合作上,郭在容也算是有过不少先例,到中国发展似乎是水到渠成。

  2011年,受邀执导大型古装电影《杨贵妃》的郭在容抱负满满,希望拍一部让中日韩三方都满意的作品,他还表示将努力冲击奥斯卡。但很快,就曝出因为明星主演擅自删改剧本,越权过多,他与投资方分道扬镳,“中国演员的power实在是太大了”,郭在容导演说。这一点,张喆洙也有着相似体验,他向记者吐槽,自己在中国也碰到过演员擅自改动剧本的现象,“演员自己改完剧本,第二天就直接带到片场来演了,这方面跟韩国不一样,比较有困难”,张喆洙有些为难地挠了挠头。

  那么,韩国大明星们都是怎样的工作状态?据一位媒体人透露,当年张东健来中国拍摄《危险关系》吃了不少苦头,守时谦逊的张东健每天早早到了片场,但却不得不在片场苦苦等待,只为了配合其他中国大明星的姗姗来迟。说起如今排场极大的两位当红欧巴金秀贤和李敏镐,这位媒体人也无奈地笑笑,“他们在韩国以前并不是这样的,是中国市场初期的不规范化,把很多韩国明星惯坏了,你出500万,他出800万,还有出1200万的,简直就是哄抬物价的反例。”

  不过,即便有明星不好对付的前车之鉴,依然无法阻挡很多韩国导演的合拍之心,比如,监制《钢的琴》那一年,郭在容在上海电影节结识了新丽传媒的负责人田总,双方谈及各自的想法和项目,在新片《我的早更女友》上一拍即合,这是郭在容继《我的野蛮女友》《我的机器人女友》之后的亚洲三部曲终结篇。新丽传媒的田总告诉记者,《早更女友》是新丽全额投资,在中韩合作里属于导演雇佣制,而选择郭在容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对爱情喜剧的纯熟技巧和热爱,据郭在容导演的一位朋友透露,他非常喜欢《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跟他的电影创作一脉相承,有着典型的小清新口味。

  《泰囧》很好看,《西雅图》管窥中国女性,是标准类型片

  9月初的北京日头下,韩国导演金泰均正在万达广场拍摄他的新片《坏姐姐之拆婚联盟》,记者在探班现场看到,投资人和演员多数是中国人,而剧组工作人员有一大半是韩国团队,为两方搭建桥梁的正是监制范小青,她是韩国电影产业的资深研究者。金泰均导演与大多数韩国导演一样,作品比名字更响亮——他2004年执导的电影《狼的诱惑》曾捧红了花美男姜东元。

  金泰均导演早在2002年就筹备过一个叫《朝鲜的拳头》的剧本,打算在上海拍,很不幸2003年因为SARS而流产。他认识汉字,熟读孔子,三国,水浒,对中国一直充满兴趣,新片《拆婚联盟》的拍摄算是终于弥补了11年前的遗憾。

  为了拍出一部中国观众喜欢看的都市轻喜剧,金泰均导演来华前,特意把近两年的中国电影都看了一遍,他很喜欢《泰囧》这样的棍棒喜剧,因为不需要用语言去逗人。对《北京遇上西雅图》也印象深刻,在金导演看来,《西雅图》里汤唯饰演的文佳佳那叽叽喳喳的情态,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时代的中国女性,是他在中国所见到的,跟男权社会的韩国完全不一样的女性面貌。

  这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上的奇妙发现感,也是他来中国拍片的每一天,备受触动的地方。他甚至会问中国工作人员:“中国类型片发展很成熟,为什么还需要我们韩国导演,你们拍得已经挺好了。”在他看来,《西雅图》就是一部典型的、合格的类型片创作。

  受到中国文化乃至华语电影影响的韩国导演并不在少数,曹义锡2013年的新片《绝密跟踪》前不久刚在中国上映,这部影片翻拍自2007年香港导演游乃海执导、银河映像出品的《跟踪》,《绝密跟踪》或许可以看作是他对华语电影的一种反哺。

  曹义锡与许秦豪导演私交不错,也从许秦豪拍摄《好雨时节》《危险关系》的经历里学习和了解着中国电影市场和观众,比如,当他今年9月坐在中韩电影人交流会上时,已经能够侃侃而谈,“中韩文化相似,最近三四年,中国的观众人数在急剧增多”这样的话题。不过,他的新片《绝密跟踪》于9月底在内地上映,仅收获了790万的票房,当记者提及他的老友许秦豪《好雨时节》当年的十几万票房惨状时,曹义锡笑笑说,“对于来中国拍电影的心态更多是观望,打算这几年多来往,多看看,再做计划。”

韩国导演背井离乡纷纷来华都图个啥?

创作机会有限、同宗文化吸引、可持续发展之路


  韩国导演创作机会有限 多数都是“world-cup”导演

  大名鼎鼎的朴赞郁导演,在2004年凭借《老男孩》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时,他在台上说了一段话,感谢自己的太太,“你终于可以跟别人讲,你老公是拍电影的了,你老公很不靠谱,对不起你,让你在众多太太面前都抬不起头来。”

  朴赞郁自封的“不靠谱”标签,相信在韩国电影界,会有很多导演感同身受。韩国电影产业资深研究者范小青把韩国导演们戏称为“world-cup”导演,换言之,他们大多数人要每4年才可能拍成一部戏,“韩国导演在生活及经济方面比中国导演相差太多”,无论是大导演还是新人导演,除非作品非常火,然后该导演又正好在那个作品里有分红,而这笔分红的费用也就仅仅够这个导演准备作品耗费的几年补偿。也有少数导演与韩国电影公司有签约制,不过也得是有作品的时候,才有薪水拿,平常是不会有生活费用的。

  因此,正如朴赞郁导演的境况,大多数韩国导演的太太们都是具有稳定工作的教师、护士或者公务员——或许是因为家里已经有个“不靠谱的”了,经济收入总得有一个人是稳定的。

  此外,韩国上下尊卑严重,没有太多人愿意去跟年纪大的人合作,因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和尊敬对方,如果是一个年轻制片人,面对一位年长的导演,便要事事恭听,自然心里不痛快,因此,韩国老导演的处境不太乐观,因为没有人愿意把别人一直抬着。

  而且韩国是男性社会,一起出去吃饭,即便同岁也是男性买单,生活过程中,有很多时候,导演要无数次买单,导演的一部片薪酬固定,生活方面并不像外人所想象的光鲜轻松。很多韩国导演到中国来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在中国,不是很出名的导演也多数拥有大宅与好车,这种不一样的体制,令他们好生羡慕。

  范小青告诉记者,在韩国,导演体制很单一,做电影导演和电视剧导演要分开,广告MV也分开,基本不跨界,如果什么都去做,在稳定型的社会里,是不被认可的,“韩国人会认为这种抢别人饭碗的行为,是极其不专业的。”

  母体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为获得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你要是以为韩国导演来中国拍片,是生存问题,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来到中国拍电影的韩国导演多少都是有点名气的,这些导演有一定的文化修养,都很认同中国这个强大的母体文化,他们识汉字,从小也都会看三国,尤其是四五十岁的韩国导演们,很多都是深受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影响,这些知识分子导演对中国抱有文化上的亲近感,最后才会是一些经济原因。

  对于韩国的电影集体来说,中国广大的电影市场对于他们极具吸引力,每个导演都很清晰自己在本国的创作界限在哪里,为了自己持续性的发展,他们对中国的将来充满了渴望。

  《分手合约》制片人齐霁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自己最近几年接触了大量的韩国电影界人士,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都希望到中国来看一看。在韩国,一个电影卖得再好,它的观影人次最多也就一两千万,一两千万的人次放到中国的人海里,根本不算什么。”(编者按:在中国,一两千万的观影人次,票房大约能达到4.8亿到7亿之间,也算是不错的票房表现了。)

  张喆洙导演也向记者表示,韩国导演95%的创作都在本土,仅有5%偶尔能跟欧美合作,但是跟欧美的合作几率也很小,众所周知,目前能涉足好莱坞创作的韩国导演也仅限于几位一线大导演,国内创作机会很难。但因为无法拓展海外合作,又只能在本土继续拓展下去。不过,他也承认,以前对好莱坞很感兴趣,当时中国电影市场还不是很活跃,而如今,他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比起去欧美那么远的地方,还不如去邻近国家,相似的文化背景下了解交流,对我更容易。”当然,他心里也很清楚,“中国电影人希望我能提供类型片创作,以及技术方面的需求,对我期待很高。”

  爱惜羽毛重视表达 初期在观望出手略谨慎

  《辩护人》在中韩两国掀起口碑发酵,虽然导演梁宇皙有些意外,但他觉得归根到底,这是故事本身的力量。今年是他第一次来参加中韩交流会,他看起来并没有急于求成的合作欲望,“如果跟中方在创作的故事上有共鸣,可以一起拍,如果中方需要我的故事,也可以跟我一起合作,但前提是,故事自己有生命,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惨败了,至少我还能回去韩国拍戏”,《绝密跟踪》的韩国导演曹义锡开玩笑说。虽然隔着文化鸿沟,但曹导演心里似乎门儿清,他告诉记者,来这里的很多韩国导演,有的是找机会的,而他是属于找了个机会观望一下的。比如,他又再次提及自己的朋友许秦豪那并不算理想的中国票房征途。

  与中国很多投资人被电影市场的繁荣冲昏了头,携着热钱资本纷至沓来相比,韩国电影人则显得谨慎得多,从言谈中也不难发现,他们很爱惜自己的羽毛,大多数人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韩国本土,他们并非无片可拍,愿意背井离乡,更多的是希望与不同的人接触,多元化自己的职业发展。

  中国电影界目前的现状是,国内大导演并没有太多商业电影经验,而新人储备又不足以供应日新月异、数倍增加的市场需求。所以最方便,最经济的解决方式便是启用韩国的电影创作人才拍本土电影,这也是从领导层到民间,共有的默契。

中国投资人为何钟爱韩国导演?

不乱开价、不事儿、有经验还能让人“涨姿势”


 片酬上是“业界良心”价 责任感强工作卖力

上一页 1 2下一页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