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华谊兄弟杨善朴:电视剧业务要敢于“做小”!

杨善朴在发言中指出,影视行业在经历了20年低门槛、无序化发展后,终于到了需要行业智慧和专业精神的时代。

12月16日,中国电视剧(2014)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电视剧事业部总裁杨善朴与会并讲话。

杨善朴在发言中指出,影视行业在经历了20年低门槛、无序化发展后,终于到了需要行业智慧和专业精神的时代。老板要看大,制片人看小,当别人忙着喊着做大做强的时候,谁敢于做小,可能未来的机会会更大。

内容何以为王?杨善朴指出,“称王”内容有三大特征:

好的产品多产生于优质的成熟的公司。

成功的产品均体现了优质资源、优质平台和品牌的完美结合。

影响大的产品都拥有受网络观众追捧的特点,产品创新程度极大提高。

另外,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业内人士言必称新媒体,好像不说新媒体,搞内容的就活不下去了。

杨善朴强调,做内容要走出对新媒体认识的三大误区:

新媒体的崛起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快,新媒体肯定是我们的未来,但不是今天的全部。

网络内容担当不了内容引领者的角色,目前主导内容发展方向的依然是传统媒体。

网络剧井喷是近10年对电影、电视剧的被动追随之后的一次生态革命。随着盈利模式的逐步清晰和网络戏剧化、专业化程度的提升,未来三年网剧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杨善朴认为,网络节目将成为与电影、电视剧并重的三大受众最多的文化消费产品。

对于“一剧两星”,杨善朴表达了四点看法:

“一剧两星”会迫使电视剧制作回归原本需要的纯粹的、专业的发展之路。电视剧行业将迎来“去高利润”的时代。唯一的出路就是把功夫下在剧本上和制作上。

电视频道层面,“一剧两星”将改变频道单一化、同质化倾向,这将是频道走向个性化多样化的开始。同时,以往部分不科学、背离市场原则的节目交易方式将会更少见,未来投资方和购买方一定会密切对接,制播的绑定会更紧密,投资会更有效。未来10年以后,可能所有的剧,从制作之初都是有出口的。

“一剧一星”新政肯定会促使资源、人才、资金合理化、专业化整合,并肯定会毫无悬念的使资源向优质平台转移,出现我们意料当中的“马太效应”。

“一剧两星”必将加速卫视频道的两极分化。“专业是根本,创造是生命”将不再只是口号。

以下为华谊兄弟电视剧事业部总裁杨善朴演讲内容

杨善朴:

就今天的市场情况和走向来讲,无论你是作为公司,还是电视台媒体,我们的问题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创新是把握趋势的根本砝码。几乎可以这样断定,影视行业在经历了20年低门槛、无序化发展后,终于到了需要行业智慧和专业精神的时代。

今天的主题是谈趋势,所以这里就怎么看趋势的问题,结合华谊的一些实际运作,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些看法。

第一方面,老板要看大,制片人看小。

IPO、并购、重组、大数据、大屏、多屏、大传媒、大娱乐、全产业链、IP、模式、点击量等等,这些都是2013年以来,我们这个行业里出境率最高的词。其实这些词对制片人来讲是没什么意义的。当然,我们有很多公司老板就是制片人,制片人就是老板,就看你想当什么样的老板,你想当王中军、马云,就得往大了想。

作为制片人你就需要往小做。华谊兄弟在2012年前始终保持在500集左右的年产量,但是质量始终达不到行业最高水准,这就叫“萝卜快了不洗泥”,保证了产量就保证不了质量,运营成本、应收帐、坏账计提所有的都在加大,只有一个在减少,就是利润。

所以我们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下决心调整策略,这个策略就是做小、做专、做影响,强调专业,强调质量。我们开始制定项目投资标准,尤其是制定产品标准。因为影视剧无论如何来说作为文化消费产品,它一定有它的标准,我们在尝试制定这样的标准,提高投资门槛,不合格的以往可投可不投的一律不投。所以从2012年的500集直接收缩到2013年的40集,只投了一部,叫《我的儿子是奇葩》,今年3月播出,收视效果还不错。2014年也只通过了120集。

通过这样的大调整,使华谊兄弟出品不但有盈利能力,更保证了我们产品应有的水准和市场影响力。

今天当别人忙着喊着做大做强的时候,谁敢于做小,可能未来的机会会更大。这是关于未来趋势的第一个看法,叫做大者更大,专者更专。

第二,内容何以为王?

从传统媒体已知的绝对数量的电视台频道,以及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的银幕总数,到新兴媒体为数众多的各类网络终端,以及即将全面形成的数以亿计的移动平台,对于内容的需求和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一个数据可以说明这种需求,我国已经拥有7000多家影视公司,而且是每年以4位数的速度在增加。还有一个现象可以佐证这种需求,甲方踊跃做乙方,媒体积极搞自制。都说明了现在这样一个情况。

通过2013年到2014年那些可以“称王”的内容可以看出他们有三个特征:一个特征,好的产品多产生于优质的成熟的公司,第二,成功的产品均体现了优质资源、优质平台和品牌的完美结合,第三,影响大的产品都拥有受网络观众追捧的特点,产品创新程度极大提高。

以往众多浮躁之作、追风之作、贫雷之作,已极大程度失势并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是关于其实的第二个看法,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称王,但称王的内容一定代表今天的所有。

第三,走出新媒体误区。

可能大家看到这个觉得很奇怪,新媒体有什么误区?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我身边一些朋友言必称新媒体,好像不说新媒体,我们搞内容的就活不下去了。新媒体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毫无疑问将来会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从这样几个角度做了一些思考,不一定正确,和大家探讨。

误区1,新媒体的崛起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快,从单一的广告指标、营业指标看,仍然只是传统媒体的10%,也就是说2013年刚到96亿,今年预计在120亿。依托互联网科技迅速崛起的新媒体,包括移动媒体,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它必然要经历的发展过程是不可跳过的,尤其是在经验积累和人才生成方面,所以短期内还不可能取代传统媒体,更多的是与传统媒体互补共生。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是新媒体发展最快的三年,但是近三年也是传统媒体电视台广告飞速发展的三年。新媒体肯定是我们的未来,但不是今天的全部。

误区2,无论网络多么热闹,无论对传统内容制作在年轻化、时尚化、娱乐化方向带来了多少巨大的影响,但它还担当不了内容引领者的角色,目前主导内容发展方向的依然是传统媒体,这主要得益于传统媒体自身30年的持续投入、运营经验和大量持续人才的整合。

误区3,今年网剧大量播出,一年相当于前5年的总和,被称作井喷,其实这仅仅只是开始,是网络剧经历了近10年对电影、电视剧的被动追随之后的一次生态革命。随着盈利模式的逐步清晰和网络戏剧化、专业化程度的提升,网络节目未来三年将走出蹒跚学步阶段,而进入快速成长期。

华谊兄弟是2010年开始布局新媒体业务的,2010年到2013年三年以产品打包的方式,分别同酷六、乐视、腾讯全案延伸合作,虽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毕竟走出了内容合作的第一步。此后一直在进行网络内容的研发,明年一季度华谊兄弟将先后开拍三部网剧,除了对点击量的重视外,我们更重视在未来网络戏剧的主流形态方面做出探索和贡献,当然我们希望和各大视频网站的共同合作。

这是关于趋势的第三个看法,叫做网络节目将成为与电影、电视剧并重的三大受众最多的文化消费产品。

第四,也说一剧两星。

因为马上就要实施了,评价也没有意义,但我还要给个赞。一剧一星也许没有多远了。我要给这个政策点赞,因为它符合行业的规律,符合生态发展。具体好在哪儿?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1、从制作公司层面,虽说20年来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投资血本无归,但每年也有一批花小钱的事,并且不完全靠创造成功的公司,在“两星”后局面将大不一样,当“天花板”限制了成本之后,唯一的出路就是把功夫下在剧本上和制作上。所以说“一剧两星”会像是一种拓扑效应,迫使电视剧制作回归原本需要的纯粹的、专业的发展之路,点适应行业将迎来“去高利润”的时代。当然真正的好产品依然可以卖大价钱,我听说明年有三部剧,单集超过了六七百万,由衷地向这几个公司致敬。

2、从电视频道层面,“一剧两星”、“一剧一星”是改变频道单一化、同质化倾向,并走向个性化多样化的开始。明年首轮剧黄金档播出的总体量会下降20%,在收视和广告收益上会有一定影响,这将迫使频道一方面寻找新的出路,一方面在选片、购片上更加专业、更有眼光、更有水平。某种意义上讲,对于以往部分不科学、太多背离市场原则的节目交易方式,都会有较大的改善。未来投资方和购买方一定是密切对接,制播的绑定会更紧密,投资会更有效。未来10年以后,可能所有的剧,从制作之初都是有出口的。

3、从产业宏观层面,“一剧两星”“一剧一星”类的行业新政,肯定会促使资源、人才、资金合理化、专业化整合,并肯定会毫无悬念的向优质平台转移,出现我们意料当中的马太效应,这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和走出去将会有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4、有人说,“一剧两星”后将加速卫视频道的两极分化,我认为这是必然的,目前上星频道本来就有一二三线之说,而能够成为一线卫视,靠的是敢于创新敢于投入和对目标的顽强追求,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班子基本稳定方向坚持一致,最早的湖南和后来的江苏、浙江三大卫视的成功无出所以。这就是关于趋势的第四个看法,叫做专业是根本,创造是生命”不再是口号。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