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互联网助力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电影不能用好莱坞的方式战胜好莱坞。“如果有一天中国科幻电影终于成了中国电影的支柱性类型,中国电影要有自己的类型化之路和产业化之路。”

“中国电影要有自己的产业化之路。”“互联网渠道和播出平台能够提高电影产业的转化率。”“中国电影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文化发展战略,电影人要有一种深远的文化眼光。”日前,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北京电影学院及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承办的第九届北京文博会国际电影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全媒体时代下中国电影产业的融合发展之路”这一主题下,围绕“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时代”等多个热门话题展开讨论,共同为中国电影产业融合发展出谋划策。

转型挑战——

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纵观世界,电影呈现出‘1+N’的国际格局,即美国作为电影强国一家独大,中、日、印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则在世界电影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最有可能实现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在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看来,中国建设电影强国,理应在科学把握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寻求电影产业发展的突破点和政策的着力点,处理好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时代挑战。

“我们已然进入了一个全媒体时代,中国电影也已经走上数字化、信息化、媒介融合化并举的道路。”侯光明说,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产业发展由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挑战,互联网时代和信息科技革命背景下电影产业的技术挑战,全球化背景下的国产影片竞争力提升的国际挑战,高质量、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挑战。

近年来,在国家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建设电影强国已经成为电影人的共同梦想。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电影历经1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国产故事片数量从2002年的135部增长到2013年的638部,票房收入从不足10亿元增长至217.7亿元,影院银幕数从不足2000块攀升到2万余块。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呼吁,从国家层面应该给予电影产业的投融资以更有利的扶持政策,法律、金融、经济等方面专家也要多研究如何从国家政策层面来支持电影产业的发展,从而使电影产业的发展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

特色道路——

不能用好莱坞方式战胜好莱坞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认为,中国电影不能用好莱坞的方式战胜好莱坞。“如果有一天中国科幻电影终于成了中国电影的支柱性类型,中国电影要有自己的类型化之路和产业化之路。”

在戴锦华眼里,中国电影应该参与解决中国文化面临的诸多问题。她认为,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艺术电影“不断地打开中国创造之路”,但对中国电影文化的追问应该和电影类型化、市场化发展同时进行。她说:“中国电影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文化战略,电影人要有一种深远的文化眼光。”

谈及电影文化生态问题,戴锦华表示,电影是人类科技产品的体现,电影语言是世界性的,电影也是国家的形象名片。她认为,在世界格局中,中国电影面临着很多问题,但中国电影不是要等待着这些问题的解决,而是要参与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无论怎样配额,好莱坞的影片都是要来的,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电影市场优势格局,如果搞不好或是给好莱坞准备的。但是好莱坞拍的永远是好莱坞电影,而不是中国电影。”她呼吁:电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在创作电影时中国电影人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天津北方电影集团副总裁方卫认为,大学生电影院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为大学生们输送积极的文化营养”。他记得自己在上大学时以能够看到最新的电影为荣,那是一种青春的自豪感。“如果中国大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有这样一个以电影文化营养为成长经历的阶段,那我们真的是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

媒体融合——

成就产业巨大经济增长点

“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变革正在电影产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巨大影响。”侯光明认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影产业也将步入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制作云端化、服务平台化、影院融合化将成为必然趋势。

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铁东表示,从网络播放平台诞生的那一天起,新媒体就成为电影产业巨大的经济增长点,如果没有互联网平台的衍生与支撑,全球的独立电影产业可能已经消亡。

“我们的影院建设和产业化建设,激活了蛰伏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娱乐需求,目前还处在一种吃不饱的阶段。所以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各种烂片都有票房,各种没有文化价值观照的影片有观众。”周铁东认为,网络拯救了一些小众影片。

据美国电影协会的数据统计,全球的影院总票房,在移动终端风起云涌的这5年,从2009年294亿美元到2013年创下新高的359亿美元。全球的银幕总数从不到5万块达到了13.5万块,翻了近三番。这充分说明,互联网不但没有让影院消失,反而令电影市场不断延展,日益繁荣。

张会军希望加强影院建设,充分利用各个高等院校的影院资源。“中国影院建设还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目前房地产低迷的情况下,需要有识之士有勇气和魄力来调整这个建设平台的内容,使得影院数量能够尽快在居民区和文化区有所增加。”他认为,如果影院建设能够加强的话,不但能拉动国家的经济产业建设,也能为中国的电影票房贡献力量。“明年我们就可能是全世界票房第一了”。

针对网上流传的“互联网将取代电影院”的说法,周铁东认为:“虽然我们的生活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但说互联网会取代电影院是没有根据的。人是群居动物,必须走出家门才能宣泄自己的社会性诉求,而电影院是在各种户外活动中最廉价、最能够满足人的社会属性的场所,所以说电影院是不可取代的。”

但张会军也表示了他的担忧:“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小屏幕对传统银幕的分流与替代,也使传统银幕面临极大的风险。”

大数据应用——

助力提高电影产业转化率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迅就“大数据电影”这一话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基于互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并不是大数据,而必须是“经过自动化处理之后的数据,被结构好的、有方向的、专业化的、经过分析之后的数据”。他认为,中国如果真想形成一个电影工业,那一定要有相应的大数据来支持,而不是只把大数据当成一个功利性的营销手段。

“互联网渠道和平台能够为中国电影做的事有很多,尤为重要的是能够提高电影产业的转化率。”爱奇艺首席执行官(CEO)李岩松表示,要想提高电影产业的转化率,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把传统电影的预售期、宣传期、线上和线下结合等方面前置,从而让所有通道的销售转化率得以提升。

在李岩松看来,互联网的形态和它的渠道特点,决定了现在很多的商业模型更多向市场化转变。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互联网平台更多起到了一个渠道方的作用。他认为,互联网的核心是做任何事之前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数据、产业链,这是互联网很好的一个基因。如果把这个基因植入电影营销,那么一部电影在原有票房模型的基础上会增值10%~50%。

“互联网渠道和平台给文艺片、商业片等提供了很多机会,用各种渠道让大家知道这部电影,甚至是直接买票,如此多方面提高了电影产业的转化率,从市场方面为中国电影产业作出贡献。”李岩松说。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