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片坍缩的《一步之遥》:观众玩现了,马珂玩砸了!
陈昌业:上映6天,票房3.7亿,单日票房不足2000万,排片率从首日的53.21%已经断崖式地落在了19.72%。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碎片化视频消费习惯几乎改写了中国电影的版图。对于制片人马珂而言,轻视这四年的变化是这个错误的根由。
孙宇轩2011: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不是什么隐喻,多么内涵。关键在于:一部电影2个小时都是在说--说--说,你他妈能不能演会儿,讲相声呢......电影是用来演的好吧。
tangcu糖醋:电影作为商业艺术的一种类型,如果导演想拍文艺性太强的电影,但做不到叫好又叫座,那如果有良心就该控制下成本,不然就是太任性,坑了投资方。
几个真文青或者伪文青站着说话不腰疼,只花了几十块看了电影,就说商业应该为艺术牺牲。姑且不论他是否真的看懂,就算真看懂了又有什么资格去反对别人讲这本电影商业上失败的观点。说难听点,如果姜文说要拍一步之遥,说这电影必然大卖,让你卖房支持他,说只要电影出来你就铁定大赚,你愿意?你要不愿意就别BB了,TWO B OR NOT TWO B,就看你是不是愿意自己出钱给姜文任性。
劝告真(伪)文青觉得电影好,有艺术性的,那了不起你写几个影评说这电影其实不错,时光豆瓣去打个10分拉高点分数么。商业的事归商业,艺术的事归艺术?OK?
褚少军:从口碑和舆论来看,其实不能否认《一步之遥》是好电影,但一定不是好看的电影,或许正如其名,好电影与好看的电影至少还有一步之遥。不过《一步之遥》团队在上映后口碑急剧下旋之时,在社交媒体以及舆论公关上没有采取很得当的措施,这应该值得反思。
但不得不说姜文是为数不多保有着某种情怀与理想的导演。把自己看作醍醐灌顶令人警醒的引路者也好,要做中国电影界特立独行的观察者和思想家也罢,从拍的几部电影来看,姜文与观众永远保持着“一步之遥”。
对话姬十三:到了第五年,果壳里的宇宙,才开始爆炸
阑夕投稿:姬十三称直到B轮融资,才慢慢摸索出如何“像真正的商业公司那样去战斗”。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在目送饭否、译言、BlogBus等气质产品渐行渐远之后,人们似乎开始倍加珍惜那些幸存者,并发自肺腑地希望它们活得更好。
何川:果壳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没有找到一个具备客观规模用户基础(至少数千万级)的、足够支撑未来发展的细分需求,并基于这个需求做出一款漂亮的产品。现在谈情怀、谈意义、谈小而美,意义都不大。阑夕文章写的很好,但果壳的产品线过于分散这个问题,短期内还解决不了,除非姬总能够快速取舍,否则摊子只会越来越大
有壹手,专攻“面子”的O2O
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修小剐小蹭的“钣喷”修复的有壹手,创始人周槟始终拒绝大修的业务。不仅是因为市场大、利润高,更是因为钣喷是4S店的核心业务,但同时也是4S店掌控力最弱的一块业务。加以线下服务标准化、借力微信等O2O方式,很快就获得了A轮融资。
apacheliu:“学院派”的说法和做法。钣金、油漆是比较专业的活,‘路边店’困怕有很多问题。1、每个车型的车漆看起来差不多,其实专业来讲是有很大区别的,4S点专门有调漆技师,调漆4S店有技术支持,而且这些人经验很重要。2、钣喷有很高的污染(油漆污染),需要专门密封车间,对工人也需要专业培训加防护措施,这些分散的店如何做?3、小擦碰一般车主是不会专门去修的,一般都在保养或其他维修时顺带做的,而且很重要的一点,钣喷车主走保险的是大多数,保险理赔维修一般是和4S店早就签好了。。。
总之,这篇文章只讲到了一个IT平台,还有作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主机厂不管4S店油漆,这就错了,它不光管,还有指标,每月从主机厂进多少桶油漆都是有最低限额的。平台谁都可以做,但是客户怎么来?这恐怕是最关键的。再就是这名字起的真不咋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