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姜文新作《一步之遥》票房比预测少了十多亿,为何?

12月18日上映的姜文新片3D《一步之遥》在收获非常极端两极口碑的同时,也在首周末获得了3.35亿票房

《一步之遥》剧照

12月18日上映的姜文新片3D《一步之遥》在收获非常极端两极口碑的同时,也在首周末获得了3.35亿票房,相较4年前《让子弹飞》首周末的1.8亿票房,增长了1.86倍。从《一步之遥》看电影市场,我们可以发现,这几年来电影市场发生的巨变颇为耐人寻味。

其一是电影市场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多数人的预期。2011年底中国银幕数仅为9200块,截至2014年三季度银幕数已达22420块,增幅高达244%;2011年全年电影总票房为131.15亿元,到今年年底电影总票房近300亿元,增幅近230%,且年年创出新高。将电影《一步之遥》的票房放入这一大数据背景,再考虑到4年前《让子弹飞》为3D票价、《一步之遥》是3D票价的因素,实际上,《一步之遥》在首周末的观影人气远不及《让子弹飞》。即便如此,《一步之遥》却仍然取得了令人“惊艳”的票房,足以想见国内的电影市场有多红火!今后的市场潜力会有多大!可以说,没有比这个“激情四射”的市场更能鼓舞电影人了。

其二是早在《一步之遥》过审前后,该片就已经通过电商平台预售了近3亿票房,且当未能按时过审的消息传来时也几乎无人退票;与此同时,影评人、观众对该电影的评价更是达到“即时”的程度。技术手段的进步,让以前在短时间内喊破了天、跑细了腿都难以捉摸的市场预期、难以推进的市场营销、难以厘清的市场潜力、难以收集的市场反馈、难以回笼的巨额票款,分分钟就给“掏”了个“底朝天”。可以说,技术进步———包括支付技术、信息互动技术,也包括电影拍摄制作技术与电影营销技术的不断进步,给有实力的导演、有市场的电影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今后,好的电影要想不火,不好的电影要想火,都将更难!

其三是与4年前取得普遍好评的《让子弹飞》不同,有人说取得两极口碑的《一步之遥》是姜文从大众走向小众的一部电影。这几年来,随着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庞大的电影观众群体也趋于成熟与分化,电影市场越是发达,这种现象也越是明显。换句话说,今后文化层次、个人喜好各不相同的观众很可能会越来越倾向于掏钱看适合自己的电影,就像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一样;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电影也往往能找到相对应的观众市场。一部电影被理解与欣赏的观众群点赞、被其他观众群吐槽的“两极”现象可能成为常态,“老少通吃”的电影也可能会越来越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懂得欣赏、愿意去理解艺术”(姜文语)高水准观众群的快速增加,有内涵、有思想、有创造力但叙事方式一时尚未能被许多观众接受的所谓“小众电影”,也有望拥有数量不菲的“知音”,那些真正的探索性电影因为缺乏市场而赔本的现象有望成为历史。这对那些“有想法”的导演来说可谓“超级利好”,也有利于整个电影产业的前行。当然,那些本身质量不过关的电影除外。

其四是《一步之遥》公映前后的“风头”,几乎一举盖住了除《智取威虎山》之外的其他电影———目前国内影坛这种少数优秀导演“一家独大”的情形,似乎不利于有潜力的年轻导演脱颖而出。据悉,今年国内共过审的近600部电影,除了少数几十部闹出过大动静外,绝大多数可谓悄无声息。许多过审公映的影片因为导演、演员的名声不够响亮,在各影院的排片率之低令人难以置信,甚至连获得观众“差评”与“吐槽”的机会都没有。在这么多被“埋没”的影片中,很难排除有“藏龙卧虎”之作。就像1984年陈凯歌的处女作《黄土地》问世以后,因为当时绝大多数电影观众不能接受这种迥异于以往的电影语言,几乎无人问津而被打入冷宫,直到后来陆续获得第2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萨兰特杯导演奖、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第29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等高规格国际奖项后,《黄土地》与陈凯歌才“墙外开花墙内香”,引起人们的关注。当年该片主演王学圻,后来也“慢热”为当今影坛首屈一指的“老戏骨”。如果姜文等著名电影人,还有影院、观众能多给尚欠实力或是暂时不为人们认同的年轻导演和影片一些机会,电影市场的发展或许可以更加丰富多元、更加有后劲一些。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