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对外作出了一笔重要的投资决定:以62.44亿港元的价格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5个月后,完成交割的文化中国正式更名阿里影业,同时,中国电影集团前副总裁张强在8月被正式任命为阿里影业CEO,阿里巴巴就此开启进军影视娱乐产业的帷幕。
互联网与影视业将以什么方式来结合,成为一个业内普遍探索的话题。但在这一领域,无论中外都没有太多可参照的现实案例,美国六大电影机构的母公司几乎是清一色的传媒集团;而由于电影在美国已非高增长行业,谷歌、微软等互联网企业也无暇染指。
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张强这位出身广电系统却执掌着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影业板块的掌舵人显然已经有了他自己的答案。
尝试创新型文化产业经营模式
记者:2014年阿里通过收购文化中国,成立了阿里影业公司。您认为互联网与影视业之间能碰撞出哪些火花?两者会以哪些形式进行结合?
张强:互联网的介入对于传统电影行业会有一个巨大地促进、补充的作用。对于目前用户群体观影习惯的养成主要还是集中在一线城市。随着有需求的用户逐渐扩大,满足这些人群的方式便是运用互联网。
今天大量的线上售票,大规模的打折包括团购,可以使票价让更多的人群接受。这几年收入逐步增长,电影票不涨反降,巨大的促进了二三线城市观众的观影,普及度非常快。当这部分有需求的用户培养出观影习惯时,那么所谓的票房就不仅仅是今天近300亿的这个规模了,这也就是唯有互联网能做到的事情。
事实上,今天的阿里影业要做的也不局限于电影、电视剧等文化影视娱乐产品的开发、制作和发行,还会结合阿里巴巴集团电商和大数据技术方面的优势来为影业做服务,一起进行文化娱乐产业的创新拓展。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知道用户对于影视剧作品都在关注什么,搜索什么关键词,对电影衍生出来的什么商品感兴趣,以此来巩固在影视剧作品中的一定商业植入及外围开发。通过与阿里巴巴平台的商家结合,利用商家的经验来开发影视剧外围产品。
目前,国外的影视剧作品票房占比在收入的30%,而中国票房却在90%。由此可见,互联网的介入会大大扩充传统电影行业模式潜在的这部分商业空间。阿里巴巴集团作为全球互联网商业领域的基本设施提供者,希望在未来能够“以互联网技术不断拓展商业边界”,这将使阿里影业在未来有充分的资源和技术手段来承接阿里巴巴集团在文化领域内的资源,对此加以整合并进行业务拓展,这是阿里影业的未来战略重心。
记者:请问集团对阿里影业的发展期许是什么?阿里影业在阿里整体战略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张强:阿里巴巴集团已经明确,在未来,“快乐、健康和国际化”将是三个战略方向。而创造快乐的核心就在于优质内容的生产和传播,阿里影业将是阿里集团在这个领域业务的主要承担者。我们从主营业务上就是从事电影、电视剧等文化影视娱乐产品的开发、制作和发行,以及结合阿里集团电商及大数据技术方面的优势来进行文化娱乐产业的创新拓展。
此外,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拥有数以亿计的优质用户。如何在文化领域,将阿里集团的电商和非电商用户的消费需求建立强关联,是我们的思考方向。
目前,阿里影业与阿里巴巴集团的相关业务正逐渐打通,资源共享。大家共同将重点放在创新上,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来开发和运营我们的产品。
阿里影业将尝试以互联网及大数据为业务拓展原点的创新型文化产业经营模式。我们所有的出发点都以我们的用户需求为标准。
记者:阿里影业如果制作发行一部电影的话,流程与传统电影公司会有哪些不同?
张强:我们希望在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上进行更多的探索。阿里集团在大数据领域拥有非常多的积累,我们希望能在此基础上,更准确地把握用户行为,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使针对特定消费者的定制性产品的出现成为可能。我们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
构筑连接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虫洞”
记者:影视投资一直被归于高风险行业,请问阿里作为一家此前并没有相关行业经验的互联网企业,如何来规避这种风险?
张强:阿里的确是个没有影视剧行业经验的初学者,但这种经验可以通过方方面面迅速搭建起来。阿里影业强有力的引力吸引周围有能力、有经验的行业精英乃至群体加入进来。有时候我开玩笑地说,我们就像“虫洞”,一个可以连接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多维空间隧道。通过阿里影业创新模式能够让原本距离很远的互联网和影视业瞬间离得很近。
我们将充分运用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的资源和人才,与行业精英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提升制作能力。阿里影业将以C2B(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实现商业和产业订制)的模式,利用并协同阿里集团于大数据、云计算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电子商务平台的专才和经验,进一步强化其以海量数据分析电影及电视剧观众趋势的能力,专注于打造契合不同族群、不同类型观众需求的文化及影视娱乐内容。
记者:互联网与影业的结合,是少数企业的个案还是会成为一种趋势?为什么我们看到美国的六大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是互联网出身?
张强:互联网公司最大的好处是聚合需求,让信息透明化。互联网公司走进文化娱乐产业为其做了一个很棒的“补充”。
我们再来看中国电影市场,从2001年电影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启动,在这过去的短短12年时间,中国电影的票房从2001年9亿人民币,跃增到2014年目前已经超越了280多亿,而2013年全年票房是217亿。
看中国电影市场的这种极速跃进,了解到在未来的影视产业市场所存在巨能潜力,而这种潜能的主力军又是谁?现在观影的主力人群为21-26岁,也就是90后,这部分人群拥有较强的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且这部分人群拥有足够的购买和支付能力。随着移动端发展,这部分人群在PC端养成的网购习惯正逐渐向手机端转移。
移动端如何来承载这部分群体的观影需求,也就演变出了今天的淘宝电影、猫眼、糯米等O2O预售平台。这确实是一个趋势,很方便,不用排队。线上付费、线上订座,非常方便,还可以打折。我们是想把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的操作模式跟传统模式结合起来。通过这种结合,是希望把蛋糕做大。现在看起来是有可能的。
记者:在内容生产方面,阿里影业正在酝酿哪些计划?
张强:我们希望成为大中华区领先的内容提供商。在电影方面我们与周星驰、陈可辛、王家卫等重量级导演签订了战略合作,分别合作5部影片或影片投资机会。
我们还陆续购入《还珠格格》小说的电影改编权和电影《狼图腾》的海外发行权。电视方面已经完成销售的《刺刀英雄》,合作投资拍摄由著名导演李少红监制的42集电视剧《继承人》、购入电影《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和电影《临时同居》的中国内地电视剧播映权和网络传播权。这些都将放入未来计划当中逐一执行。
阿里巴巴影业目前有65亿港币的储备资金,我们有更充裕的实力来购入优秀的影视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