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军电影业:从制造业到服务业
互联网并不是在2014年才与中国电影发生关联的,但在2014年,互联网对电影行业的颠覆性之强、整合力度之大,却是过去从未出现过的。年内,国内互联网行业三巨头BAT (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不约而同地进军影视行业,互联网与影视融合催生的新业态初露端倪,这使得互联网企业在影视领域的混战开始从下游的播出平台端延伸至上游的生产端。除了基本的内容生产投资外,几大互联网企业还利用自身强大的资金优势、平台优势和服务优势,深度影响着影视产品的营销、电子商务、放映、广告、大数据分析、衍生品等相关领域,电影从单纯的生产性行业进一步向服务性行业靠拢。作为传统电影生产企业的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甚至直言:“未来10年,是互联网引领影视产业革命的10年。 ”
尽管刚刚与电影行业“联姻”不久,但互联网对电影受众的影响却广泛而深远,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改变就是,越来越多习惯于互联网消费的观众开始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电影票并在线进行选座,而无需再去影院排队买票。随着猫眼、格瓦拉等在线售票平台的兴起,今年暑期电影市场线上票房转化率已超过30%,预计明年初将超过50 %。而“淘宝电影”等依托移动平台的服务终端,更是将“快的打车”式的商业模式运用到了电影售票领域,使中国电影的潜在观众得到了极大拓展。
此外,由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公司主导的电影众筹,更是引发了电影融资模式的革新。风靡网络的“娱乐宝”第一期今年3月发行,总规模7200万元,有接近30万用户参与抢购,而6月推出的“娱乐宝”二期总规模更是达到了9200万元。电影众筹的兴起,让电影生产与个人金融产生了联系,观众从单纯的消费者变成了电影产品生产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主旋律题材创新:从拓展题材到拓展市场
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当天,由王兴东编剧、王放放导演的主旋律电影《黄克功案件》全国公映,这部表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最高法院以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判处犯杀人罪的红军将领黄克功死刑的影片,完美地呼应了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的主旨。在《黄克功案件》中,没有生硬的剧情、模式化的英雄人物以及口号式的台词,它通过一个流畅且充满悬念的故事,真实还原了1937年延安革命区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景观,而其深刻探讨的法与情之间的终极关系,更是在震撼人心之余,足以警醒当今世人。这部影片,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主旋律电影的题材边界。
与《黄克功案件》一样具有突破性的,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期间公映的主旋律影片《天河》 。这部由八一厂打造的当代史诗片,采用了《建国大业》式的全明星演员阵容和商业片的运作模式,而更为重要的是,影片抛弃了主旋律影片中常见的“为革命工作抛家弃子”式的冰冷叙事,转而讲述了一个“好人有好报”的故事,片中人物在为国家事业作贡献的过程中,没有损失任何个人情感与家庭幸福。这样的设定使《天河》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为影片赢得了超过3000万元票房。
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3D》 ,则成为主旋律电影真正实现商业化的又一次重要尝试。与《黄克功案件》和《天河》相比, 《智取威虎山3D》是一部更加重视市场的纯商业大片,在徐克的掌控下,它拥有了曲折的故事、豪华的明星阵容、炫目的3D视效,却没有丢掉原作的气质与精髓。在中国内地家喻户晓的“打虎上山”的革命故事与“徐老怪”娴熟的商业美学相结合,造就了一部既能顺应政府导向、又能符合观众与影评人口味的双赢影片,与《建国大业》《集结号》《中国合伙人》等主旋律商业片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商业类型突破: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自古装大片独霸市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之后,中国商业电影的类型构成日益从同质化向百花齐放的状态发展,一些过去甚少出现或口碑较差的类型纷纷在2014年取得了艺术上或商业上的突破,这也成为中国电影产业趋于完善、工业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表征。
《后会无期》与《心花路放》尽管艺术趣味截然不同,针对的目标受众也大相径庭,但两部影片却都属于公路片这一国产电影罕有的类型形态。与《走到底》等不算成功的同类影片相比, 《后会无期》和《心花路放》不仅获得了商业成功,更进一步探索了公路片同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与方法。
《京城81号》成为史上最为卖座的国产惊悚电影,将《孤岛惊魂》创造的9000万元票房纪录大幅度提升到4 . 1亿元。 《京城81号》并不算是最优秀的惊悚片,但其慧眼独具的选材和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助推了票房的高企。与之相比,票房略逊的《催眠大师》在艺术水准上更胜一筹,成为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国产心理惊悚片。
春节期间火爆大银幕的《爸爸去哪儿》 ,则证明了即便是一部匆匆赶制的纪录电影,也能因为应景而征服观众。这部湖南卫视热播真人秀节目的电影版,在很多专家看来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电影,但其最大的亮点在于极强的合家欢特性,这正是影片在春节期间吸引一家老小走进影院的制胜法宝。
在动画电影领域, 《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因其面向全龄受众的定位和精致的3 D技术,一举超越《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成为票房最高的国产动画电影; 《分手大师》和《小时代3》虽然口碑平平,但其精准地把握了“小妞电影”的类型特质,成功地将大批粉丝吸引进影院; 《同桌的你》和《匆匆那年》则在《致青春》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了国产青春片的美学形态;而看似江河日下的古装动作片,也产生了《绣春刀》这样的佳作,证明在百花齐放的电影生态环境下,任何题材影片都有出精品的可能性。
当代题材与“轻电影”成主流:从电影产品到娱乐产品
纵观2014年的中国电影市场,除了《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一步之遥》《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太平轮(上) 》等寥寥几部影片外,当代题材完全占据了市场主流。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成熟,投资与明星阵容再也无法完全左右观众的选择,同那些接地气、靠话题取胜、投资中等的当代题材影片相比,年代色彩强烈的高投资大片显得投资回报率偏低,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资金与人才流向了偏重表现当代都市生活的“轻电影” 。
从春节档的《爸爸去哪儿》《北京爱情故事》到暑期档的《分手大师》《后会无期》《小时代3》 ,从国庆档的《心花路放》到贺岁档的《匆匆那年》《撒娇女人最好命》 ,众多主题明晰、故事轻松、表演活泼,且带有明显网络美学和电视美学色彩的影片纷纷取得了商业佳绩;而《绣春刀》《黄金时代》等艺术质量上佳但题材较为沉重的影片则票房遇冷。很多业内人士强烈质疑时下卖座影片的艺术水准和商业手段,但在很多制片公司眼中,如今的电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电影,而成为了一种更加综合性的娱乐产品,其制作目的除了要表达创作者的所思所想外,也要充分满足粉丝群体和潜在观众的娱乐需求与心理期待,这已成为近年来电影制片行业的一个重要共识。
究其原因,在于二三线城市电影市场的迅速崛起以及“90后”全面占据观众主流。当一大批在互联网时代成长或习惯于在家中观看电视剧的观众突然之间成为电影观众时,那些电影质感很强但娱乐性偏低的影片显然不会成为他们的心头所好,相反那些看似不像电影却充满娱乐性的影片成为了大多数新生观众的首选。也正因此,过去全年最大的票仓贺岁档,近年来也有让位于以学生观影人群为主力的暑期档的趋势。
《白日焰火》摘获金熊奖:从作者电影到商业作者电影
2014年2月16日,刁亦男导演的影片《白日焰火》一举摘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终于打破了国产电影自《图雅的婚事》之后在国际三大电影节上长达7年的大奖真空。相比获得金熊奖, 《白日焰火》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意义更在于,它作为一部作者色彩强烈的艺术电影,在市场上收获了破亿元的票房佳绩。
纵观整个中国电影史,真正能够同时得到业内和大众认可的艺术电影可谓屈指可数,即便如《小城之春》 《黄土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样的顶级佳作,也只能在小众范围内口碑相传。 《白日焰火》之所以能打破这一魔咒,在于其充分发掘了“商业作者电影” ——一种更加现代化的艺术电影模式的潜力。影片的主创团队努力让自己的思考介入普罗大众的生活,以黑色犯罪电影类型吸引更多观众,但又没有堕入“娱乐至上”的泥淖,而是通过复杂且缜密的叙事为观众带来了审美层面的提升。 《白日焰火》之所以能获得艺术和商业的双重成功,核心因素正在于其实现了主创个人思考与大众审美的平衡。
观众结构的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初期,观众的构成比较单一,普遍偏向于娱乐性和话题性需求;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成熟,一部分更关注艺术与审美需求的观众开始分化出来,并逐渐发展壮大——而越来越成熟和细分的观众群体,正是中国电影市场实现多样化的前提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