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冷笑话》是“网生代”电影的突出代表
随着互联网对影视产业的不断渗透,业内催生出“网生代”电影这样一个新的名词。顾名思义,“网生”用以指代诞生于网络,并依赖网络生存的概念。眼下正在院线热映的动画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它经由网络内容改编,通过网络聚合粉丝,甚至还借助网络完成了从融资到营销再到销售的一系列生产流程。
近期,与《十万个冷笑话》具有相似“互联网属性”的电影还有很多。从源头到下游,网络为这些作品提供了一切必要的帮助,让这类新事物得以颠覆传统电影的发展模式,从而开启电影行业的互联网时代新玩法。
那么,这种新玩法的规则是什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虽然这场电影产业的革新发生在方方面面——行业属性、营销行为、甚至是业务对象都将迎来改变,但归根结底,其成败关键仍要回到如何抓住互联网用户并将其有效转化为电影观众这个简单的问题上来。
让用户成为观众 “网生代”改变传统电影业务模式
从踏足电影产业的那一刻起,互联网就已自动将它特有的属性附加到了“网生代”电影的身上。正如互联网人喜欢将作品称作产品一样,这些作品的受众也自然而然随之变成了“用户”。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网络动画、网络小说……这些产品的庞大用户群和超高点击率让来自互联网及电影行业的生产者们嗅到了大量商机:以内容作为原点,从而将其所拥有的用户一同转移到电影市场当中来。
相对于观影人数,我国互联网用户群的量级显然更加可观。工信部2014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突破6.3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更高达8.38亿,超出了内地全年观影人次的总和。如此巨大的用户资源如果能够被有效转移到电影消费当中,它所能产生的票房效应将难以估量。
有了这样的认识,“网生代”电影应运而生也就不足为奇。通过与传统电影结盟或成立影业公司的方式,互联网IP内容被大量、集中的推到了银幕之前。《龙之谷:破晓奇兵》、《十万个冷笑话》、由《屌丝男士》引申出的《煎饼侠》等等改编大电影的先例不胜枚举。原著的网络人气越高,赢得改编大电影的机会的概率也就相应增加。
不仅如此,为确保用户能在未来成为观众,一部分“网生代”电影甚至从融资环节就让大家参与进来。这种形式如今有一个官方的名字,“众筹”。虽然目前市场中的作品开放的众筹金额普遍不高,但它却依然成为“网生代”产品移植用户的有效方法。
将观众变成用户 发挥互联网噱头之外的实用价值
乐视影业作为较早一批兼容互联网及电影业务的企业,其CEO张昭对于“网生代”电影这一概念绝不陌生。日前,该公司正在热拍的电影《何以笙箫默》就是跟据同名人气网络小说改编。在张昭看来,“网生代”的变革意义,除了让互联网用户成为电影观众,还应包括将电影观众合理变化成互联网用户这一反向过程。
张昭提出,在互联网“用户至上”理念的影响下,电影行业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传统的B2B(Business to Business 企业对企业)商业模式会被B2C(Business to Customer 企业对个人)替代,电影的制作、营销、发行各个环节不再被客观因素所制约,而是通过互联网直接为观众(同时也是用户)实现定制服务,例如院线之外,手机、PC、电视等多个用户端的放映功能,或是根据他们的价值取向来提供相应的内容产品。
由此可见,当电影观众开始变成互联网用户,“网生代”电影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除了现有的发掘内容、制造话题、线上营销等“表面”功能,网络还将在电影的诞生全过程中发挥更深层次的作用,实现更多商业价值。
这种“化观众为用户”的想法也在“网生代”作品创作中也得到了认证。《十万个冷笑话》导演李姝洁透露,她在每一集动画上线之后,都会第一时间查看观众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发布的弹幕,收集他们对于每一处内容的反馈并做出相应改进,弹幕功能正属于互联网用户服务当中的一种。如今,它已经逐渐成为“网生代”作品创作者了解用户需求的最直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