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296亿终结了期待了一年票房能不能过300亿的争论,权威机构最终总结出了2014中国电影只是市场火了,电影质量下了的结论,小编对2014中国电影有几个方面之管见:
一、创意:电影和所有生活中的产品一样,首要的是创意,一个电影不论是从市场还是艺术角度,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创意,说白了就是价值取向。《心花路放》和《智取威虎山》从创意开始,前者选择的就是票房,胡编乱造去达到目的,其实是在透支观众对你的信赖。而后者拿一个经典故事(之前被质疑主旋律故事能否赢得观众)从艺术和市场上做足,达到预期票房,前者就是迎合观众的“审丑”,后者才是真正的审美创意。
二、制片人:中国没有制片人制度,制片人一般是搞过一两部电影,认识了一些人就自己出来单挑,他们根本就看不懂什么是好剧本,什么是不能拍的剧本,制片人不是从专业角度程序化评估一个电影,而是拿卡司去博取黑马效应。京城的昆仑饭店,天天有制片人手上有无数的剧本,象对门的嘉亿市场卖A货手表的一样,你要什么款式的,我就能拿出什么样子的剧本,他们不考虑这个电影最终会不会有市场有票房,能把投资人忽悠到位,电影马上开拍,至于票房,只能听天由命,2014年中国生产的618部电影,大部分都死在这样的制片人手中。
三、编剧:中国的电影编剧总是以“弱势群体”的面貌可怜巴巴的不断诉苦,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问题在于一些编剧太固执,太坚持个性,写出一个剧本就摆出一副“谁改一字,天诛地灭”的架势,跟风抄袭,剽窃他人成自己,以前的郭敬明,现在的于正。法院都判了还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上诉。尚在觉悟中的中国观众偏偏就喜欢这种“审丑”,因吐槽争先恐后掏钱买票,他们倒是盆满钵盈,最典型的就是《富春山居图》。于是,没本事的编剧上网偷情节,盗桥段,有本事的编剧也耐不住寂寞接一些根本没有生活的题材憋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剧本,真正在坚持下生活写出感动自己又感动观众的好故事,好剧本的编剧却找不到投资,只能望着天花板大喊生不逢时。
四、导演:坚持真理的导演不多,坚持了真理观众不认导演的也不多。2014就有许鞍华、吴宇森和姜文,一个是《黄金时代》不再,一个随《太平轮》沉没,还有一个在艺术探索和胡说八道之间只差《一步之遥》。出错的导演和没出错的导演问题都在对网络和科技的了解有多少,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电影就是科技,徐克懂得怎么用科技来讲故事,吴宇森还在把标志性白鸽飞起当做手段就是鲜明的对比。当下观众是从互联网上核裂变传播来决定看不看你的电影,宣发做的再好,你电影里没有互联网基因(包括故事、导演、演员、歌曲和剧中一起要有凸显的互联网元素)执意用自己的艺术追求抗拒互联网和科技的力量,在家哭的不只是投资方,导演就没有一滴鳄鱼的眼泪?
五、观众:中国的电影观众最好忽悠,全国24000张银幕,他们真不懂到底要去看哪张,口碑好的去看,吐槽声越响的越去看,因为电影本来就具备美和丑,太美的没人看,极丑的一定要看看他到底闹心到什么程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行内称排片,也就是观众到影院,LED上打出的电影名,打出越多的就是排片越好的,观众自然就买排片好的影片,这点很重要。影院排片有潜规则,小编不敢妄言,很多电影拍摄好了,也非常好看,可是连电影院都不让你进,许多优秀影片就是毁在了院线经理手中,观众根本不知道。
六、2015电影市场:讲好故事(好创意)那是必须的,80\90后导演是今年票房主流,制片人不要迷信大导演和票房演员,电影从产品到产业化会有泥沙俱下的阵痛期,符合规律。大投入的电影今年不会有几部,专业电影公司他们只会强强联手,因为这部电影亏了,那部电影会补亏,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这种公司自己的项目太多,别指望他们投资你的电影,还是以自己的实力量身制作好故事的中小投资电影会是今年院线的需求,电影其实没有商业和文艺之分,做好市场营销就是电影核心的商业价值。小编相信很快会有让观众自己选择看什么影片的电影超市出现,比如你想看爱情的电影可以去“爱情专卖”,你想看惊悚鬼怪的有“惊城888号”,想看自己喜爱的明星,上网一点就知道他(她)今天在那个影院有电影上映,《太平轮》还要起航,《一步之遥》还有悬念,诸如此类,网络看电影选择性虽多,但毕竟视听感受天差地别,电影院越来越多了,经营理念到了要换位思考的时候了。
来源:中国制片人微信公众平台 作者: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