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徐克电影《智取威虎山》在剧情上有“硬伤”

《智取威虎山》的成功给人意想不到的感觉。因为没人像期待《一步之遥》那样,期待这部红色经典的改编作品能一下取得6亿多票房。

《智取威虎山》的成功给人意想不到的感觉。因为没人像期待《一步之遥》那样,期待这部红色经典的改编作品能一下取得6亿多票房。而正当人们为其成功鼓掌喝彩时,各种吐槽声又甚嚣尘上,以至于很难用一种评价概括这部电影。其实,褒贬一部电影要看从什么角度出发,对“智取”来说,作为产品,这是一部成功的爆米花电影;而如果用电影艺术的放大镜去观察,它的各种不足又纤毫毕现,但如果衡量这部电影对今天社会的价值贡献,它无疑在这个伪娘横行的时代,唱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今天的电影观众主体平均年龄21.5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90后。对于90后,正如刚刚告别学术生涯的钱理群所说,“对于90后,我看不懂。”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特别丰富的时代,同时也是被过多信息封闭起来的时代,他们只看自己想看的,如果你不懂他们,他们也懒得去懂你。

所幸,徐克看懂了90后。这就是影片为什么要让韩庚饰演硅谷“海归”的由来。作为一部改编自红色经典的电影,徐克需要一个年轻人熟悉的开头,一张90后买账的面孔。他不能让今天的观众强行进入一个他们不熟悉的历史语境。于是一个有趣的细节来了,影片一开始,繁华的都市夜景,瑰丽的KTV包厢,年轻人纵情狂欢的片头,让很多观众都误以为影院放错的拷贝。但随着KTV屏幕上出现了样板戏“打虎上山”的MV后,年轻的观众恍然大悟,他们禁不住好奇,禁不住想和韩庚一起去探访那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

一部好的爆米花电影总要用一点噱头来讲故事,当电影顺利成章地在韩庚的头脑里展开时,观众也进入了茫茫的林海雪原。孤胆英雄杨子荣,浑身洋溢着雄性荷尔蒙,他留着络腮胡子,腰里总别着两把手枪,不仅说黑话像说外语一般流利,而且炒菜切面、唱二人转、甚至铅笔素描无所不能。遇到老虎,他能轻身上树,拔枪毙之;遭遇栾平,他机智缠斗,反客为主;遇到试探,他能借力打力,消灭敌人。他简直就是中国版的“蝙蝠侠”或“美国队长”,是从真实世界里走来的另类男神!

如果你很难拒绝这样一个正面英雄,也就会接受一个脸谱化印记极重的座山雕。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说,如此脸谱化的正反人物形象,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上的倒退。座山雕和他的党羽就像所有漫画电影的反派大BOSS一样,永远生活在阴影里,有着变态的心理、神经质的表情和突兀的鹰钩鼻,生怕人们不知道他们是坏人,他们的角色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是坏人,我们无可救药。

当然,在艺术层次上探讨一部有着漫画气质的影片,有点缘木求鱼。所以,解放军30人的小分队可以消灭3000匪军是合理的;座山雕可以把坦克开进道路崎岖的威虎山是合理的;余男饰演的栓子娘进了威虎山就变身一个妖艳的风尘女子是合理的;甚至杨子荣明明带队下山扫荡,可中途解了个大手就调转马头回山也是合理的了……

这些剧情上的“硬伤”暴露了这部电影在艺术上的粗糙。但很快,这些只能让人事后细细思量才能发现的问题,就被扑面而来的爆炸火光所掩盖,观众沉浸在激烈的战斗画面里,产品思维战胜了艺术思维,徐克用这种狡黠的智慧征服了观众心中的威虎山。

如果仅仅从产品和艺术两个维度去忖度这部影片,那就很难解释很多年轻人看过影片之后的那种激动和叫好。不论徐克是有心要拍红色经典,还是无心插柳的“借壳上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唤醒了深埋人们心底的英雄情结。

英雄,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少被提及。网络时代的青年,无论你支持他、批评他、提醒他似乎都是可笑的,因为年轻人根本不听你的。年轻人乐于用玩笑和PS去解构一切原本严肃的事情。他们习惯将刘胡兰、赖宁、邱少云和黄继光等人编入各种段子,用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去解读,就像英雄不曾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一样。

但徐克的杨子荣一反所有价值观模糊、面孔模糊的“新思维”,以强烈的雄性气息扫荡了社会上的靡靡之风。杨子荣还是那个杨子荣,他没有“与时俱进”地借用情感花边完成所谓的血肉丰满,他让网络时代的青年看到了一种不可被解构的男性尊严。

影片以现代青年韩庚的想象为英雄撰写了一个更加精彩的结尾,同时也是对现代青年英雄情结的唤醒。的确,这个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有尿性”的青年一代。如果非要给这部电影做一个总结的话,那就借用座山雕的一句口头禅——一个字:一流的产品,二流的艺术,主流的价值观。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