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洞察我们重点研究了美国电影市场上,游戏IP向电影改编的案例及经验,本篇洞察将进一步整理分析近年国内外电影IP向游戏转换的经验及思考。随着中国电影和手游行业双双进入高速增长的繁荣期,一场电影IP向游戏改编的热潮也正不可阻挡地袭来。这股热潮并不仅仅是因为繁盛的手游行业需要大量优质IP来提供内容和流量的支撑,也是因为正接受剧烈商业变革的中国电影行业迫切地需要扩展自己的产品体系、增加可能的收入渠道。
但电影改编游戏这种跨界合作模式,并不意味着简单强强联合就能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新的市场和利润。中国电影并未赶上华语单机游戏的好时光,彼时虽有西山居、大宇、智冠等优秀游戏厂家,但当时的大陆电影行业还在商业化早期的黑暗中苦苦摸索,《少林足球》的游戏改编可能是这个领域仅有的成绩。等到国产电影市场开始高速增长时,国内的游戏生态已经跨越了端游(使用PC客户端游玩的网络游戏)时代,进入了页游(以网页为载体的网络游戏)的中后期。
国产页游继承了端游时代的丰厚制作、宣发、运营经验,又兼具周期短、流量大、少监管等优势,快速成长为红海市场。而其有时代背景的缺乏监管特点,使得行业内抄袭、盗版等情况十分泛滥,并且维权艰难。时至今日,大部分国产电影在宣传投放开始,在各大页游平台上就会涌现出大量冒牌换皮作品。
而手游(以手机游戏为代表的移动游戏)产业的情况则有显著改善:团队正规化、大型互联网企业参与上下游建设、资本退出机制明朗等因素使得手游公司更有合法经营的意愿。同时国内版权保护相关立法、执法环境的好转也促使大公司开始投入资源维权。虽然我们仍然能看到大量抄袭、盗版的情况发生,但在今天的中国手游业,大中型公司已有能力对自身持有的IP进行维权,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这也是国产电影能够进入手游行业最重要的条件。
为了对现在的国产电影游戏改编情况进行了解,我们对2014年以来授权明确并且进行了基本宣传的国产电影游戏改编案例以及近年来海外影片改编游戏案例进行了梳理:
国产电影改编游戏模式单一,片方深度合作待开发
从电影类型选择上来看,改编游戏在国产电影类型选择上,通常是动作、喜剧、动画三者占其一,这与国产商业电影的成功类型较为符合。国产的历史、战争和悲剧爱情题材影片虽然在商业上也有不俗的表现,但较为沉重的气氛和背景暂时还不适合节奏快、体验浅的手游市场。而海外电影在动作、科幻、战争等类型的商业表现上更为成功,与游戏的主流题材结合得较好,催生与中国不同的改编案例。此类电影在游戏的表现形式上,海外的改编游戏案例中3D游戏的比例更高。除了有海外厂商制作3D游戏更熟练和富有经验的因素之外,上述海外题材更注重视觉表现,在3D模式下能传达更强的视觉体验也是原因之一。
从游戏类型上来看,国产电影改编的13款游戏中有5款跑酷、4款RPG(角色扮演)和2款卡牌类游戏。这的确符合电影改编游戏的特点:电影IP最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剧情,极易转化为RPG的游戏体验。同时许多商业电影的主要矛盾也很容易用一种追逃的方式来解读——即玩法上的跑酷类型。同时,影片具有的经典的角色群像也很容易转化为由不同插画和品质组合出来的卡牌。但对比海外案例,FPS(第一人称射击)、COC(仿部落冲突类)、塔防、太空模拟等游戏类型更加常见。这种差异固然有海内外热门电影类型不同的因素在内,也反映了国产改编案例还存在着流于表面、不够深入的问题。
2014年国产电影中缺乏主流的战争大片,国产科幻片也还远未成气候。这使得在此期间颇为火热的COC(仿Clash Of Clans)类、塔防类游戏缺乏合适的影片进行合作。《天天来塔防》中添加《单身男女2》的角色和关卡并不能算作一个“合适”的改编方式,恋爱和防御怪物攻击与剧情结合度相对较低。不过,与优秀的热门游戏合作,推出合理而优秀的活动、DLC(可下载内容, Downloadable Content)和限定版本,在海外电影与游戏业合作工作中是一个常见而成熟的做法。《单身男女2》的例子在尝试新的合作模式方面,踏出了崭新的一步,未来在形式上可以尝试更深度的内容整合。
从整体来看,所有游戏都采用了较为重度,需要连续而频繁操作的玩法,这可能有盈利模式上的考量,但不见得真正适合影视改编作品。同时,目前还未形成个别精擅此道的厂商包揽大部分项目的格局。除了触控科技承接了两个项目以外,大多数手游厂商还是首次接触电影改编游戏这类项目。另一方面,取得官方授权的页游仍是少数:大部分国产票房超过1500万的电影(不限于上述影片)都能够轻易地通过搜索引擎或页游平台找到有侵权嫌疑的同名页游。
电影游戏跨媒介IP运营潜力大 创新与整合是当务之急
国产改编手游存在着类型和玩法相对单一的问题,但对于有志于在电影改编游戏领域有所作为的团队来说,这却是一个优势:经过市场调节的单调类型、玩法虽然缺乏创意,但也证明了此类改编方式有着较为稳定的表现。就海外的情况来看:动视、育碧、艺电、雅达利等传统游戏公司在影视改编游戏的道路上已经形成了成熟流水线开发模式,有着哈利波特、变形金刚、X战警等成功的改编游戏系列,并正逐步将其推广到移动游戏领域。这正是未来的国产电影改编游戏必经的产业升级环节。
海外的成熟电影工业固然提供了海量优秀IP以供改编,但这也引发了一个国内不会遇到的问题:炒冷饭。由《赛车总动员2》和《阿甘正传》改编的两部游戏并未如原作一般受到消费者青睐。《赛车总动员》游戏所依仗的追求刺激的竞速模式,与电影所呈现的欢乐、萌形象并不协调。《阿甘正传》所讲述的人生观和丰富内涵,也远不是一款跑酷游戏能够涵盖的——手游所面向的年轻一代又有多少人看过《阿甘正传》也值得怀疑。
在合作方式上,海外影片并不只采取改编出一款独立的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跨行业布局。星球大战的作为一款具有辉煌的历史和价值表现的IP体系,其游戏改编工作一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它不但在2014年里推出了5部游戏或DLC,还似乎有在移动游戏业中保持这个势头的趋势。星球大战作为一款经典的科幻史诗IP,其改编游戏更符合美国游戏玩家对科幻题材的认识(或科幻爱好者对游戏的认识),并且选择了多种合适的方法进行改编,覆盖了强调剧情、强化角色、策略游戏和博彩等热门领域。
从国内情况来看,一些IP本身资源较丰富,或已经建立泛娱乐产品体系的影片,已经开始更注重质量和长远利益。“秦时明月”作为一个在多种艺术形式都有广泛尝试的成功IP价值体系,在2014年以前也推出过两款网页游戏,积累了相关经验。其2014年推出的一款页游一款手游均在各自平台获得了专业人士和玩家的好评。但也应注意到,“秦时明月”作为多栖体系,生命力和生命周期都远强于单部商业电影。这使玄机科技有耐心和底气来保证游戏质量。
但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影视公司还未能建立自己成熟的游戏运作团队。较之好莱坞的华纳、派拉蒙、迪士尼等影视巨头从09年开始就频频下沉自制游戏的情况,也反映出国内电影改编游戏的产业还处于早期发展和摸索阶段。这一阶段虽然面临着缺乏成功案例、IP对市场号召力不足以及游戏收益对片方缺乏吸引力等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一个初级市场所必须面对的,并不能掩盖电影改编游戏的巨大潜力。潜力的挖掘和开发还需要结合国内外实际情况,在商业模式整合和创新力上持续地投入精力。
当我们想把电影改编成游戏时,我们该思考什么?
选择合适的改编方式,可能是接下来电影和游戏业界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如何增强电影IP的号召力?必须承认,与三国、水浒、金庸、热门游戏和动画IP相比,国产电影IP对于游戏用户的号召力在强度和持久力上都有所不足。在此阶段,电影IP并不能保证为游戏带来足够的额外流量。而对于票房破亿渐已寻常的国产热门影片来说,不能保证流量的IP认知,决定了游戏厂商愿意付出的授权费也缺乏吸引力。提升改编质量和适合度,提升市场口碑和认知可能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诸如《一步之遥》改编成一款“拳皇式格斗手游”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不应再出现。
在改编游戏时该如何避免核心玩法同质化问题?在电影游戏相结合的过程中,双方要更好的平衡电影题材和游戏玩法之间的配合。例如参考《星球大战旅途》的成功案例,AVG类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可选项(在消费模式上可能需要一些创新)。同时,海外影视改编游戏的另一个主战场是在各大主机平台,但之前大陆游戏厂商几乎难以插足此领域。2014年开始,各大主机平台推出国行版的势头已不可阻挡,但参考XBOX ONE国行的例子,很可能未来大陆主机市场会推行双向锁区,大量国外主机游戏可能难以及时合法在华销售。这种形势可能意味着国产主机游戏市场对国产厂商来说存在相当的空间。
我们是应该推出一款电影版的斗地主游戏,还是该请最火的斗地主游戏为我们的电影做个推广活动?从当下的行业生态来看,持有可供持续开发的影片IP、具有一定的游戏业经验或资本的团队,更应该考虑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创意在改编游戏领域。而影片盈利周期更短、资金和制作能力并不富裕的团队,应该选择与合适的热门游戏合作,一方面增加影片的宣传投放量,一方面节约宝贵的成本用以提高影片本身的质量。
能否设计一个标准化流程,由专业的团队流水化地生产合格的改编游戏作品?针对一些IP价值体系布局不是特别宏大,以单部热门影片为主的国产影片,按照现有的成熟类型,形成一个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改编游戏流水线,也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种“标准化、工业化改编流程”的制定,与前文提到的“同质化”问题并不矛盾。“同质化”反映的是不注重“主题-类型”配合的廉价改编问题,“标准化”期待的是符合改编规律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电影和游戏业的迅猛增长还远未结束,二者在各自领域还有相当潜力等待发掘。在双向交流、结合、产生成熟优秀的改编游戏之前,业界还要走多远?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