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电影《腊月的春》出品人贾皓民:山里娃的电影囧途

29岁的他,视电影为生命的全部,这是一个为电影而疯狂的人,这是一个信念坚如磐石的人。大学期间,他在横店扮演过“死人”“铁匠”之类的群众角色。

电影《腊月的春》海报

一个“80后”,穷得连去北京的火车票钱都没有。

为钱“愁肠”,七尺男儿,因拍电影筹钱而流泪。

29岁的他,视电影为生命的全部,这是一个为电影而疯狂的人,这是一个信念坚如磐石的人。大学期间,他在横店扮演过“死人”“铁匠”之类的群众角色。10多年,他在电影创作的道路上艰难的跋涉着、坚守着。

2014年的暮春时节,由他及朋友创立的艺方水土电影有限公司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腊月的春》在兰州举行了首映。5月23日,该部影片在全国城市院线上映。他的第一部影片赚了不少观众的眼泪和赞叹声,赢得了鲜花和掌声,好评如潮。

一时间,他由当年的一个穷学生,变成了电影制片人的消息不胫而走。于是,各媒体记者慕名纷至沓来,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浓墨重彩地报道。

他就是艺方水土电影有限公司董事长、电影《腊月的春》出品人,出生于白银市会宁县八里湾乡团结村杨川社的贾皓民。

厚重的黄土地孕育了饱含深情的大山儿女。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贾皓民出生在会宁县八里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追根溯源。贾皓民祖上就兴文重教,父辈弟兄姊妹七人,现在就有六人在外地工作或经商。只有其父高中毕业后在家与厚重的黄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虽然贾皓民的父亲只是高中毕业,但他从没有放松对他们弟兄二人学习上的重视。贾皓民非常感慨地说:“今天的我,皆缘于母亲、父亲的教育和对文化重视,小时候,父亲每天要求我们弟兄背诵古诗词。而且,爷爷、奶奶在世时也经常给我们讲古人孝道和做人的故事。”他们的言传身教,成为了贾皓民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

文化氛围的熏陶,给贾皓民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从初中、高中开始,他每天沉浸在其乐无穷的古诗词研究中。特别是在书籍极度稀缺的时代,仅有的一两本武侠小说,成为了贾皓民心中的至爱。他常常被书中主人公那种侠客的情怀所感染,更被侠客们飞檐走壁精彩绝伦的武术动作而深深迷惑。

田间地头、庄前屋后、上学路上,贾皓民和他的小伙伴们手提木制大刀、肩扛木棍扮演侠客。在这个小山村里,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玩耍时欢乐的笑声,每一块土地上都留下了他们歪歪扭扭、或深或浅的脚印。为了实现当侠客的梦想,贾皓民在父亲百般劝说无果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拜师学习武术。

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贾皓民手中的几本书已经满足不了他热切的阅读欲望。当家乡有了第一部黑白电视机时,这个昔日宁静的小山村沸腾了。贾皓民和他的小伙伴们不怕路途遥远,每天盼望着天色早点暗下来,和小伙伴们结伴而行,去四五里外的农户家里看电视。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他人生最快乐的时光、最美好的记忆。弹指一挥间,贾皓民读完了小学和初中,离开了八里乡,来到了远在几十里外的会宁县城读高中,他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每个周末都到电影院看影片。其中包括经典影视作品《少林寺》《三打白骨精》等。他被电影的神奇魅力而深深吸引,对电影艺术如痴如醉,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导演,拍一部属于自己的影片。

在会宁上高中住校期间,贾皓民的同学朱燕飞记得每天大家都早起背书,唯有贾皓民早起是为了练武。贾皓民说:“那时候,有同学说我长得和武打明星成龙有些像,就想着有一天也能走一条像成龙一样的电影路。”

2006年的初秋时节,贾皓民考取了广东亚视演艺学院,主要学习影视表演、导演及影视制作。他小时候所学的武术为考取该校的艺术专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期间,贾皓民如饥似渴地学习自己喜爱的影视专业。但是,艺术类专业高昂的学费对于捉襟见肘的贾皓民的家庭来说,是很大的一项开支。他经常为交不起学费而愁肠。无奈之际,贾皓民找到校长,请求学校让他把大学读完,将来一定把所欠学校的学费补上。校长被贾皓民的这种拼搏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而深深感动,学校最后答应为他免去3万元的学费。

在上大学期间,贾皓民在刻苦学习影视专业的同时,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为了把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他放弃节假日,在横店影视城演过死人、士兵、普通群众等各种角色。每天剧组发给他30元钱。为了节省开支,他不愿住在40多元一晚的招待所,夏天晚上睡在大街上。有时,他睡在横店万盛路的银行门口,因为这里有摄像头可以保证安全。

贾皓民的老师、《三国演义》(94版)导演张中一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高兴地说:“贾皓民是我的学生,他就是‘一根筋’,他认准的这个事情他能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下去,不容易……”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大学生活是多么的艰苦,但是对于大学时期的磨练,我无怨无悔,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贾皓民动情地说。

现实和梦想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在这段艰辛的人生之路上,布满了荆棘,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2009年,贾皓民的大学生活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他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将去向何方心中一片迷茫。

为了生活,为了自己的电影梦,贾皓民在广东电视台、佛山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基地干过新闻,扮演过群众演员。在近一年时间的打拼中,贾皓民认为这并不是自己想要奋斗的人生目标。他认为,西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2010年的秋天,贾皓民离开了自己上学和为之奋斗了五年时间的南方城市,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的省会城市兰州。他四处借钱、筹款20多万元,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影视公司——艺方水土电影有限公司。为了成立该公司,贾皓民的大学老师、离退休领导、亲戚、朋友等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没有这些热心人的扶持,他的公司就是空谈。时至今日,贾皓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这些恩人的帮助依然是念念不忘,铭记心头。

2012年8月,是贾皓民人生影视创作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多少年以来,贾皓民一直研究和探讨着拍一部反映西部农村发展的影视剧,特别是自己的家乡甘肃启动“双联”行动后,他多次到农村采访甘肃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感人事迹,为此《腊月的春》应景而生。为了该部影片,他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至今回忆起来,贾皓民依然是感慨万千。他说:“《腊月的春》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经过了精心培育呵护,一天天看着成长起来的,这部影片倾注了我满腔热情,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甘肃省人自己的电影。”

《腊月的春》是一部以甘肃省“双联”为题材、完全由甘肃本土团队创作的甘肃题材的电影。这部投资不足200万元、拍摄13天的小电影的成功制作,标志着甘肃影视业的发展真正迎来了美好的春天,也意味着“双联”行动为陇原儿女带来脱贫致富的新希望,更预示着甘肃在“双联”行动的带动下,陇原大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踏春而来,也寓意着贾皓民的影视事业迎来了美好的春天。

该影片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中国电影海外推广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原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杨步亭担任总监制,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姜昆、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许柏林担任艺术顾问。甘肃籍影视表演艺术家陈逸恒担任导演,国家一级剪辑师、中国剪辑学会会长杨幸媛女士亲自操刀剪辑,强大的制作阵容,使得该片更具魅力。为了找导演,贾皓民整整追了陈逸恒一年。陈逸恒也被这个年轻人的真诚打动了,最终答应执导《腊月的春》。

该影片也是贾皓民全凭借贷筹措资金完成的属于自己的首部影视作品。拍摄前夕,眼看着庆阳进入秋天,绿色的美景愈来愈少,但是拍摄经费难住了贾皓民。剧组每天的拍摄都需要资金,无奈之际,他只能求助别人借高利贷。剧组人员白天拍摄,晚上群众演员眼巴巴地盼望着贾皓民给他们付劳务费。夜深人静的时候,当大家都进入梦乡之际,而贾皓民则在拍摄场地思潮起伏,拍摄影片经费的压力让这个七尺男儿喘不过气来。因为明天又有一批人等着结算费用。贾皓民说;“13天的时间不知是怎么在煎熬中度过的。”

为了把《腊月的春》打造成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贾皓民和剧组人员找编剧,剧本几易其稿,在白天繁忙的工作结束后,剧组人员聚在一起,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剧本如何修改,可以说《腊月的春》凝聚了剧组所有人员的智慧汗水与心血。整部影片在拍摄过程中,每天晚上大家不辞辛苦,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提出影片拍摄中人物的塑造,画面的取景等存在的问题。贾皓民和剧组人员在拍摄期间每天的工作量都在16个小时左右。

为了《腊月的春》,贾皓民几十次进京,找编剧、找剪辑。但是,每一次去北京,他为了省钱,都是提前订好火车票。到北京后,每天住的宾馆没有超过200元,而且该宾馆的不远处就有一个饺子馆,他每天吃饺子,这样也省下了不少经费。最难的时候,他在北京办完事要回甘肃时,身无分文,没有购买火车票的钱,只能躺在宾馆,无数次地察看手机上还有哪些亲戚朋友他没有向他们伸手借过钱。为了供自己拍电影,贾皓民连女朋友的奖学金都搭进去了。

贾皓民的真诚和对电影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打动了许多影视界的名家大腕。国家一级剪辑师、中国剪辑学会会长杨幸媛女士亲自操刀剪辑,她在爱人重病其间,为《腊月的春》进行了剪辑,但不幸的是她的丈夫最后医治无效,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了方便杨幸媛的工作,贾皓民想方设法在她家旁边租赁了一间房子,搬来了设备,以供她方便工作和照顾病床上的爱人。杨幸媛在处理完爱人的后事后,很快又开始为《腊月的春》操刀忙碌。《腊月的春》音乐制作人,看到贾皓民经费特别紧张,他动情地说:“皓民,我的所有费用以后再说,你别为这个事担心了。”

《腊月的春》摄制完成后,因为影片要进入城市院线,为填补甘肃院线电影的空白,所以很多后期制作要重新进行,如果在兰州录音成本较低,但效果很差。如果演员都到北京去专业的录音棚补录,费用又是一笔负担,还有个别演员,只有一句对白。“最后,贾皓民拍板全部去北京补录,我不知道在甘肃搞影视的有多少人有他这个气魄,至少我知道他不是在忽悠我,也不是在忽悠观众,他是在追求艺术、追求一种精神,这是一个做事的态度。”陈逸恒欣慰地说道。

电影《腊月的春》及贾皓民借钱拍电影的事迹在甘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电影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甘肃省委宣传部、省委“双联”办,白银市委、市政府,庆阳市委、市政府为《腊月的春》给予了大力支持。

知名企业家宁烜得知这个情况后,筹措资金50万元,扶持影片制作。甘肃农村信用联社、盼盼集团等企业慷慨解囊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凝聚着社会各界浓浓情谊和爱心的一笔笔款项接踵而来,为《腊月的春》的顺利摄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导演陈逸恒看到贾皓民太不容易了,他坚持零片酬分文没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贾皓民能把《腊月的春》拍成现在这个样子,让我看了后很吃惊,真不容易,记得当时,他给我谈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也没有信心,劝他别拍了,如果拍出来赔钱了怎么办。现在看来,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身上的这种拼搏精神是他成功的动力。”张中一动情地说。

白银市政协原副主席李义是电影《腊月的春》的总顾问,这个片子有一部分资金是由他想办法借来给贾皓民的。当初为什么支持贾皓民,李义觉得是因为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一股韧劲和拼劲。李义说:“贾皓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志向的好青年,他也有在甘肃电影市场上干出一片天地的信心和决心。”

《腊月的春》从拍摄到完成,贾皓民看了上百遍,一次一次地校对字幕对白,一次次地检查影片拍摄的漏洞,一次次地察看人物形象的塑造。但是,他无论看多少次,每次打开画面依然是激动不已。这或许是贾皓民对《腊月的春》付出的太多太多的缘故吧!

“他选择干这个事情,我是全力支持的,他要有信心和决心,就坚持下去、闯下去、干下去,我不以成败论英雄,如果失败了,也是一种财富……”贾皓民的父亲坚定地说。

《腊月的春》的英译名中,“春”被翻译为“愿景”,贾皓民觉得在这里愿景寓意的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是属于影片主人公腊月的,也是影片反映的广大西部农村老百姓的,也是属于他自己的。

贾皓民的电影囧途充满了艰辛与曲折,但是,他仍然在计划着拍摄有关信仰和励志的影片。虽然没钱,但是他并没有追求经济效益,而是注重影片的社会效益。

近日,从澳门国际电影节上传来喜讯,《腊月的春》已入围澳门国际电影节,作为出品人贾皓民正在准备12月30日前往澳门。大家期待着他的更多影片能成功上映并获奖。

我们拭目以待!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